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说红楼 | 张庆善:林黛玉是朵什么花

 梦影红楼 2020-06-15

曹雪芹很善于运用以花拟人的艺术手法。《红楼梦》中的姑娘, 大多都有一种花, 或是表现她们的性格,或是隐寓人物的命运。比如用芙蓉喻林黛玉,晴雯死后封为主管芙蓉的花神, 宝玉还为晴雯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芙蓉女儿诔》等, 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如果要问, 第六十三回黛玉掣着的签子上画的芙蓉是水芙蓉(即荷花) 还是木芙蓉? 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的“芙蓉” 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 黛玉的芙蓉与晴雯的芙蓉是一种花还是两种花? 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出来的。

最近看到几篇谈《红楼梦》“芙蓉”的文章, 有主水芙蓉说,有主木芙蓉说,见解截然相反。有趣的是,两种不同的说法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各自的根据。

认为黛玉、晴雯是木芙蓉的根据是: (1)“诔文” 中清清楚楚地写到,晴雯死的时间是“蓉桂竞芳之月”, 即是说秋天。荷花是夏季的应时花卉,桂花是秋季的应时花卉, 哪有荷花与桂花同时“竞芳”的呢? 因此这里的“蓉”只能是木芙蓉。还有,诔文中说睛雯是“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 “白帝”为秋天的司时之神,而晴雯是在“白帝宫”中任职的, 她所主管的“秋艳芙蓉”当然也只能是木芙蓉。

 ( 2 ) 《芙蓉女儿诔》写好后, 宝玉“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如果说这里的“芙蓉”是荷花,那宝玉怎么能将诔文挂到长在水里的荷花上呢?能称“芙蓉枝”者必为木芙蓉。

(3) 宝玉读完《芙蓉女儿诔》, 突然发现有个人影(黛玉)“从芙蓉花里走出来”。黛玉怎么可能从长在水中为荷花里走出来呢?由此断定,《红楼梦》中的“芙蓉” 只能是木芙蓉。

看来木芙蓉说是有相当的根据,问题似乎可以解决了,但事实上又并不这样简单。第七十八回, 当宝玉问小丫头,晴雯是做总花神去了, 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 小丫头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 园中池上芙蓉正开”,小丫头便见景生情,告诉宝玉晴雯是专管芙蓉花的。

还有当宝玉从贾政处做完《姽婳词》回至园中, “猛然见池上芙蓉, 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 , 遂写了《芙蓉女儿诔》。这里两次写到园中是“池上芙蓉” , 似乎又是指水芙蓉了。如果说是木芙蓉, 怎么会长到“池上”呢? 或曰, “池上”是“池边”之误,但这要提出有力的根据, 否则不能令人信服。

显而易见, 《红楼梦》本身的描写是有矛盾的,八月时节,荷花早开过,而木芙蓉又不能开在“池上”。产生这种矛盾有两种可能,一是曹雪芹搞错了,将荷花和木芙蓉混为一谈;二是有意这样写。笔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曹雪芹不至于粗忽到这种程度。第二种可能却是存在的,是《红楼梦》中惯用的笔法。

“芙蓉” 即是荷花的别称, 有时也指木芙蓉。在《红楼梦》中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有学者说: “大观园(乃至《红楼梦》全书) 中, 凡提到“芙蓉” 处皆为木芙蓉, 只有在明确写为‘莲’、‘荷’ 、‘芰荷’ 时才指的是荷花。”实际情况并不这样。不错, 《红楼梦》中大多数使用的都是“荷”“莲” 的叫法, 特别是在第七回宝钗冷香丸的方子中, 白芙蓉花蕊与白荷花蕊分的很清楚。尽管如此, 也不能说“芙蓉、荷花的概念从来就是极其分明的”, 也有不“分明”的时候。第三十八回,藕香榭柱上挂的对子“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就是一例, 这里的“芙蓉”无疑是指水芙蓉。这证明在《红楼梦》中芙蓉也是两指, 我们应该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先来分析黛玉的芙蓉。第六十三回,黛玉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这里并没说明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指木芙蓉, 但我认为, 黛玉的芙蓉应该是指荷花。在我国古典诗词中, 荷花常用来形容美貌的女子,荷花又被认为是“花、叶、香”三美的名花, 有六月花神之称。用荷花比喻绛珠仙草转世的林黛玉, 显然比木芙蓉更合适, 荷花也完全有条件同牡丹比美, 因此黛玉对自己掣着一枝芙蓉花是满意的。周敦颐著名的《爱莲说》中形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黛玉《葬花词》中则说:“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正是林黛玉高洁的写照吗? 品格高尚和形象圣洁的荷花确实也只有林黛玉配作。荷花喻黛玉,既是写她的高洁,又是写她性格的脆弱和隐寓结局的不幸。

《红楼梦》第四十回就直接写到黛玉与荷花的关系, 是很值得注意的。贾母等人游大观园, 乘船时,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这一段描写得令人玩味,黛玉为什么单单喜欢这句诗, 残荷在这里是否也是黛玉不幸结局的某种隐寓呢? 如果是, 那么这也可以证明签上的芙蓉即是荷花了。

现在再来谈晴雯的芙蓉。首先我们不能认为黛玉是荷花, 就断定晴雯主管的也是荷花, 反之也一样。我认为黛玉和晴雯这样两个重要人物,不应该用一种花来比拟。黛玉的芙蓉是指荷花, 而晴雯的芙蓉则是木芙蓉。

何以见得? 其一,把黛玉比喻芙蓉的时候, 作者通过众人的嘴说的很清楚,“除了他, 别人不配作芙蓉” 。既然别人不配作芙蓉, 晴雯也应该包括在这个“别人”之内。或者说,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但影子也仅是影子而已, 晴雯不能取代林黛玉,林黛玉也不能取代晴雯, 他们之间既有关系(影子) , 又有区别。

其二, 关于晴雯主管的芙蓉是木芙蓉, 这在书中写的也很清楚, 即“秋艳芙蓉” 而不是“六月花神” 。那么应该怎样来解释“池上芙蓉” 这个问题呢? 我们前面说过,出现这种矛盾是作者的故意为之。人们早就指出,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芙蓉女儿诔》是诔黛玉。这话有道理, 但有片面性。准确地说,诔文是诔晴雯, 而“影” 黛玉。晴雯死于秋天, 此时木芙蓉正开,而荷花早谢,作者为了暗寓黛玉与诔文的关系, 故意两次提到“池上芙蓉”, 给人一种错觉,此处的芙蓉象是荷花又象是木芙蓉, 是诔晴雯又是诔黛玉。正如陈其泰所说: “晴雯黛玉, 是一是二, 正不必深别也。”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写法,用意很深。出于整体的艺术构思需要,曹雪芹让晴雯做了主管木芙蓉的花神,既区别于黛玉的荷花, 又“影”黛玉的芙蓉, 隐寓“芙蓉诔是黛玉祭文”, 这是十分巧妙的。

以上拙见, 不知当否, 祈请高明指正。

原名《说芙蓉》,载于《红楼梦学刊》1984年第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