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瞧!这校长们

 潍坊北海道 2019-04-08

作者|杨世珍 

       中国的教育机构,自从塾、庠、序、校以后,又过了若干年的变迁发展,书院兴起。书院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书院起于唐,盛于宋,止于清末学制改革,历时近千年。其后,书院或废或改学堂、学校,有的则发展成今天的大学。 

       书院的首席引导者、管理者称山长,相当于现代的校长。书院山长很多,仅举一人,白鹿洞书院山长朱熹而已。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侨居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卒后谥曰文,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朱熹思想体系及日常生活之原则是:(一)穷理进智;(二)身体力行所知之事;(三)居敬,此是为学最切要之务,隐含于其它两个原则之中,进智而不能居敬,只会导致心思纷乱,而不能把握义理;力行而不能居敬,将致松疏怠忽,无法亲身印证。因此居敬之道应以壹志。朱熹对此曾有以自成。他认为此为年青学习者受教之根基。从朱子教条可见一斑。 

       朱子教条: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其弟子黄干描述朱熹生活起居,黎明即起,着衣帽、穿方鞋,每日至家祠祭拜祖先,礼拜先圣,然后回书斋。书斋中书、桌一切事物整然有序。用膳时,碗筷要按规定方式使用。他感到疲倦时,便闭上双眼养神,养神之后稍作漫步。夜半方始就寝,夜里醒来时,着衣坐起,以待天明。其习惯历久不变,无论年轻之时或年老之时,仲夏或仲冬,休闲或忙碌,皆是如此。事奉父母非常孝顺,对待幼辈非常慈爱。虽然表情一贯严肃,如此敬爱之情,致使家庭和睦。祭拜祖先圣贤,严遵古礼,丝毫不得怡慢。对来访者非常礼貌,对亲戚不论远近都能表示爱意,对邻里不论贵贱都能表示敬意。至于本身的生活起居,反不甚重视,穿衣只求保暖,饮食只求充饥,居住只求蔽风雨,别人可能觉得无法忍受的环境,他却安之若素。 

       诚敬修身,严于肃己,事必躬亲,勤苦做学文,潜心育人。成为儒学集大成者,并开出文脉一路——理学,千年弦歌不绝。桃李遍天下,华夏文明后继有人,被尊称朱夫子,为世代师表。 

      居易以俟,素位而行,却能退隐而明道,何等的淡定? 

       当今校长中,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家校长;有一夜顿悟速成的学者校长;有只识大小多少,没有好坏价值判断的规模式校长;有见利忘义,姓钱不姓教的经济学校长;有欺世盗名,奢望名垂青史的知名校长;有用明天钱办今天事,替子孙活的拓展型校长;有随意建构,独出新裁的创新型校长;有八面玲珑,全面攻关,始终不处下风的智慧型校长;也有迂腐透顶的校长;兢兢业业的校长……林林总总,相比之下,不值一提,不说也罢。

       ——本文刊载于2014年《北海道》秋季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