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一:汝窑烧制的时间,宋,金还是元? ●宋·周辉 《清波杂志》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瓷,以定器有芒也。 中禁的解释。 (1).内心约束。 汉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议郎早世,检诲幼孤,义方以导其性,中禁以闲其情。” (2).禁中。皇帝所居之处。 唐宗楚客《奉和人日应制》:“九重中禁启,七日早春还。”《宣和遗事》后集:“﹝宣和七年﹞九月,有狐自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 清赵翼《钱竹汀挽诗》:“縹緗丽製传中禁,碑版雄词到百蛮。” (3).指皇帝。 北周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娄公神道铭》:“入陪中禁,更领仪同。”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太尉韦昭度,旧族名人,位非忝窃,而沙门僧澈 ,潜荐之中禁。”《元史·王寿传》:“阿里等专政,煽惑中禁,几摇神器。” ●宋 ·叶寘《坦斋笔衡》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本朝二字还有人理解为金朝,应是有误。 伪文: ●明·王雄修 承天贵纂《汝州志》 汝州 瓦窑店在州南十五里………汝窑创始无考,元至元间,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最美。窑已久废。但居民间于地中偶尔掘得,颇以为珍玩焉。 汝窑是北宋皇帝烧造,汝州烧的是青窑器。汝窑不等于汝州窑。 再认识二:宋汝窑到底有没有玛瑙末入釉? 该文对样本瓷釉的观察主要观点是: 1、汝窑釉的流动十分明显,形状如同流动的棉絮与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的气泡随处可见,而且气泡的大小差异较大,大者可为小者的数倍至十数倍。气泡外层具较厚的乳白状圈痕。若以宝丰县清凉寺出土的破片做观察亦得到相似的釉面气泡与流纹的分布状况。 2、釉料中的石英质颗粒、气泡及乳白云雾状物质(指液相分离的釉质)是造成汝窑乳浊感的原因。 3、气泡形成时,形成了气泡壁较厚白的现象。 4、开片发生的部位,气泡常易破裂,裂纹因污渍的渗透呈现暗褐色。 5、由於熔融时间不足,无法完全填平,便留下釉质旋动的痕迹。如果熔融时间足够,周围的釉质随流入填补但仍可见釉质回旋的痕迹。 6、缩釉现象的原因与上层大气泡破裂,或者施釉料浓度低即缺釉的部位,产生周围缩釉而露出胎层。 7、厚釉处的气泡,视觉上纵深较大,表面的气泡清楚浮出釉乳浊分相层,显得格外透明清澈。 接下来,问题来了,宋汝窑到底有没有玛瑙末入釉? 答案是:有。 请输入图片描述 玛瑙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又是生成琉璃质的主要组分。 1、 在釉里加玛瑙末,烧成后它的微观图显然不同于分相釉的微观图,比分相釉质更具有玻璃质。跟宋官烂小米粥状、宋哥攒珠积沫状也不一样。 2、 在釉里加玛瑙末,可以提高熔融温度和黏度。随着烧造温度升高,各元素较充分反应,胎,釉逸出气泡增加。黏度提高,与温度升高相抵消,釉的流动性不大。虽然是提高温度,但也是相对而言,乳浊感主要是来自一些未能完全熔融的晶体的折射,晶体呈不规则状。 3、 在釉里加玛瑙末,可以提高釉的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能力,降低釉膨胀系数。具体表现在:开片发生的部位,气泡也不易破裂,裂纹、破色泡较少。 整器缩釉不多,即时有,也是小点状。不会像上文说的那样----釉面上的缩釉现象,犹如黑洞般的企图吞嗜附近的气泡。看下图: 当然,根据痕迹学理论,岁月在有玛瑙末的汝窑瓷身上的反映是小的死亡泡,泡变形,及釉面析晶。但析晶要注意是自然磷析还是氢氟酸析。 再认识二的结论: 1、 宋汝窑有玛瑙末入釉。玛瑙末对宋汝窑瓷的质感、开片造成显著影响。 2、 宋汝窑不是分相釉,我暂且定为琉璃质釉。以前的“汝钧不分”说的是汝州窑和钧窑,并非汝窑和钧窑不分。 再认识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卖给谁? 文中提到赵构曾到过张俊家。 周密《武林旧事》也曾提到: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臣张俊进奉。…进奉盘合宝器:御药带一条玉池面带一条玉狮蛮乐仙带一条 玉鹘兔带三条玉璧环二玉素钟子一玉花高足钟子一玉枝梗瓜杯一玉瓜杯一玉东西杯一玉香鼎二(盖全)玉盆儿一玉椽头碟儿一玉古剑等十七件玉圆临安样碟儿一玉靶独带刀子二玉并三靶刀子四玉犀牛合替儿一 金器一千两珠子十二号共六万九千五百九颗珠子念珠一串一百九颗马价珠金相束带一条翠毛二百合 白玻璃圆盘子一玻璃花瓶七玻璃碗四马瑙碗大小共二十件古器:龙文鼎一商彝二高足商彝一商父彝一周盘一周敦二周举一有盖兽耳周一汝窑:酒瓶一对 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从文中可以看出,进奉的玉器、金器、宝珠、琉璃数量比汝窑多,与古器钟鼎比肩。在当时汝窑被人们看作宝器。 张俊历哲宗、徽钦宗、高宗三朝,生平68岁,最后亮出家底汝窑区区16只。这些汝窑还应是1126年前烧制并留存下来的。 周密《武林旧事》后面写到:本家亲属推恩… 可以看出妻妾弟子孙成群,也是个大家族。如果说1086年至1126年间汝窑供御拣退方可出卖,为啥不多买点以供家用?40年积累留存汝窑16只,显然,汝窑出卖,卖只是一个虚词,供御拣退汝窑应作为一种赏赐品,赏赐给为国立功之人,老百姓是买不到的。 汝窑难道真唯供御吗?“唯”字尚有差池。不仅供御还供内宫使用。乾隆“奉华”款只是只鸡蛋,母鸡或者说是母本呢?母本作记号还真需要破釉錾刻?历史上还有一人,看看他的历史评价: 方珍:'蔡京睥睨社稷,内怀不道,效王莽自立为司空,效曹操自立为魏国公,视祖宗为无物,玩陛下如婴儿,专以绍述熙丰之说为自谋之计。京不孝夹持人主,下以谤讪诋诬天下。大臣保家族不敢议,小臣护寸禄不敢言。颠倒纪纲,恣意妄作,自古人臣之奸,未有如京今日之甚者。'余应求:'欺君妄上,专权怙宠,蠹财害民,坏法败国,奢侈过制,赇贿不法者,蔡京始之,王黼终之,则京之罪大於黼审矣。'乾隆“蔡丙”款虽说也只是只鸡蛋,但也不是凭空而生。蔡家专用母本作记号还真需要破釉錾刻? 蔡京(1047 -1126),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蔡京要内怀不道颠倒纪纲奢侈过制,至少应是崇宁元年(1102)以后,也就是说,他和汝窑的交集应是1102-1126这24年之间。张俊1086出生,1102年时16岁,他和汝窑的交集也应是1102-1127这25年。 汝窑先是供御,供内宫,供蔡这一过程中,蔡京最后有多少,未知。张俊最后也只有16只,那么问题来了:其它的呢?卖了?卖给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