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好好的会患过敏性鼻炎?此文告诉你

 kyx258 2019-04-08

随着天气渐暖,大家都做好了出门放松踏青的准备。然而耳鼻喉科门诊部却被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踏破了门槛。

过敏性鼻炎作为耳鼻咽喉科的一种重要常见疾病,曾研究统计本病于西方国家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0%~20%,美国白人的患病率为15%~18%,甚至于个别地区竟可高达30%以上。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应从病理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免疫学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考察,以便能对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

一、过敏性鼻炎分型

常将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草热或花粉症)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在过敏性鼻炎总体患者中,大约20%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40%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其余的40%多是前面二者的混合性过敏性鼻炎。在2001年,曾组织过37位专家总结有关于当前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并且撰写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一文,通过WHO的名义而将此文推荐为过敏性鼻炎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参考标准。在此文中已依据本病发病的特点和其症状特征,把过敏性鼻炎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其次还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程度将过敏性鼻炎分为轻、中重度两型,通过交叉组合后又可以构成过敏性鼻炎的4个亚型。在文中,同时还强调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之间的相互关联。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我们应重视并评估其哮喘的发生,在患过敏性鼻炎的人群中,其日后患哮喘的风险是无过敏性鼻炎人群的4倍;反之,70%-80%的哮喘患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我们也应重视过敏性鼻炎。同时预防和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完善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特别是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才可以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或复发。

当过敏性鼻炎的炎症仅局限于上呼吸道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其炎症向下呼吸道蔓延而导致哮喘。治疗措施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各种抗过敏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如果措施得当、积极治疗、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避免发展成哮喘,尤其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在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之前,及时治疗并配合预防措施,尽早改善儿童过敏体质,台敏乐益生菌是台湾通过卫生署“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益生菌。荣获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抗过敏益生菌发明专利。儿童越早使用台敏乐益生菌,改善过敏体质的机率就越高:1-3岁幼儿服用台敏乐益生菌,其过敏体质改善机率可达80%以上;4-12岁儿童服用台敏乐益生菌,其过敏体质改善机率达50%以上;13-18岁青年服用台敏乐益生菌,其过敏体质改善机率达30%以上。过敏性鼻炎完全可以在青春期之前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避免哮喘发作。

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以过敏性鼻炎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些知名学者的关注。目前,随着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和炎性介质等基本环节被逐一阐明,有关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会更加清晰。

1

   基本的免疫反应

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明确了过敏性鼻炎的基本免疫反应过程,就是由于过敏原经抗呈递细胞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从而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性反应介质,使患者产生变态反应的症状(看下图)。进一步研究发现过敏性反应过程是有速发型反应(APR)和迟发型反应(LPR)两个阶段的组成。

(1)速发型反应:由过敏原致敏的个体在抗原持续刺激下,即可于数分钟内发生速发型反应,其中以肥大细胞于此阶段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IgE被伏的肥大细胞增多,致使呼吸道黏膜中沉积的过敏原发生脱颗粒,并释放出颗粒中包括组胺、类蛋白酶、食糜酶、激肽原酶、肝素等炎性介质;与此同时,肥大细胞还可分泌前列腺素D₂、白三烯C4、白三烯D4、白三烯E4之类的炎性介质。过敏性鼻炎出现大量炎性介质的产生,可致患者发生鼻痒、眼痒、水样痒、连续喷嚏以及不同程度的鼻塞症状等。

(2)迟发型反应:与过敏原接触6~9小时后,迟发型即可达到高峰,随后才逐渐减轻或消失。在此期间肥大细胞所产生的炎性介质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和选择素E,并且导致血液循环内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黏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的协同参与作用,从而促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Τ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发生鼻黏膜组织的浸润。鼻黏膜中浸润的炎性细胞一旦被活化,将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将有可能再度激发速发型反应,导致急性过敏性症状的反复出现。迟发型反应可由肥大细胞激发,也可由Τ细胞激发,前者依赖IgE的作用,后者并不依赖IgE的作用,却主要源于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的介导。单靠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不易于区分速发型和迟发型反应,唯一有助于辨别的临床表现仅限于在迟发型反应阶段可以产生的较持久的鼻塞症状。

2

  细胞因子网络的免疫反应调节

在20世纪初,RICH和LEWIS发现细胞产物可以影响其他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在相隔40年之后,这种细胞产物才被命名为淋巴因子;并正式提出了相关的细胞因子概念。细胞因子即指对于免疫系统和炎性反应过程而能发挥多种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它来源于体内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等诸多细胞的分泌。目前,根据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大致将该类细胞因子分为淋巴因子、促炎细胞因子、趋化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能发挥核心作用的是CD4 Τ细胞,它可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予以调节急性或慢性过敏的炎症反应,可使患者分别出现急性速发型反应和慢性迟发型反应的症状。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