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待用快餐”遇冷,爱心不可降温

 健康慢走 2019-04-08

与其他城市一样,被称为小善之举的“待用快餐”在厦门也遇冷,不仅响应商家仍有疑虑,需要帮助的人也不太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厦门唯一响应推行“待用快餐”的“素渡”餐厅遇到“认购的多领用的少”的尴尬。(11月20日《海峡导报》)

很多时候,因为善心没有得到善待或被人误解,就嗄然而止。当有人因为扶起老人被误解,当有人救起落水儿童得不到家属感恩,当有人路见不平一声吼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当我们的爱心在付出时得到的却是一片猜忌声,我们往往会陷入徘徊当中,甚至开始迷惘于自己爱的初衷。

从厦门免费午餐馆,到如今“素渡”的爱心“待用快餐”,无论是受热捧还是受到冷落,其实,社会舆论应该报以热烈的掌声,应该为其出谋划策,多些支持和理解,毕竟,爱心需要你我扶持,爱心更需要爱心去浇灌,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处处荡漾着爱意,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温暖,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公益活动当中,才会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

所谓“待用快餐”,是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2013年4月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概念——爱心人士认购快餐后,留给流浪汉、低保户等困难人群,由店家送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忙的人。这种方式值得提倡,让我们大多数人在温饱时能够想起那些依然在饥寒中生存的流浪者、困顿者,捐出的不仅仅是一份快餐和爱心,更多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着一座城市的体温。

爱心聚集之处,必有受助之群体。只要方法得当,推广到位,真诚献出,相信遇冷只是暂时的,更需要施善者一个坚持的心。比如,反观一下,此种行善行为是否被社会认知,毕竟社会环境复杂,落魄之人很难相信会有如此好心之人给自己派出送免费餐;在对困难群体施心爱心时,又是否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自尊,毕竟“素渡”是一个经营场所,又有几个衣衫褴褛、生活困顿之人会前往领用爱心餐,在他们内心依然驻着个叫“自尊”的东西。

所以,当爱心遇冷,施善者不能一改初衷,更不能让已经燃烧的爱心降温,而应思索如何将好事做好、善事善终,除了一如既往投身公益活动外,要与当地爱心公益团体、志愿组织进行联系,多渠道、多平台进行爱心扩散,既取得社会认可和扩散,又让自己的爱心得以转达到需要帮助的群体,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互动,让爱心团体、个人之间互通有无,整合有效资源,形成这座城市最强大的爱心网络,造福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让我们的社会处处荡漾着爱意。(作者:谢晓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