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目难忘的苏绣,惊艳世界的东方雅致之美

 飞人的图书馆 2019-04-07

讲述人简介:姚惠芬 苏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近代苏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娴。擅长将苏绣乱针绣的技法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绣制中,使其绣品更具独创性。独创减针绣绣法,作品更加简洁,更加适应当代审美,作品《四美图》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正文:

 原来概念当中,苏绣的特点,一直是精、细、雅、洁来著称。应该说是传统意义上面的苏绣,传统的题材、传统的针法,比较雅致,比较精致。自从有了乱针绣,苏绣的题材就大大的拓宽了。不管是油画,还是水彩,甚至是泼墨的,只要是平面的题材,我们都能用苏绣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我们会在同一幅作品当中,用几种、十几种,甚至是几十种针法,来表现同一幅题材的作品。我觉得,也是符合了当代人的一些审美的方向。









我出生就跟刺绣有缘分,因为我家里面妈妈跟奶奶是做刺绣的,我爸我爷爷是设计刺绣图稿的。我们小时候,绣花绷、绣花针、绣花线就是我们的玩具一样的,从小就是这么玩大的。受家庭的影响,受父母的影响,五六岁就开始拿针,七八岁可能在妈妈、奶奶的绣花绷上就会偷偷的去绣几针。你在这么一个刺绣世家里面长大,从小就是这么潜移默化。后来真正从事刺绣这一块,是从中学毕业之后。当时我们这边的女孩子,基本上不会考个大学,或者是找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很少,我们就毫不犹豫的拿起了绣花针,一拿到现在快40年了。

我是1988年的时候,跟仿真绣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老师学习仿真绣的技艺技法。在跟牟老师学习的同时,1994年的时候,跟虚实乱针绣的创始人任嘒闲老师学习乱针绣跟虚实乱针绣。虚实乱针绣的第一幅作品,是1997年的一幅《董建华》肖像。2007年的时候,我自己首创了第一幅减针绣的一幅《少女像》,中间整整是10年的时间。

减针绣的作品,源于我觉得是我们传统的线描,融入了西方的素描,两种不同的技艺技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法。这个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眼前一亮,它跟原来传统意义上面的苏绣,不管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技艺技法完全不一样了。2008年的时候,我又创作了一幅《葡萄少女》的肖像。这幅作品在我的减针绣作品当中,它是唯一的一幅彩色的,也是被我们苏州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我的代表作品。跟原来的虚实乱针绣作品的最大不同就是, 脸部基本上就没有绣多余的一些针法,就是勾勒一下五官轮廓,背景也完全就没有绣,主要是突出两个眼睛。绣的时候,我就考虑到人物的年龄,小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这一部分的细节,我当时考虑的比较多一点。减针绣的作品,必须要一次完成,你多一针多了,少一针少了。在原来传统题材上面做减法,作品呈现出的是更加简练、简洁,但是简洁不简单。

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还在绣,有时候确实也会觉得很累。但是刺绣因为是自己喜欢,自己热爱的一个事业,我觉得虽然做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一直乐在其中,我很享受这种刺绣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