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简介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Zhuhai Campus, Sun Yat

 why619 2019-04-07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目前共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其中珠海校区占地最广,为3.571平方公里。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00年9月,校区建成开学。中山大学是珠海市引进的第一所大学,开启了名牌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先河,被社会誉为“中大—珠海模式”。


学科建设

  珠海校区已基本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和港澳台各类学生共九千余人。旅游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海洋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文系(珠海)、历史系(珠海)、哲学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大气科学学院14个整建制学院相继落户珠海校区。


校区管理

  校区采取延伸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与服务”。即校区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和发展要求,结合地缘特点和自身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各单位行政上接受校区管委会和党工委的领导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学校各相应延伸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基础设施

  珠海校区教学科研及生活设施齐全:校区教学实验大楼7.7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2万名学生上课;图书馆面积3.6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藏书量近120万册,根据校区学科分布,设有古籍、小语种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赠书等专藏室;共有学生宿舍19栋,每4人住宿一间,人均约10平方米;校区的基础教学实验室投入近亿元建设并进行教学实验改革,形成地学学科、信息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语言科学、心理科学等八大学科实验平台。



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

      校区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实力。珠江口西岸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旅游研究院旅游影响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所以及与丁肇中博士合作的热控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在珠海校区,并与地方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


校园文化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珠海校区以兴趣为纽带,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术方面,高质量的“学术与人生”、“周末论坛”系列讲座勉励青年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拓宽视野。公益方面,以 “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坚持公益活动“引进来、走出去”,目前, “创先争优”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700多人,志愿时数达45000小时,服务总人数达到26329人;文娱方面,维纳斯歌手大赛是享誉华南地区的校园文化活动;由珠海澳门两地九个学校共同参与的珠澳大专辩论赛,营造了崇尚思辨的校园文化氛围;体育方面,校道接力赛上,长距离的赛道考验着中大学子的意志力和耐力,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已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一流、文化氛围较浓厚、办学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的并充满特区特色的现代化大学滨海校区。“十三五”时期学校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配合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珠海校区作为“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建设的重点,将珠海校区作为学校进入国内大学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着力点和重要增长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必将为中山大学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为珠海市的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