分享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4-06

一提到大秦帝国的灭亡,人们首先就想到的是骄奢淫逸的秦二世胡亥。我们不否认,秦朝的确是在他手里玩完了。但他上任仅仅三年,就将一个称霸天下的大秦帝国葬送了,这不免有些牵强。我们将目光倒退十几年,看看他父亲秦始皇统治下的大秦帝国,就会发现大秦帝国这么快就在秦二世手里玩完也是必然的事。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秦始皇的帝王生涯可清晰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3岁登基到21岁亲政,这一阶段秦始皇基本上是被丞相吕不韦和母亲赵太后的控制了,大小事情都作不了主;第二个阶段是21岁到39岁。21岁那年,秦始皇亲政,这时他的胆略和手段才开始逐渐显现,掌握实权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狠的手段先后除掉了把持朝政的嫪毐、赵太后、吕不韦等人。

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先后灭掉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真正的统一了天下,并以自己的功劳盖过三皇五帝,而改称为皇帝。第三、四阶段是他改称皇帝后的前半期和后半期,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论述的重点。

先分析一下第三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现有的民间传说甚至一些中小学教材中,都是一句话概括。这给人的感觉就是秦始皇当上皇帝后,瞬间将秦国变得强大无比,从而轻而易举地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秦始皇之所以能灭掉六国,是经过了祖孙几代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功劳最大的当数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他以范雎为朝中丞相,任命以白起为军中统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之后又不断通过战争削弱燕、楚、魏、韩等国实力,使秦国成为了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家,为日后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昭襄王去世后,随后继位的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祖父)在位仅三天便暴病去世。之后继任的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父亲)在位也不足三年。因此,秦始皇所接盘的是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花56年的心血打下的江山。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秦始皇个人的能力和魄力。从他亲政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了与他父亲秦庄襄王的不同。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虽然也有南征北战,但效果都不大,这既有当时的客观原因,更与他本人的办事优柔寡断,缺乏大国君主的魄力有必然的联系。

而秦始皇上任后前三年的表现则比父亲秦庄襄王要霸气得多。该杀的杀,该打的打,即使是生母赵氏也不例外。虽然他的手法有些残忍,但对一个大国君主来说,关键的时候的确需要这样的霸气,否则很难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力挽狂澜。

但秦灭六国统天下后,秦始皇依然错误地奉行战时的高压政策,没能及时休生养息,安抚天下百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错误的对待原来的六国贵族。秦朝统一天下后,对原来的六国贵族采取了打压的政策,这为日后的反秦势力留下了许多得力干将。例如影响最大的项梁、项羽便是原来的楚国的贵族。在被秦灭国后,这些人本来就对秦国怀有深深的怨恨,而之后秦朝对这些人的打压政策,使这些人变得和秦朝的平民无异,从而迫使这些有能力的贵族逐渐有了反叛之心。但迫于当时的秦朝势力太大,他们暂时不敢太明显地反对,只好把怨恨藏在心里,静待时机东山再起。

其次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秦统六国并不是轻易碾压的,尤其是像楚、赵、齐这样的强国,秦朝为了征服他们,几乎是歼敌一千,自伤八百,代价非常惨重。当秦统六国后,全国的壮丁大部分都在军队之中,能安心在家种田的人远没有军中的兵将多。这就造成了吃饭的人多,提供粮食、布匹等基本民生物质的人数远远不够。即使是这样,秦始皇还是无休止地大搞工程,修建长城,建阿房宫,为自己修建陵墓。为此在全国各地大量砍伐森林,运输木材,城市中的许多手工业者也都被迫停下手中的生产,农民没法种地,全都被官府抓去做苦力。尤其是修建万里长城,由于条件太恶劣,大部分人都是有去无回,造成了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这一系列的做法都将普通百姓逼上了绝路,生活水平比秦统六国之前倒退了许多。人们的生活目标也由秦统六国之前“活得好”倒退成了“想办法吃饱饭,活下去”。为了生存,人们都渴望改变这种生不如死的状态。所以,一旦有人牵头造反,应者云集也就不足为奇了。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第三是常年征战,导致兵累将乏。秦朝统一六国的步伐实际是从秦始皇的曾祖就开始了,连续几十年的征战让秦军的消耗巨大,军中将士的厌战情绪甚浓。六国统一天下大定后,军队应当及时停战休养一段时间,对匈奴、南越应当采取压制为主、战争为辅的方式。但秦始皇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奉行了灭六国时期的不服就打,打到对方消失为止。所以,秦朝刚立国不久,就派30万大军北击匈奴,50万大军南服百越。这南北几十万大军几乎消耗掉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和物资。为了筹集足够的军需物资,朝廷只好不断地给普通百姓加压。到了秦始皇后期,许多地方的农民辛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全部上交都不够官府要征收的税。于是,这些人只好纷纷举家逃亡。

除上述三点外,其他的错误还有郡县制推广急于求成,大大地削弱了一些地方固有的利益和势力,引起地主阶层的不满;焚书坑儒,压制文化的多样化和言论自由;推行酷刑严法,对普通百姓实行高压,而对官员却经常法外开恩;秦始皇本人经常率领上万人巡视四方,耗费巨大;派人寻访长生不老药,劳民伤财等。这些都是加重社会矛盾的做法。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上述这些矛盾贯穿于秦始皇执政的全程,但由于秦始皇本人控制手段很强,善于以人制人,所以社会矛盾一直没有爆发。不过这也像用纸暂时包住了火一样,终究竟坚持不多久的。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登基做了皇帝。秦二世不仅继承了秦始皇原有的暴政,而且在许多问题上的做法比秦始皇还要残暴得多,以至于用残忍的手法杀掉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成为了家常便饭。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我们如果把秦朝比作一个人,这个人已经被秦始皇折腾了多年,快疯了。结果又来了个秦二世,上来就给这个人补刀。所以,这个人为了生存歇斯底里地爆发也就成了必然。

秦二世刚当皇帝不久,秦朝终于有一个地方被引爆了。前209年七月,秦朝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吴广等900名穷苦农民在几名秦兵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来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遭遇到连日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众人无法在指定的期限内到达渔阳。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按照秦朝的酷刑规定,这900农民要被处以刖刑(砍去手或足)或膑刑(砍去膝盖骨)的。而到了秦二世的时候,这则刑罚又加码了,改为直接斩首。这也就是说,这900人唯一的结果就是在大泽乡被就地斩首。当然,这900多农民也不傻,他们知道,如果顺从,等待他们的唯一结果就是死;如果造反,他们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至少不会马上死。于是这些人选择了后者,他们在陈胜、吴广的组织下杀死了押送他们的秦兵,公开造反了。

和秦朝的百万雄兵相比,陈胜、吴广率领这900人造反就是以卵击石,被灭掉是迟早的事。但他们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是第一个公开造反的,他们的社会号召力是大得无法估量的。当陈胜、吴广造反的消息传开后,那些已经憋屈了多年,一直在寻找机会的六国贵族立即响应,纷纷恢复旧国,起兵反秦。被秦始皇压制多年的社会不满情绪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秦王朝便沉陷于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当时,秦朝有30万兵力由扶苏、蒙恬带领着在北方与匈奴激战。但秦二世夺位后立即把扶苏、蒙恬给杀了,其他高级将领也逐一获罪,或死或关,短短一年的间,几十万大军的就变得人心惶惶,战斗力减弱,很快,就被造反的项羽击溃。

在南方,有任嚣和赵佗带领的50万军队在征服南越。由于常年征战,这些人都发自内心地厌倦战争。当他们远离秦始皇来到偏远的南越大地后,便开始变着戏法的休战,找尽各种借口不出兵。当六国旧族开始造反的时候,这些人非但没有回师援助,反而快速地坐地为王,称霸一方。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农民起义,秦二世不仅无兵可用,而且朝廷内部各势力派别也公开分裂,最终他被赵高勒死。随后子婴被赵高作为傀儡扶上了秦王之位,但仅仅维持了46天,刘邦的人马就杀进了秦朝首都长安,终结了曾经称霸天下的大秦王朝。

骂秦二世是亡国之君有点冤,秦始皇才是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纵观这一过程,秦朝的灭亡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埋下了祸。如果继位的秦二世有惊世之才,得良将才臣辅佐,消除了秦始皇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也许大秦帝国的命运能得以延续。但可惜秦二世偏偏又不是这样的人,他只会胡乱折腾,随意杀人。

所以,大秦帝国其实在秦始皇时就已经病得不轻,秦二世继位后不但没有对症下药,反而又补了几刀,泱泱大秦,亡国也就成了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