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预防,别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cccny4i8775snh 2019-04-08

眼下正是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问题多发的时期,小麦一生多磨难,病害达200多种,经常发生危害的有20~30种。目前气温开始回升,是小麦纹枯病感染高峰期,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主要危害麦苗基部,很难被发现,症状表现也不明显,纹枯病症状凸显期一般到到小麦孕穗期,这时再采取防治几乎没有任何效果,所以要抓好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预防,如果错过最佳防治时机会造成较大损失。那么,小麦纹枯病怎么治?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病发症状

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

小麦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预防,别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二、发病条件

1. 品种因素

一般来说,生产上现有推广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病力都较差,大多容易感病。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纹枯病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但是,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改良品种发病后比较耐病,病势扩展慢,对产量影响小。

2. 气象因素

温度、日照、降水对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若冬季雨水较多,气温偏高,则有利于纹枯病的侵入扩展,使纹枯病发生早,盛期提前,而春季 3~4 月的降雨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3. 栽培措施不当

冬小麦播种过早,分蘖多,群体大,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菌的越冬基数大,返青后病势发展蔓延较快。播种量过大,苗期密度过高,透光、透气性较差,有利于病菌滋生、繁殖、蔓延,发病严重。施用氮肥过多,造成麦苗旺长,抗病能力减弱。其他病田常年连作较普遍,发病也较严重。

小麦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预防,别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4. 管理因素

田间杂草发生量大,造成荫蔽环境;氮肥施用过多,麦苗生长柔嫩抗性下降。小麦纹枯病发生与土壤钾的含量有相关性,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高的田块,则病害发生较轻;速效钾含量低的田块,发病较重。一般在有机肥施得多,巧施氮肥,增施钾肥的田块发病轻。

三、发生时间

小麦纹枯病的流行过程,包括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期、横向扩展期(2月中下旬至 4 月上旬)、严重度增长期(4 月上中旬至 5 月上中旬)、枯白穗发生期 (5 月上中旬)5 个阶段。冬季温度降低,病害发展速度变缓慢。2 月中下旬至 4 月上旬,小麦返青后温度逐渐回升,带菌病株成为重要传染源并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害开始加重,受害小麦基部叶鞘上出现浅椭圆形或菱形病斑,此时病株基数增加,症状明显。4月中旬至 5 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抽穗后,病株叶鞘上圆形云纹病斑逐渐扩大相连后形成“花杆”,然后病菌进一步侵入茎秆,形成浅褐色的条斑,再发展为菱形斑,并环绕茎壁扩展,最后整个茎壁坏死变软,麦田出现点片植株枯死和白穗症状。

四、防治措施

根据小麦纹枯病的侵染发病规律,以预防、早防、早控为原则,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一)农业防治

小麦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预防,别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1. 合理选择品种

根据当地情况,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同时应注意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 精心整地,合理施肥

深耕20~25cm,上无坷拉、下无卧垡,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耕层深厚、三沟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增加高温腐熟的有机肥料,磷钾肥,根据实际情况施用氮肥,控制氮肥的施用,这样可以减少病害发生,避免小麦过分旺长,同时提稿产量,田间土壤保持干松避免湿度过大,避免漫灌。做好排涝工作,保证雨后田间无积水存在。

3. 适期播种

采用宽窄行种植,控制大播量大群体。适期播种,精播匀播,有利于培育大分蘖成大穗,提高粒重。改善小麦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既可保持土壤水肥的有效供给,同时又能保持地面表层土壤干燥,破坏小麦纹枯病侵染的环境条件,可有效地降低纹枯病的感染发病几率。

(二)化学防治

小麦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预防,别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1. 种子药剂处理

可用种子量的0.2~0.3%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适乐时、立克秀等药物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千克种子加1.5毫克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2. 田间药剂防治

在小麦孕穗期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左右,病情指数达3~6%时,开始进行喷雾防治,一般,亩用20%井冈霉素30~4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隔10~15天1次,连喷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