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3.27 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4-07
    在2012年底我曾经来过炮台湾公园(2012.12.23 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海军上海博览馆),这次主要是为陪夫人而故地重游。
    两次游炮台湾虽已时隔三年多,但一路走来似乎没有感觉有什么变化,门票10元也没有变。不过看到门口的公园名称由原来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改为“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多了“国家”少了“森林”,看来原称“森林公园”是有点牵强。不过现在叫“国家湿地”是否也有点言过?毕竟这片湿地面积也太小了些。
    上午在市区乘地铁3号线在“水产路”站下车,边上就是宝山11路公交起点站,很方便,11路“塘后路双城路”站下车就是公园的主出入口。炮台湾公园总的面积不算小,据介绍原生态湿地面积也有60多公顷。但实地看来好像湿地部分从南边沿江边到北门附近长度约1500米,纵深也就是百米左右,何况这片面积中的海滩部分还有大面积抛石区,感觉真正的湿地面积就更少了。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现在全称是“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
2012.12.23 <wbr><wbr>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海军上海博览馆
这是3年前公园南门的照片,当年是“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现在去掉“森林”增加了“国家”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这可能是个远景规划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这块是炮台湾湿地的主要区域,当然大部分还是感潮区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平时常见的滩涂“蒲把”,原来叫“水烛”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湿地观景平台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往南走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由于在江边抛填了大量的石头,这里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湿地”或“原生态”了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图片中的吴淞口导堤,黄浦江和长江的分界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吴淞灯塔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黄浦江长江汇合处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海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这应该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祭奠方式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贝壳广场,风貌依旧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长江河口科技馆前的大草坪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看来这草坪养护的不是太好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炮台广场,老样子,不过大炮锈了些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看了炮台广场,接着到矿坑花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矿坑花园上面平台上看到关于“日晷”的科普图片,边看边学习了。“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就是“太阳的影子”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地平日晷,晷面水平,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赤道式日晷亦称斜晷,是最重要和最常见,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晷盘上刻度等分。阳光照在轴上在晷盘上的投影在夏天和冬天会分别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垂直式又分为向北、向南和东西方向,较少见。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最早的日晷不是中国发明的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矿坑花园,有点像四川黄龙的钙化五彩池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矿坑花园边上是公园北门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出北门就是吴淞国际邮轮码头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邮轮码头现在已经开始运行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三年前看到的游船现在还是这样停着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吴淞口邮轮码头的服务设施
2016.3.27 <wbr>再走吴淞炮台湾公园
称为“吴淞口邮轮港”
下一站宝山临江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