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haronSharon(ID: sharonsharonk) 前几天发生的埃航空难事件, 揪痛了每个人的心。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从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起飞后六分钟断联,后经确认发生空难。整架飞机,157人,无一人生还。 遇难者来自33个国家,其中包括8名机组人员,以及8名中国同胞。 《千与千寻》中有一句台词:“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地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生死一瞬间。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妈妈,死是什么?” 当孩子问出这句话时,你是怎么回答的?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马东曾在《奇葩说》说:“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所有汉文化里面的人,缺的一课。” 华东师范大学一份调查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上的一堂课。生命会寂灭,孩子越早懂得越好。 在我们国家,“死亡”一直都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家长不仅对此讳莫如深,很少向孩子主动提及;当孩子问起时,更是往往会面露难色,含糊其辞地搪塞过去。但在我看来,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死亡,非常有必要。 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死”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 1948年,心理学家Maria Nagy在研究中率先发现,3-10岁的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存在着三个不同的阶段:
著名儿童教育家罗夫斯曾说:“当一个孩子对死亡有较好的理解,他们的恐惧感便会减少。”越是年纪小、处于认知刚刚启蒙的孩子,就越需要我们正确的生命教育。 在美国,和孩子讨论生死其实是非常自然的。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规定在中小学实施“死亡教育”以来,如今“死亡教育”相关课程,已经在全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普遍实施。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美国小学老师,在班级学生集体饲养的宠物兔“玫瑰”死了之后,做了这么几件事情: 首先,她及时给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简单介绍了情况,并告诉他们:“最近,我们的孩子很可能会频繁提起玫瑰,并且会有情绪波动,变得伤心低落、亦或是沉默寡言。请您体谅孩子的这些情感表现。” 其次,她在第二天学生上学后,邀请他们参加了一个讨论会,告诉孩子们玫瑰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大家,并帮助他们排遣失掉“伙伴”的悲痛。 最后,她还组织孩子们一块儿制作了一本关于玫瑰的纪念册,来追忆与它曾经的美好时光,并表达了对它的思念。 整个过程,既帮助孩子理解了死亡,又向他们传播了爱与关怀,对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 (点击图片进入购买)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跟新生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刻意回避,也不是欺骗,而是能找到一种轻松有趣的形式,让孩子正确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儿。 《寻梦环游记》是我和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小男孩米格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音乐梦。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误打误撞来到了亡灵的世界。 在那里,米格才发现,原来死亡只是生命的消逝,那些爱和思念始终未曾离去。而被忘记才是一个人永远消失的最后原因。 当人世间所有的人都不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正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泯灭。影片最后,太奶奶临终前终于想起了自己的爸爸,他们在亡灵世界得以团聚。《Remember me》的歌声适时响起: “For even if I'm far away, I hold you in my heart 即使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你也始终在我心的中央 I sing a secret song to you each night we are apart 即使我们分离,每夜,我也只为你歌唱 Remember me 亲爱的你啊 Though I have to travel far 就算我远走他乡也要永远把我记住” 如此温馨,如此祥和。一部以死亡为题材的动画片,居然会拍得那么暖心而疗愈。 死亡确实让人悲伤。但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除此之外,它留给人们的还有曾经爱过的记忆。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这份珍贵的回忆将是继续努力前进的最大勇气与动力。 这一次的埃航空难,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我不禁感慨,有时候人真的很脆弱,面对天灾人祸,甚至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用心过好每一天,是对已故亲人们最好的慰藉。 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们要教会孩子尊重它,敬畏它,爱惜它。 姐姐和弟弟都读过一本经典绘本《Hey,Little Ant》。它曾在美国一度引发热议并掀起生命教育的热潮,作者Philip Hoose是美国著名童书作家,荣获过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奖(Boston Globe Horn Book Award)、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等诸多著名奖项。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在墙缝里发现了一只小蚂蚁,想要踩扁它。小蚂蚁求饶,于是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 小蚂蚁告诉男孩,尽管自己很小,但其实和小男孩一样,有伙伴,需要建设家园,还要喂小小蚂蚁吃饭。它希望小男孩能够给它一条生路,放过它。 整个故事非常简单,但却引人思考。它让孩子明白,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善待每一个生灵,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与此同时,我们在平日里也要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冒险不鲁莽,不会轻易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一个内心坚强、缜密乐观的孩子,一定也会是一个热爱生活和尊重生命的人。既然意外永远都无法预料,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当下,好好珍惜眼前人,用心过好每一天。 (点击图片进行收听) 任何悲剧发生之后,日子仍然继续。 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未来依旧精彩可期。 有人曾说,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再无大事。只有充分了解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只有勇敢面对了死亡,才能成为生活真正的强者。 生命教育,每个孩子都不该错过。 作者简介:Sharon,两个混血宝贝的妈妈。海外留学生活多年,曾任职于世界顶级投行,后投身母婴行业十余年。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和你一起发现更多育儿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