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着他的退休,香港地产的“四大天王”时代也落幕了

 neijia 2019-04-07

每个时代都会有财富机会,关键是你能否抓住。除了把握天时地利,视野开阔,谋划长远,目标精准,是李兆基在地产业成功的秘诀。

去年,90高龄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宣布退休,今年,香港的第二大富豪,现年91岁的恒基地产董事局主席李兆基,也宣布即将退休。

作为香港地产的第一代掌门人之一,李兆基的恒基地产,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郑裕彤的新世界、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并称为香港地产的“四大开发商”。

郭、郑二人已经去世,双“李”相继退休,意味着香港地产“四大天王时代”落幕了,但他们跨时代的财富变迁故事,至今还有参考意义。

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家中排行第四,其父亲李介甫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据说,他7岁时就被父亲安排进金铺学做生意,发现炼金师经常“偷金”,告诉父亲未果,于是自己偷偷地学习炼金师的手艺,学会之后再揭露其偷盗行为。

可见,李兆基小小年纪就足智多谋。

1948年,时局不稳,李兆基带着1000块钱只身前往香港,沿袭父亲的老本行,从黄金买卖开始做起,一步步将生意拓展到了外币兑换和贸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投身地产业。

在从小做货币生意的经验中,李兆基深深体会到货币受政治和经济变迁的影响大,比起货币,显然物业更保值。他说:“归宿是人人的渴求,有瓦遮头是家家户户的愿望。”

1973年,香港股市疯狂下跌,地产市场暗淡,众人纷纷看低市场,反而给了李兆基大量收购土地的大好机会,他猛踩油门加大地产发展。

他认为香港是世界贸易的枢纽,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虽一时股灾,但以后地产业必将璀璨。

李兆基和郑裕彤、郭得胜、李嘉诚,这四位大佬在1976年有过一次合作,他们以2060万港币投得沙田第一城项目,不到十年的时间,项目回报超过1000倍。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此后,他们并肩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郑裕彤后来回忆道,如果当初谁单独吞下了这个项目,就差不多是香港首富了。

在香港做地产,是“寸土必争”。

李兆基很少参与政府的土地拍卖,却总能买到地盘,这得益于两个方法,一是广泛购入农民的“换地权益书”,等到政府宣布开发计划,那些地就成了可发展的地皮,二是在黄金地段买旧楼,进行旧楼改建。

在销售上,他把霍英东发明的“分层销售、分期付款”的地产发展模式运用到极致,在设计上,住宅以户型越小越好为原则,为众多财力有限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

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一起开发了如今的香港地标:国际金融广场、环球金融广场。值得一说的是新鸿基地产也是李兆基参与创办的。

与此同时,他开始推动多元化经营,收购了多家大集团的控股权,并把事业往新加坡、加拿大等国际市场开拓。

但比起这些,他更为人称道的是炒股,被誉为“股神”“香港巴菲特”。

20世纪90年代,李兆基大炒日本债券,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香港,大型国企赴港上市之际,他又斥巨资买入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石油、中国银行等众多知名国企股。

这些投资让他获得了上千亿的回报,被问及投资秘诀时,他回答到:多听、多看、多思考。

1995-1997年,李兆基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位居全球第四。

2019年,李兆基以300亿美元的身价位居香港富豪榜的第二,与李嘉诚仅有17亿美元之差。

在财富增长的同时,这些地产界大佬也见证了香港的时代变化。

每个时代都会有财富机会,关键是你能否抓住。除了把握天时地利,视野开阔,谋划长远,目标精准,是李兆基在地产业成功的秘诀。

虽然是富裕家庭出身,但李兆基却非常崇尚勤俭。他说“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为第一笔本钱最重要,有了它作为基石,才易于成功。”

在把事业做大后,他也没有疏于计算,对集团业务以及辖下的地盘、面积、价格、可供发展什么副业,都了如指掌,被称为“铁算盘”。

在慈善事业中,他热衷于教育慈善,清华、北大、港大等诸多高校都有其大手笔捐赠,成立了“李兆基基金”,把教育延伸到农村。

可能他的一生中唯一遗憾的就是他的婚姻,在创业的关键时期,与强势的妻子离婚,此后再也没有娶妻。

从7岁学做生意至今,李兆基的工龄长达80多年,事实上,李兆基在2015年就曾宣布要退休。时间推到了4年后,一是实在年事已高,二是退休部署已经成熟。

按照香港豪门的传统,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和次子李家成将接手公司,建议由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出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具体的安排要在今年5月28日股东会后才会揭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