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为什么要对一个老中医痛下杀手?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0-12-24

康熙皇帝最恨的人原来是他

有人康熙皇帝玄烨最恨的人是姚启圣,说姚启圣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有动摇朝纲之害,在心里已把他杀一千次了,其实姚启圣后来已被训化为奴。康熙最恨的人,是一个医生,或者按现在的说法叫“大师”,这个人名叫朱方旦。他发现“脑”才是一个人的思想中枢,而不是“心”,这无疑是对传统医学的否定。

朱方旦,清康熙时湖北汉阳人,号尔枚,自称二眉道人,名医,幼攻读经史,又苦练气功,为别人卜凶吉,多人称朱方旦为异人。传京官史子修的妻子卧病三载,药石罔效。该官员便慕名去请朱方旦为其妻诊治,朱方旦在寓所发功,至次日凌晨京官之妻果然痊愈。时北京城裕亲王福全妃难产,福全求朱方旦诊治。朱却用“意念”发功助王妃安全分娩。再次轰动了京师。

朱方旦声名大噪,一些地方大员也对他顶礼膜拜,奉若神明。郡王勒尔锦退守荆州之机,就常找朱方旦问卜战机,猜测局势发展趋向。康熙帝闻听此事,认为十分可笑,非常恼怒,当即谕旨:“军机大事,万不可听其蛊惑”。及时制止了这股热衷崇拜朱方旦的浪潮。

事后,朱方旦退避而漫游,从湖广到江浙,沿途接受信徒们的朝拜,好不威风。此后几年,朱方旦埋首著书立说,先后写出了《中补说》与《中质秘书》两部书,并加以刊刻广为传布,公然向当时的传统观点——理学提出挑战。朱方旦从运气坐功的实践中,提出意念、思想、记忆藏在人的脑子里,并从那里释放出来的观点,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关注。

朱方旦写了大量文章,认“脑”才是思维中枢,而不是传统医学认定的“心”!此说一出,闻者无不惊讶,又指摘朱程理学的荒谬与迂腐。而朱程理学是清朝科举考试解释“四书五经”的权威!这样的“妖言怪论”一出,闻者莫不惊讶。大儒们,文官们,议论纷纷,又惊恐又气愤。因为涉及到士大夫的高官俸禄赖以保持的精神支柱,立即遭到他们的围攻。

明史纂修官汪懋麟、大学士熊赐履、侍读学士王鸿绪等,他们认为东汉的张角、元代的刘福通,便是利用为人治病发展信徒,直至聚众造反,由此推断朱方旦是“阳托修炼之名,阴挟欺世之术”,“摇惑民心”,对此决不可放任自流。康熙帝说:“王鸿绪所奏很对。朱方旦完全是欺世盗名,蛊惑愚民,应该重加惩治”。康熙帝叹息地方官和御史们没有进行举报,愤怒之情,见于言表。想到满洲大将与近支宗室都被朱方旦洗了脑,康熙帝杀机更深。

在康熙帝眼里,朱方旦是一个让人不怎么放心的汉族怪才,他能预知事情,能召唤大量信徒,还曾插手军队,实在可怕。接到奏折,康熙帝高度重视,马上下令严查。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六日,经湖广巡抚王新命审实具题,朱方旦应立斩。结果朱方旦被斩,并将其著作尽行销毁。

康熙这个最大的“人民公仆”,确实太操心了,管得也太多了,连这事也要管,不但认定朱方旦之“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是妖言惑众,还一定要把他杀了才舒服,顺承郡王勒尔锦极力营救也无济于事,这位可是征讨吴三桂立过大功的人,康熙不但不买账,还革了勒尔锦的职,然后下诏杀了朱方旦,然后把他所有的医学著作统统烧掉。他的死也被后人归入康熙朝的“文字狱”。史为朱方旦“妖言惑众案”。

朱方旦是当时的名医,他的医学著作,肯定非同一般,如他的《中质秘录》一书,据说就记录了不少超越西方医学的重大发现,也未能幸免。文字狱杀的,不仅仅是人那么简单!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构成致命伤害的,不是杀几个人,而且对其文化的扼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