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惊艳了世人,令人拍案叫绝!

 昵称32901809 2019-04-08

自宋玉《楚辞·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起,悲秋便成了古人千年不变的传统,尤其是古代诗人,更是纷纷将其写入诗歌作品中。如杜甫《登高》中所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也有一个例外,他就打破了古人悲秋这个千年不变的传统。

苏轼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惊艳了世人,令人拍案叫绝!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苏轼的词《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中,开篇便打破了古人悲秋这个千年不变的传统,惊艳了世人。因为悲秋毕竟是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所以苏轼这首词还是令后人拍手称快的。那么,苏轼是如何在词中打破悲秋这一传统的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苏轼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惊艳了世人,令人拍案叫绝!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开篇两句“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即不用着急就发出悲秋的哀叹,现在还是身强体健,能登高参加宴饮的时候。苏轼这两句词翻用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老去悲秋强自宽”和“明年此会知谁健”。但苏轼对悲秋的看法,却是一反古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令人拍案叫绝。

苏轼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惊艳了世人,令人拍案叫绝!

杜甫写《九日蓝田崔氏庄》时年仅49岁,还不到叹老悲衰的年龄。但是仕途的坎坷,加上安史之乱的动荡,让杜甫生活困苦,对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所以才会说出今年重阳我们聚会,明年重阳再举行宴会,还不知道谁健在的消极想法。苏轼是同情杜甫的境遇的,毕竟苏轼自己也一生不得志,遭受“乌台诗案”等打击。但苏轼有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他在这里能打破古人千年不变的悲秋传统。

苏轼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惊艳了世人,令人拍案叫绝!

然后,我们来看下片的前两句“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横汾”、“兰菊”,出自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原处主要表现了汉武帝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中,与群臣饮宴的欢乐景象。

而苏轼之所以引用汉武帝的典故,便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汉武帝那种豪情气概,抱有向往之情,这点从“尚想”二字便可看出。但历史的河流滚滚向前,最终留给苏轼的只有“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流露了苏轼对当年汉武帝高吟《秋风辞》之事变成历史事迹的叹惋。也表达了苏轼对世人只顾说秋天萧瑟,没有看到秋天壮丽一面的惋惜。

苏轼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惊艳了世人,令人拍案叫绝!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他打破了古人千年不变的悲秋传统,是一首值得后人拍手称快的千古名作。而苏轼能以超脱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挫折,不悲观失望,这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