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位曾与龙、凤相等的狐狸曾是瑞兽,怎就演变成妖怪了呢?

 耕云道人 2019-04-07

正文开始之前,需要讲明一点,狐狸跟凤凰一样,是两种动物,狐和狸,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前者称之为狐狸。

提起狐狸,很多人害怕,因为史上有很多小说都提到了狐狸修炼成精是害人的妖怪,比如《西游记》里的狐狸精们总跟孙悟空作对,《封神演义》里的狐狸精是坏女人等。

修炼成精的狐狸,成为了史上某些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女性的代名词,现如今也一样。

比如提起小三,很多人都说她们是狐狸精等。

可是呢,我们也从一些历史小说、典籍中看到过“狐仙”一词,看到过有情有义、深明大义等的狐狸精等。

被称之为仙,一定不是害人的妖怪了。

为何出现褒贬不一的评价呢?

这与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关,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像龙、凤、麒麟等动物几乎不见不好的评价。

并且,狐早期的地位比龙、凤、麒麟等瑞兽的地位还要高。

早在上古时期,狐便作为瑞兽出现。

大家知道图腾,上古时期就出现过狐图腾,比如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用狐作图腾。

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后世之人称颂的部落首领。

传说之中,大禹与狐也曾有关系。

据说,大禹治水太忙,忙到连男女之事都没有。

这样的一位有为青年,不能绝后啊,所以狐仙要帮他。

有一次,大禹到了涂山,对一只九尾白狐动心了,白狐对他也动心了,因此二人结合,生下了夏朝的开国国君启。

当然了,这只是传说,但从这一点也是能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狐的崇敬,狐是瑞兽。

狐狸变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东晋郭璞所著的志怪小说《玄中记》中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跟人修仙是一样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漫长的修行过程。

相信大家还知道一件事,凤鸣岐山。

周朝将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当时的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周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

而狐,也有类似的记载。

《竹书纪年》载:“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夏朝君主帝杼征伐东海时,得到了九尾狐,战争胜利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把狐看做是祥瑞之物,它出现是吉兆,战争会胜利。

一个无道的君主引不来九尾狐那样的瑞兽,所以狐也是因当时的君王有德才会出现。

假如不去深入的查典籍,谁又会想到大家口中的狐狸精曾经是瑞兽呢。

本是瑞兽,后来却成为了坏女人的代名词,这样的转变从何时开始的呢?

从《封神演义》里狐狸精变成妲己导致商朝灭国开始的吗?不是,从汉朝之后开始的。

先秦两汉时期,狐还是瑞兽,它们以狐仙、九尾狐的形象出现,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

在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吉祥,九尾狐是子孙兴旺的象征。

这些都能说明狐的形象在当时是正面的,两汉以后,狐狸的形象变味了。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志怪小说很多,比如《搜神记》、《玄中记》、《述异记》、《拾遗记》等等。

这些志怪小说中狐厉害了,成人型很常见,且法力高深,无所不能。

这么多关于狐的文章,可见狐仙是多么的受欢迎,这与早期狐是瑞兽分不开。

现在的媒体人都知道追热点,古代的文人们也是一样啊,百姓们喜欢什么,他们就会多去写什么。

所以,从晋朝开始出现了大量谈狐的书籍。

文人们写来写去,都离不开狐狸的好,所以有些文人为了吸引眼球,便写出了狐狸的不好。

所以,狐狸的形象开始变了。

好的形象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多写好的形象难以抓住老百姓的眼球,反倒是那些改编者的文章受到欢迎。

于是,越来越多的文人把狐狸精作为害人的妖怪来写,特别是宋朝的戏曲小说,也是从宋朝开始,狐狸精成为害人的妖怪这样的形象大量出现。

当然,文人们想吸引眼球也只是其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狐狸精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晋朝之前,狐大多与狐仙、九尾狐的形象出现,人型极少,可从晋朝开始,狐狸精化成人越来越多。

从《玄中记》的描写不难看出,成人型需要五十岁,法力已经很高了。

晋朝开始的谈狐著作中,都是法力高深的狐仙,后来的著作中狐狸成了妖怪也都成了人型,恐怕得有个百岁以上了。

越来越多的文人把狐精从动物变成了人,自然会赋予它们更多人的思想,这样也就有了正邪之分了,人尚且有正邪,更何况成精的狐呢。

到了明朝,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把修炼成精的狐重重的黑了一笔,狐狸精彻底成为了作风不好的女性的代名词。

清朝,《聊斋志异》里的狐狸精很多,但也都是正面形象。

所以,大家想看关于谈狐的典籍,还是去看《聊斋志异》。

也许大家会问,说的是九尾狐,不是其他普通狐啊。

这点要从修炼说起,不是所有的九尾狐出生就是九尾,而是一步步修炼的结果。

从狐仙到害人的妖怪狐狸精,演变的过程是漫长的,其转折点在于有些文人想吸引眼球以及大量成精的狐狸拥有了人的思想,文人们赋予了它们人才有的正邪。

那么,那些将狐变成妖怪的文人有没有一点儿根据呢?

有。

《山海经》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就这“能食人”三个字,文人们就能创造出无限可能。

狐,汉朝之前都是瑞兽,被形容成女子妖媚实在是冤枉狐了。

狐能成精不假,能吃人不假,可老虎还吃人呢,就连某些人还吃人呢。

所以呀,不能看到《山海经》里说狐吃人就去没有下线的改编。

胡乱改编的结果就是后人会把瑞兽当做是妖怪,这也给了现代的文人们以警示,笔是你的,但要为自己所写的内容负责。

所写文章生动吸引人,给自己带来更多收益不是坏事,可还是要有底线的。

注: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图片很难核实明确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书生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