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很快攻占大半中国,为何难再进一步?三大原因,第三个是关键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1840年到1945年,这百年的风云流转里面尽是战火硝烟,兵荒马乱,列强的铁蹄给生于千年土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泱泱大国终于从神坛上面被生生的拽了下来。而其中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和日本进行的长达8年的艰难抗战。 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日本兵的形象都是通过电视上知道,非常的“日本”,因此也给很多人造成了误解,认为实际上的日本兵就是这样,其实不然。1868年的时候,日本内部进行明治维新,并且革命非常成功,一度成为国际第五大国。因此在日本一个仅相当于云南省大小的国家,敢于挑战东南亚,没有实力是不可能的。 但是当时中国的境况就非常的糟糕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两党之争,社会的混乱,人民积贫积弱,这样的状况去迎战,可以说就是鸡蛋碰石头。 因为两国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中国军队与日军正式交手之后,失败的次数很多,沦陷的城市也越来越多,直到国都也插上了日本国旗,没有人敢说能赢,甚至钱穆先生都写出了《国史大纲》,这是一部留给未来可能成为日本人殖民地的中国人看的,是让华夏儿女不要忘记自己的来处,是用来复国的书。 眼看着日军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的大半个国土,似乎真的是胜利无望了。可是到了后期为何很难再进一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有三大原因,最后原因是关键。 第一,就是日本野心太大,战线太长,实力太小。日本侵华当属于是倾尽了国力,他不只想吞并中国,甚至想要在东南亚都插满太阳旗,在中国闪击战失败之后,兵力就开始逐渐减退,前边进军中国的都是日本军队的精英,后期补上的时候已经是拉壮丁了,小孩子也要上战场,而且中国土地大,但是日本已没有足够的军事补充,所以就开始拉锯战,持久战,耗掉了日本不少的力量。 第二,就在亚洲还处于胶着的时候,又开始和美国开战,就这样不得不从亚洲战场上面调兵力,同时还要进行本土的防御,而且每一位日本军人都是秉着自杀式的战斗精神去的,完全不考虑以后,精疲力尽且分身乏术。长期的战斗也出现了对战争的疲倦心态,在战争的末尾,眼看胜利无望,也出现了大部分军人绝望到自杀。 第三,就是中国民众的觉醒,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不管男女老少皆加入了抗日救亡的队伍,全民参战,全国皆兵。凭着这顽强的意志,还有不服输的精神,终于取得了最终的抗战胜利。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