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雍正王朝》电视剧论,隆科多伙同八爷党调兵逼宫乱政,差点就将雍正弄下台了,但是年羹尧之死骄纵跋扈,并没有要反雍正,为什么雍正却要杀年羹尧而保全隆科多呢?难道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纲常在作怪吗? 咱先看他俩的出身。 年羹尧出身于雍王府潜邸的奴才,是雍正当王爷的时候府上出去的最大的官,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年羹尧始终也是一个奴才,这一点,始终无法改变。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出身并没有电视机中说的那么低,他的父亲曾是胡把巡抚年遐龄,自己的妹妹是雍正的宠妃年妃,他与雍正属于郎舅关系,也算是一家人。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亲侄子(历史上是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是康熙托孤的重臣。隆科多的姑姑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堂妹是康熙皇帝的皇后孝懿仁皇后,所以,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可见,隆科多身为皇亲国戚,背景要比年羹尧雄厚很多。 一个是雍正的高级打工仔,一个是雍正的亲戚,孰高孰低,显而易见。但这好像并不是判别他俩生死的主因。 再来看看他俩的主要功绩。 年羹尧在雍王府的时候,为胤禛办了不少事,比如血洗江夏镇,追拿《百官行述》,比如任陕甘总督,牵制老十四的粮草,最大的功劳,莫过于雍正登基之后,平定青海罗布赞旦增的叛乱,为雍正稳定了局势。 隆科多是康熙为雍正登基钦点的擎天保驾之臣,在雍正即位的时候,守住九门,宣读遗诏,确保雍正顺利登基。这也是雍正上台的根本,其后雍正重用了他,但是诺敏案使得隆科多在雍正面前失宠,最后甚至参与八爷党逼宫乱政,推举弘时上位。 从这点看,隆科多似乎比年羹尧还要逊色不少,这就更巧了,年羹尧为什么就该杀,隆科多反而能保命? 然后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罪过。 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后,达到人生巅峰,不仅在人事上有了雍正朝的“年选”,还杀害孙嘉诚,激起了朝廷清流人士的一致抵抗,加之年羹尧本身目无君上,骄横跋扈,阻碍新政,雍正虽不想杀他,但是迫于舆论和民意,也不得不杀他。年羹尧92罪,是天作孽,也是自作孽。 隆科多在雍正即位后得到的宠遇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的,雍正亲称之为“舅舅”,这在只有君臣之意的封建王朝实属罕见,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翻开史书,你可见他和年羹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人事方面,他六叔是“佟半朝”,他也有“佟选”之称,他对雍正的行政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感,多处设阻而不执行,诺敏案以后,隆科多似乎权力被架空,被十三爷实际掌握(这在逼宫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而逼宫的整个过程,雍正和老十三已经有所防范。隆科多扶弘时上位,多少有些另找靠山,投机取巧的政治赌博,但是罪过却很大。 这样看来,隆科多也是死有余辜。 最后我们来看看最终的表现。 年羹尧至死也未见有所醒悟或者悔改,也许他一心要置雍正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杀害功臣的面孔和形象,所以至死要身穿黄马褂,抬头挺胸不服软。一路受贬,一路摆谱,至死方休。 隆科多则不同,面对弘时在逼宫现场不吱声,面对弘时要杀了自己灭口的时候,将他的所有行径向雍正和盘托出,更有立功表现的是,他还说出了弘时要杀弘历这件天大的事,算是从犯罪者转变为“污点证人”。说到底,隆科多还是自己的舅老倌,是皇亲国戚,又有立功表现,雍正为推行行政,为打击朋党杀了那么多人,基本的政治大局已经稳定,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实事求是,也免得再落下个杀害为自己保驾护航功臣的罪过。 所以,综上所述:虽都是雍正曾经的重臣,都有权势滔天的顶峰时刻,但终归因为出身不同,时机不同,认罪表现不同,而导致最终的结果也是一个人头落地,一个苟全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