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节拍】上海探索智慧治水养护更易亲近的“母亲河”

 zzm1008图书馆 2019-04-08

2018年,上海治水成效显著:共有3158条段河道消除了黑臭,1.02万条段河道水质消除了劣V类,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截至目前,上海中小河道全面消除了黑臭,劣V类水体比例从38.7%下降至18%,河湖水面率从9.79%提升至9.92%。

上海市水务局今天宣布,今年上海将力争把劣V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2%以内,2020年力争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

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借助更多精细化管理手段,还要在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两岸居民的获得感。


智慧治水

上海水环境变得又清又“宽”,依托的是全方位的治理手段。

2018年,上海市区两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共完成408公里河道整治、1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698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以及1.2万余处其他雨污混接点改造,打通了550条断头河,拆除了1413万平方米沿河违建,退养了376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

今年,上述治理手段继续发力,上海计划在年内加快完成以下工作:

  • 91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工程
  • 197个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
  • 1245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
  • 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高效的治理背后,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撑。

记者今天在崧泽高架南面的泾北河上看到,一艘“长臂”保洁船缓缓行驶在河面上。其两条“手臂”有30米长,可遥控开合,把水面垃圾“抱”入船舱内。

该船每天在河面上工作16小时,效率相当高——在同样工作时间内,一船一人的工作量可以抵上原来4艘人工清捞船和8名保洁员。

有了“神器”,人工保洁就轻松多了

青浦区水务局副局长王维维透露,由于“保养”得力,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泾北河透明度可达1.2米以上,但大家还不满足,将力争在第二届进博会前,把首届进博会期间在小涞港试点的“跌水瀑布”“复制”到泾北河沿线,进一步提升水质的稳定性。

所谓“瀑布”,专业上叫溢流堰,堰内设有升降台,起到抬高和调节河道水位的作用,最高可以调节出1米以上的落差。产生落差后,上游的水跌到下游,可以形成类似瀑布的景观效果,此举可自动给河道充氧,从而减少曝气机的投入。

目前,小涞港的溶解氧含量最高已接近8毫克/升,相当于设置“瀑布”前的3倍,而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溶解氧含量高,河水就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从过去的“死水”变成“活水”。

记者注意到,青浦区在小涞港和其上游的蟠龙港,以及下游的徐泾江、泾北河一带,按顺时针分别设置了6道“瀑布”,形成了总长8公里、总落差0.5米左右、水流速0.2米/秒左右的活水环境。

只有充足的水动力,并不能起到理想的净化作用。

除了“瀑布”,河道内还种植了超过10万平方米的沉水植物,并投放了食藻虫,让它们在水下森林中“安居乐业”。

食藻虫专吃藻类、有机颗粒和悬浮物,同时产生弱酸性排泄物,抑制藻类生长,增加河水的透明度,进而让水下森林多晒太阳,水生植物便能吸收水中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茁壮成长。

如此一来,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就能通过食物链及时转移出去,恢复自净功能。

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前,随着泾北河上第7道“瀑布”的投用,活水环境将进一步覆盖到泾北河以西的蟠龙港和老洋泾港水域,使得整个循环水系的长度达到15公里。

清澈的泾北河

届时,哪怕上游水质不稳定,经过两到三天的“旅行”,整个循环水系终点出水口的水质也可以稳定在Ⅳ类左右,就好像一个为周边水系服务的大型“净水机”。

在全市,上述治理手段也在逐步试点推进。上海水务部门表示,全市将积极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科技手段,逐步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

泾北河上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河水的透明度等数值


成果“走心”

治水的最终目的,是让两岸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但这份幸福感的收获,来之不易,因为治水从来不只是治水本身,除了水清,更要岸洁。

以苏州河为例,2018年年底,“苏四期”全面启动,截至目前,苏州河855平方公里整治范围内,劣V类水体占比已从2017年的68%下降至今年2月的16.3%。

虽然水质不断优化,但2018年3月,一项来自上海市住建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外滩黄浦江河口至外环线的苏州河中心城区两岸共有约42公里岸线,还有超过三成的岸线尚未贯通。

一条清澈却无法亲近的“母亲河”,显然与市民的热切期盼不符,也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的定位不符。

记者3月25日在万航渡路上看到,一条3.7公里的绿道沿着苏州河南岸,从双流路伸展至中山公园3号门,这是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的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底竣工。

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一期工程

万航渡路苏州河南岸(图左侧)

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陈慧透露,今年,全长11.2公里的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将力争竣工开通。

  • 该工程二期的东延伸段,从中山公园3号门至江苏北路桥,1.9公里,目前已在推进实施,计划上半年竣工
  • 5.6公里的二期西延伸段,因受北横通道施工影响,计划推迟到2019年底前完成

所有工程贯通后,11.2公里的沿河“绿带”上将串联6颗“绿宝石”——临空1号公园、临空2号公园、风铃绿地、天原河滨、虹桥河滨公园、中山公园等6个公园绿地。其中,一个公园还设有国际水准的滑板竞赛设施,有望成为苏州河南岸的“网红”。

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一期工程上的河滨公园,防护栏蕴藏着设计师的巧思,“波浪”中藏着一个个座位,路人累了可以背靠栏杆坐着休息

然而,苏州河两岸原有用地情况复杂,上述这些美好的规划要落地,必须打通岸线上的一个个断点。

“要打通这些断点,关键先要打通人心。”陈慧介绍说,凯旋路桥和曹杨路桥之间的苏州河南岸,有一段不足500米的岸线,却自西向东穿过了3个居住区:华院住宅小区、万华小区和华航小区。

腾出岸线和滨水空间,这三个小区要向内退,让出80厘米至4米不等宽度的空间。“本来是小区的地方,现在要被外人占了!”一开始,许多居民不能接受。

于是,长达半年多的“磨合”开始了。华阳街道和长宁区建交委等单位联起手,从发放上千份调查问卷和一次次入户恳谈开始,倾听居民心声,然后分三步走近居民的心:

  • 第一步,街道和居委反复向居民承诺,让出来的滨水空间土地性质不变,仍归属小区,不存在“被占”问题
  • 第二步,针对关于安全的顾虑,3个居住区与滨水空间之间用通透的栅栏隔离,居民刷社区门禁卡,就能自由出入;滨水空间两头设有专职安保人员,沿线则布控了视频监控,保证替居民管好这一带的安全
  • 第三步,针对环境问题,长宁区绿化市容等部门将以景观道路的标准来保洁滨水空间,给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后花园”

最后,这些承诺都化成一张张规划纸、景观效果图,送到了居民手中,这些美观大方又充满巧思的“蓝图”让许多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为让居民能有良好的观赏苏州河视野,施工方还用轻质材料垫高了空间,将步道和防汛墙顶部的落差缩短到1.25米左右。

站在华院住宅小区内正在施工的慢行步道(苏州河南岸长宁段)上,可以饱览美丽的苏州河夜景

听闻小区周边的绿道今年就能完成向两侧的延伸,上海花城的居民们已经跃跃欲试:“以后就能沿着苏州河一路跑到外环,这风景,想想就激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