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吨纱用工高于0.7的纺厂,毫无前景可言

 wyk1014 2019-04-06

举例,某纺厂总用人350,月产量500吨,那么其吨纱用工就是350/500=0.7。

这个数字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每吨纱中,工资成本是多少?不可不察!

现在国内纺厂,一个不好不坏的数字,大概是0.55-0.65之间,好的纺厂能够做到0.4-0.45,甚至一些纺厂,实行两班两运转的,做到了0.3以下。

而一些差的纺厂,数据就夸张了,0.75-0.85,甚至更高,都有。

吨纱用工,这个数字跟生产棉纱的支数关系不太大,更多的关系是机器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关于机器自动化程度:


国内现在比较主流的设备配置,清梳联、高速精梳机、高速并条机、悬锭粗纱机、细纱厂车加集体落纱,自络,这样的设备配置,是有可能做到0.4-0.45这个比较优秀的数字的,也有工厂不少工厂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普通络筒,是最影响这个吨纱用工的设备,换自动络筒后,轻松可以降0.1。

然后就是集体落纱装置,手工落纱劳动强度很大,落纱工长期是纺厂里面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岗位,就算不直接上集体落纱,只换成落纱车,都对吨纱用工和减低劳动强度改善很大。

老式的201精梳机,现在还不少工厂在用,质量来说,不算太差,甚至在纺长绒棉的时候有一定优势,但用工实在太多,如果你的纺厂是纺细绒棉,建议马上淘汰。

清钢联跟成卷设备的对比,挡车用人是少一点,但不见得非常多,更多的是在保全部分,老式186需要的保全人员,实在太多。

至于那些什么低速并条,开放锭翼的粗纱,估计现在用的工厂,已经很少,这里就不说了。

从设备投资的角度来说,以往还有一些经营者,投资个一两万顶,买一些二手的低档设备,偷偷摸摸经营,打算用低成本跑量取胜,这样的情况已经基本完全杜绝,因为在中国单工人工资提升的情况下,这些落后设备,很难把吨纱用人压到0.8以下,成本太高,完全经营不过来,所以,基本杜绝了。

关于管理水平:


但同样的设备水平,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哪个吨纱用人数字,管理水平对吨纱用人的影响也非常大。

最明显的数字就是机台运转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机台运转率。

本人见过,同样刚才上述普通设备的工厂,优秀的能够达到0.45甚至低一点点,差的,只能达到0.55,相差幅度可以是0.1这么大,0.1那就是等于每吨纱接近400元的人工成本了。

综述:

现在三班三运转的纺厂,人工水平因地区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江苏地区纺织业林立,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好的省份之一,人工成本直指4000每月以上,其他地区也不会低哪里去,就算最低的地区,加上社保投入,每人每月,很少能够低于3000了,甚至3500都很少。

可能一些纺厂工友看到这里,会说我没有收那么高啊,你要知道,工厂给你交的保险,是每人每月1000大元左右的,这个你也要算上去。

所以,每0.1的吨纱用人,就是400块的吨纱成本,全国平均的0.6,那就是每吨纱的用人成本是2400,差的纺厂,可能比平均数字高0.2,那就是每吨成本比平均线多了800元,在市场竞争如此残酷的今天,这800元的成本,非常难消化,而且,如果对比起一些更好的纺厂,那些做到0.45甚至更低的纺厂,那么就是相差1400元的吨纱成本,我相信,能够消化这个成本的纺厂,凤毛麟角。

所以,本人认为,吨纱用工高于0.7的工厂,会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很快的被淘汰!

从我在中纺大读书开始,降低纺厂用工,就是写在教科书上面的事情,很多社会学家也直接把纺厂当成是社会生产力先进程度的指标,但其实,纺厂发展到今天,已经不算是劳动密集型工厂,最少,那些优秀的纺厂,已经不算是劳动密集型工厂,而我们纺厂经营者,也必须要有这个对自己身份转换的改变,不要以为管着一大堆人就是什么正常的事,国内现在,用着普通设备的纺厂,用人水平都已经达到很低的数字了。

本篇文章,没有讨论那些非常高自动化的纺厂设备,例如粗细络联,自动打包机,或者无人纺厂,黑灯纺厂,之类,但很明显,这些纺厂通过高设备投入,是把吨纱用人压到非常低的水平,甚至低于0.2或者更低,限于篇幅,另作讨论。

End


来源:锦坤盈纺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