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奇穴穴位详解】一一手指部位

 lsy2333 2019-04-07
【指三重穴】
穴位:指三重二穴—手背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外侧三分。
指三重一穴—在指三重二穴下二分半处。
指三重三穴—在指三重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活血除瘀,疏风消肿。
主治:乳臃、乳瘤、乳头肿大、肌肉萎缩、驱风、脸部神经麻痹。
针刺法:斜刺一—二分。
应用: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说明:董公书中取穴部位为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名二分,未指明指背,恐为遗漏,今胡师修订为外侧三分,以符董公所传。
区别:(一)三重穴有二,一为指三重,一为足三重,主治两者类同,而足三重范围更广,在临床上,足三重用得更多,效果较佳。
(二)三重穴与足三关穴皆是治疗肿瘤要穴,而三重穴主治较三关穴多,但专对肿瘤而言,两者可互相轮流使用。
X

指肾穴 定位
手背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三穴各相距二分半。
主治
口乾、腎虛、心臟衰弱、背痛、心臟性氣喘、胸部疼痛。
針法與應用
治背痛宜三針同下。即為倒馬針法,以提高療效。
【指肾穴】
穴位:指肾一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下二分半分处。
指肾二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
指肾三穴—手背,指肾二穴上二分半分处。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心之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心肾二经。
穴性:调心气,滋肾阴。
主治:心脏性气喘、胸痛、肾亏、心脏衰弱、背痛、口干。
针刺法:直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配穴:治胸背痛宜三针同时用;本穴配手心灵穴治心脏麻痹特效;配地宗穴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神效。
说明:(一)指肾穴归心肾两经,因此对心肾之疾有效,但治心疾伴有肾机能失调者如肾亏,效果较佳。
(二)董公所著为外

【董氏奇穴穴位详解】一一手指部位

2018-10-22 13:36阅读:2,496
【指三重穴】
穴位:指三重二穴—手背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外侧三分。
指三重一穴—在指三重二穴下二分半处。
指三重三穴—在指三重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活血除瘀,疏风消肿。
主治:乳臃、乳瘤、乳头肿大、肌肉萎缩、驱风、脸部神经麻痹。
针刺法:斜刺一—二分。
应用: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说明:董公书中取穴部位为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名二分,未指明指背,恐为遗漏,今胡师修订为外侧三分,以符董公所传。
区别:(一)三重穴有二,一为指三重,一为足三重,主治两者类同,而足三重范围更广,在临床上,足三重用得更多,效果较佳。
(二)三重穴与足三关穴皆是治疗肿瘤要穴,而三重穴主治较三关穴多,但专对肿瘤而言,两者可互相轮流使用。
X

指肾穴 定位
手背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三穴各相距二分半。
主治
口乾、腎虛、心臟衰弱、背痛、心臟性氣喘、胸部疼痛。
針法與應用
治背痛宜三針同下。即為倒馬針法,以提高療效。
【指肾穴】
穴位:指肾一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下二分半分处。
指肾二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
指肾三穴—手背,指肾二穴上二分半分处。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心之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心肾二经。
穴性:调心气,滋肾阴。
主治:心脏性气喘、胸痛、肾亏、心脏衰弱、背痛、口干。
针刺法:直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配穴:治胸背痛宜三针同时用;本穴配手心灵穴治心脏麻痹特效;配地宗穴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神效。
说明:(一)指肾穴归心肾两经,因此对心肾之疾有效,但治心疾伴有肾机能失调者如肾亏,效果较佳。
(二)董公所著为外 开二分处,而胡师书校订为外开三分。
(三)下针时,如能贴骨而下,在疗效上较佳。

五花穴 【五花穴】
穴位:脚底、脚后跟正中央处是五花一穴。
五花一穴向前一寸是五花二穴。
五花一穴向后一寸是五花三穴。
五花一穴向外横开一寸是五花四穴。
五花一穴向内横开一寸是五花五穴。
解剖:胫骨神经的外侧脚底分枝、脑神经。
取穴:平卧取穴,余同穴位。
归经:入心、肾两经。
穴性:清心肾之热。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脑神经痛。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经验:(一)本穴为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另加配手骨关、木关、中关(骨、木关之间)。
(二)治疗失眠本穴配心灵穴及镇静有效。
说明:五花穴亦为董公常用穴位,但其书未列,由胡师在其书中公布。

三圣穴 【三圣穴】
穴位:在脚底正中央点处,即十四经涌泉学后二寸(往足跟方向)。是三圣二穴。
三圣二穴往前上一寸是三圣一穴。即十四经涌泉穴后一寸。
三圣二穴往后一寸是三圣三穴。即十四经涌泉学往足跟方向后三寸。
解剖:脚底神经分枝、心之神经、肾之副神经、脑神经。
归经:入肝肾两经。
穴性:平肝益肾。
取穴:同穴位。
主治: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脑溢血、脑脑血栓症。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经验:本穴为治疗高低血压过高之特效穴。胡师曾以三圣二穴治高血压二百六十五度患者,在五分钟内降为一百三十五度,堪称神效。
说明:本穴为董氏奇穴之要穴,对血压的调整,有很大的疗效,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董公书中未将三圣穴公开,胡师依平日董公所传,将其补上,另治疗血压如能配合相关部位放血,效果更好。
辨别:三圣一穴位涌泉穴后一寸,不要混淆。

开脾穴 【开脾穴】
穴位:手掌,中指第三节正中央点。
解剖:掌指固有神经,脾之神经。
取穴:手掌向上,掌中指第三节正中央点处是穴。
归经:入脾胃二经。
穴性:调理脾胃,宜道中焦。
主治: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呕吐、心闷、头昏。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疼痛感。
说明:开脾穴,在董公所著书中未列,此穴由胡师根据董公所传而在其书中提出。
经验:(一)开脾穴对心胸不开之心闷效果不错。
(二)治疗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当配合四花上穴。
(三)根据全息律,中指主心、脾,中指亦为独立之一全息律,而开脾穴即位于人体头部口之位置,故能健脾利胃之功。

偏肩穴
【偏肩穴】
穴位:手掌面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五分,靠近小指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之神经、脾之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五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筋活络,止痛消瘀。
主治:慢性肝炎、肩背痛、五十肩、手背外侧痛、颈项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应用:右病取左、左病取右。
配穴:(一)本穴配灵骨、大白、中白穴,效果更佳。
(二)偏肩穴加失枕穴、腕顺二穴上五分,捻针、配合动气疗法,治颈项痛,落枕有效。
说明:偏肩穴和失枕穴为董公未公开之穴位,此两穴对治疗落枕,效果奇佳,如无针时,可用牙签取代,刺激后,要患者动动颈部,可速解痛苦。

指三黄穴
【指三黄穴】
穴位:掌面、大拇指第一节中央线偏内侧三分处。
解剖:掌指固有神经,肝支神经。
取穴:掌面朝上,当大拇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内侧三分为中黄穴。中黄穴下三分为下黄穴。中黄穴上三分为三黄穴。
归经:入肝胆经。
穴性:泻肝胆热,疏连下焦,调血室精宫。
主治:肝硬化、肝炎、子宫炎、卵巢炎、妇女经痛、两胁痛、下腹痛、肝机能不足引起之疲劳、眼昏、消化不良、脊椎骨膜炎、骨刺。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一)再临床上,因指三黄下针较痛,一般都用上三黄穴取代较多。
(二)董氏奇穴诸多人肝经的穴位,大都可治妇科疾病。
(三)指三黄穴位的对侧即是妇科穴,所以它们两穴在主治上皆可治妇科上的一些疾病。

踝灵穴 【踝灵穴】
穴位:手大拇指掌面第一节指骨与大拇指掌骨之间。
解剖:掌侧指固有神经、肺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大拇指第一节骨与掌骨交接处,五虎穴下一分外一分处是穴。
归经:入肺经。
穴性: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内外踝扭伤。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一)踝灵穴为董公及胡师在他们书中皆未曾公布过。口传心授过。
(二)此踝灵穴与掌诊部分所录之大拇指图踝点位置相符。
经验:(一)此穴治疗内外踝扭伤较五虎穴更好用,当扎此穴,患处再配合动气疗法,立即见效。
(二)较严重者可加肩中穴,头皮针顶旁足一带(李氏心气头皮针)配合心气功法运针,立即见效。
(三)笔者临床经验,治外踝扭伤,先就病灶放血,行动气针法取本穴,无不速效。

失枕穴 【失枕穴】
穴位:手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偏内侧二分上二分处。
解剖:掌指侧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肾神经、脑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二分上二分处是穴。
归经:入膀胱。
穴性:宣通气血,开郁通窍。
主治:失枕、颈项痛特效、用脑过度致头昏脑胀。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二—三分。
针感:局部胀痛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经验:依作者经验、本穴为治疗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针下立除。其效果与人皇穴、中九里穴相同,尤对临时性失枕效果更佳。
配穴:配人皇穴、偏肩穴治疗颈项痛。
说明:(一)治疗颈区毛病时,要配合董氏独传动气疗法,效果立即显现。
(二)失枕穴可加无名指上偏肩穴,如无方便用针,亦可用指甲重掐。
(三)失枕穴可配合偏肩穴、肾关穴对治失枕,常能速效。

太阳穴 【太阳一穴】穴位:手掌面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处。
解剖:掌指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肝胆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肝胆经。
穴性:疏肝清胆,通窍醒脑。
主治:黄胆病、头昏、低血压高、三叉神经痛、眼病、手指痛、眉棱骨痛、太阳头痛、偏头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太阳一穴配太阳二穴同时下针,效果较佳。
说明:太阳穴在董公原著名为眼黄穴,只有第二节中央点一穴而已,而胡师增订了第一节正中央亦为太阳穴,因太阳穴与脸部经外奇穴太阳穴,有相雷同之功能,故改名为太阳穴。
配穴:(一)头晕、头昏、可本穴加神耳上穴。
(二)偏头痛,可病灶放血,再取本穴加心灵一穴透穴。
(三)眉棱骨酸痛,可病灶放血,取本穴配二角明穴。
【太阳二穴】
穴位:手掌面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处。
解剖:手掌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肝胆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肝胆二经。
穴性:疏肝清胆,通窍醒脑。
主治:同太阳一穴。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配穴:(一)本穴配太阳一穴,灵骨穴之偏头痛、太阳头痛、头晕,下针一分钟立愈。
(二)如为虚症头痛、头晕,可配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及皮生阳穴,效果佳。
(三)如为实症偏头痛除针太阳穴位,可于脸部太阳穴上放血,效果更佳。
说明:偏头痛就头侧面病灶放血有技巧,一般用三稜针直刺,血不容易流出,应当斜刺,并且要患者低头,用力,暂时闭气,彼此配合,才能够除尽恶血。

水清穴 【水清穴】
穴位:手掌,小指第二节外侧三分线上。
解剖:尺骨神经皮下浅枝,肾之神经。
取穴:水清二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外侧三分处是穴。
水清一穴—在水清二穴下二分处是穴。
水清三穴—在水清二穴上二分处是穴。
归经:入肾膀胱经。
穴性:疏泄厥气,利道下焦。
主治:睾丸炎、肾炎水肿、尿道炎、膀胱炎、偏头痛、腰痛、腿痛。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一)水清穴,董公所著书中未提出,由胡师依董公平时所传,在其著作中提出。
(二)水清穴与分水穴在小指同一条直线上,水清穴与分水穴一样入肾经外,又入膀胱经,因此可主治膀胱、尿道的疾病。
经验:(一)如有主治各症,而有反应点出现在水清穴时,下针效果最佳。
(二)董氏针灸穴位取名,有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