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浙江第5篇:法雨润物细无声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逛完普济寺、多宝塔,在普济寺站乘公交车,坐了挺长一段路,到达普陀岛北部的索道下站。从这里坐索道上行,即到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慧济寺如普济寺一般人潮汹涌,且空间狭小,身在其中倍觉烦闷,草草一转就出来了。佛顶山乃普陀山之最高峰,出得慧济寺来有一观景平台可资四下远眺,倒还有些心旷神怡。 ![]() 图1:慧济寺 ![]() 图2:三步一叩首的虔诚信徒 自慧济寺到法雨寺只能循步道下山,途经海天佛国石。一路上见到许多人,或组团,或独行,倍极虔诚的三步一叩首来上山,其中还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我实不知这般登法需要多大的毅力和体力,信仰的力量也让我深感震撼。走了一公里有余,一座黄色院墙的宏大庙宇出现在眼前,就是法雨寺了。 ![]() 图3:法雨寺前“海天佛国”牌坊 明万历八年(1580年),高僧大智真融与弟子天然如寿自四川来到普陀参拜观音大士,因有所悟,便在法雨寺现址附近择一岩穴,师徒二人每日食野菜、饮泉水、诵佛经。久之,声闻远近,陆续有来拜访者,遂结茅为庵,名为“海潮庵”,这便是法雨寺建寺之肇始。大智禅师也被视为法雨寺之开山祖师,在他圆寂后,天然禅师主持庵务,逐渐增修殿宇,规模渐成。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获朝廷赐名为“护国永寿镇海禅寺”,但此后三度毁于火。 ![]() 图4:康熙帝御赐的“天华法雨” ![]() 图5:法雨寺天王殿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敕令重建毁于“红毛鬼”(荷兰人)的普陀山名刹宝陀观音寺和护国永寿镇海禅寺,这便是如今的普济寺和法雨寺了。如果不谈二寺建寺之初的历史,单就我们如今所见来说,倒可谓是同根同源。法雨寺因御赐“天华法雨”匾额而得新名。所谓“法雨”者,即佛法如雨一般润泽万物之意,我对这个寺名,极感欣喜投缘。 ![]() 图6:玉佛殿 ![]() 图7:大雄宝殿 圆通宝殿是法雨寺的主殿,殿中九龙藻井正是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寺院时从南京明故宫中迁移过来的,是如今普陀山三宝之一。而此宝最终落户法雨寺,成就了我国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不知是因为法雨寺在康熙帝心中地位更高,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但盛极一时的法雨寺却还有一桩鲜为人知的沧桑史,那是短几十年后的乾隆年间,法雨寺竟沦落到因亏空不得不将寺中法器拿去给普陀山各寺院抵账的惨淡田地,最后还是由一位叫李国梁的总兵出面协调,才度过了难关。真可谓是世事无常也。 ![]() 图8:不同宗派的两位僧侣在寺中交流 可能是到访时间的缘故(下午),法雨寺的游人香客要比普济寺、慧济寺少些,寺庙也较宽敞,是三大寺中我个人感受最好、逛得最舒适的一个。此前我在普济寺、慧济寺均感心浮气躁,直到法雨寺中,才真正静下心来拜了佛。出于对佛祖和寺院规则的尊重,但凡殿内情景我均未拍照,因此对于九龙藻井这些宝贝实也无图可奉。至于天王殿之前的九龙壁、经幢等,则都是近代新修,不再赘述。 ![]() 图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至此,普陀山上的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已全部寻访完成,功德圆满了。 前文链接:春游浙江第4篇:临塔怀古——略谈普陀山多宝塔的“前世今生”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4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