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心不畏严寒,更不在乎远近!城北“待用快餐”穿越190公里送进仙居深山

 健康慢走 2019-04-08

时间是1月25日凌晨5点,腊八节第二天。

天色依旧深沉,气温定格在3℃,

东北风夹带着细碎雨滴打在脸上,

寒冷透入肌肤。

石粘老街口,几盏微黄的路灯下,

一辆越野车开着大灯停在路边,

排气管冒出的白色尾气,

散发着冬日里的丝丝温暖,

一如那几道在车前车后忙活的红色身影。

他们是城北童鞋志愿队的志愿者。

当天,他们要驱车190多公里赶往仙居县安岭乡横岭村,跟仙居县阳光义工协会一起,对山区的特殊户进行走访慰问,把城北“待用快餐”微公益送进需要帮助的村民们手里。

不远千辛,只为让他们过一个暖冬

一路上,志愿者们驱车翻越山岭,经过2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赶在8点前抵达横岭村,跟仙居县阳光义工协会汇合。天色已经大白,但山上的气温跟山下差了一个档次,再加上山风袭来,志愿者们虽然穿着羽绒服,还是感到寒气透着缝儿钻进来。

“这次慰问的物资由城北‘待用快餐’爱心站点提供,价值2万,都折换成了日常生活物品,分给村里44户困难人家。” 爱心站点负责人王永华介绍说,这也是“待用快餐”第一次走出城北,到其他县市进行公益活动。

城北“待用快餐”公益项目由街道团委创立于2015年,在将近3年时间里,总共收集到热心市民的爱心寄存4403份,用于“待用快餐”“待用早餐”“待用月饼”“待用玫瑰”等公益活动30多次,惠及困难群众2500多人次。

山路陡不好开,志愿者另外一辆用来运送物资的小面包差点熄火,还好司机技术好,硬是给爬了上来了。虽然进山途中状况百出,但总算是到达目的地了。 

爱心满地,整个村都有“红马甲”

展现在眼前的,是大片老房子,黄墙黑瓦,这让在场志愿者们百感交集。

“村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一直帮忙搬桌子、搬凳子。”志愿队党支部书记吴钱钧说,慰问物资就放在一家杂货店门口,占了很大一块地儿,志愿者担心影响生意,不过店老板很客气,虽然方言不太一样,但意思很明白,“没事的,你们就在这儿放着,想多久就用多久。”

发放物品很顺利,44户特殊户除了腿脚不便的老人家外,都到了现场,淳朴的他们非常自觉地排起了队伍,笑容洋溢。

王永华按着名单,给每人都送上了被子、大米、蛋糕、牛奶、食用油等年货。充满爱心的他同时也是仙居阳光义工协会的副会长,这一次,他还带来了他的“团队精英”,他们中有厨师、理发师,也有诊所大夫、专业配镜师。

理发、义诊、配眼镜,只要是到了现场的村民,都能享受到义工们的免费服务,更有一碗碗美味的仙居浇头面给大伙儿暖胃。

对面如此热情的“红马甲”,老人们都很感动,有的阿婆偷偷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她们不善表达,只是一个劲的念叨,“从来没有人这样来过,你们真是太好了。”

锣鼓欢送,这个冬日温情氤氲

“物品比较多,不少老人家离的远,来回跑不方便,我们就分头行动,帮他们把物品送进家门。”城北童鞋志愿队队长毛营杰说,有几户老人行动不便没来现场,他们也把慰问物品亲手送到了老人手里。

(蓝衣服的阿公一直帮着我们,又带路又提东西)

其中有一户老人家毛营杰印象深刻。“二老住在山上,腿脚不便,我进门的时候阿婆正在切咸菜,屋里也是空荡荡的,没亮灯,黑漆漆的。”毛营杰说,这么冷的天,看着阿公阿婆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觉得特别冷清。

(阿婆找到拐杖出门相送,眼角噙着泪水)

“送完东西要回去的时候,阿婆一直在找拐杖,说要出门送送我们,我们让她不用出来,她就一定要送,还一直感谢。”毛营杰感慨道。

(村民敲锣打鼓给我们送行)

不单单是阿婆,整个村都是那么热情淳朴。慰问结束的时候,志愿者们看到村口有好几个村民聚在一起,手里拿着锣鼓。

“我以为是村里有什么喜事,后来知道是村民们自发的来欢送我们。队员们都很感动,看到村民这么高兴,我们觉得一切都做的很值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