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朋友

 海阔天空7815 2019-04-08

朋友,这两个字该怎么定义。有人说朋友就是思想一致、价值观一致、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有人说朋友就是危难之际愿意出手帮助你的人,还有人说朋友就是肯借钱给你的人,又有人说朋友就是所有事情都会站在你立场的那个人。所以实际上每个人的朋友标准都不一样,不过大家对于十几二十多岁那个时候朋友的标准却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有两个字:仗义。

为什么在这个年龄段我们会对朋友的定义基本一致,又或者说我们认为这个年龄段是朋友关系最真挚的阶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朋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轻描淡写。青少年时期,我们会把朋友关系看做高于一切,它超过家人关系、甚至超过恋人关系。很多人在年长之后,都会在心里不自觉地责怪昔日的朋友为什么变了。为什么变冷漠疏离了。

原因是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最渴望独立的年龄段,每个青少年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这种认同一般从父母那里不容易得到,在恋人那里可以得到一部分,但大部分认同都是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所以很多青少年会把朋友关系当做生死之交,朋友之间无话不谈,什么都可以共享。

当年轻人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后,家庭情感就会侵占了朋友情感原先的位置,而不同人留给朋友情感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于是朋友关系就变得不平衡起来,比如你觉得我付出的不如你多,进而开始质疑起朋友关系的忠诚度起来。

每个人在家庭情感方面的投入度都不同,投入度高的人对于朋友关系的需求度就会弱于投入度低的人,一个单身贵族和一个有家之人,很难再维持青少年时期的那种感情。

朋友关系是要求一种对等投入带来的平衡心理的,也就是你对于我的投入,和我对于你的投入是一样的,这个投入有物质的成分,但主要还是精神元素的东西。用柏拉图的话说,朋友就是能给你情感抚慰的那个人,它不在于你能不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而在于当我情绪波动的是时候,你能够让这种波动恢复平静。

当你破产无力还债的时候,你想到了自杀,这个时候你很需要金钱,但最重要的还不是钱,而是你当时的那种情绪,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朋友出现,他或许丝毫解决不了你的债务问题,但他能够让你绝望的情绪恢复到一个理性的状态。而如果你的朋友立刻出手帮你解决了债务危机,或许你依然进入不了理性思考,你的反思程度不够,于是问题还会再犯。所以慷慨大方未必就是真朋友,只有冷静解决情绪冲突的人才是朋友,因为只有他才是为你的未来深入考虑的人。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短期的表面的形式上,而是长期了解、耐心沟通的结果。

两个人单身的人容易维持朋友关系,那是因为亲情和爱情还没有介入,友情才能成为个人情感的最主要的成分,友情于是就显得很浓厚。但这种状态注定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平衡,人一旦进入情感混合阶段,双方都做不到冷静平复对方情绪的状态,因为在一方情绪爆发的时候,需要的往往是另一方高度的冷静和克制,并且还要在短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一方面要顺应对方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指出对方意识不到的乐观途径,这其实是一种相当高的要求,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结果就是人们觉得友情是虚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情绪占主导,情绪一旦平复,其他问题的危险就会降级。

正是因为友情难以把控,所以才有了相敬如宾、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说法,其实这不是解决之道,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保之道。

与朋友关系这种虚的东西相比,利益关系则容易衡量的多,因为利益是非常具体的可测量的数字,利益可以契约,情感则无法契约,情感一旦加入了契约式的标准,那就立刻变成了一种伪装,不真实的情感是谁都不想要的。

只要彼此存在需求,任何人之间都可以建立利益关系,所以利益是永远的关系。而朋友关系讲求付出和收获是完全自愿的,付出不是为了回报,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朋友关系就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关系,彼此互为底气和支撑,家庭关系、夫妻关系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主从性质、依附性质,有长幼尊卑强弱之分,有一点误差其实问题都不大。但朋友关系是天平的两头,只有平衡了这个关系才能维持的下去,一旦当你想刻意维持这个平衡的时候,朋友关系就会加入很多刻意的因素,就会变成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那样的朋友关系还有什么意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