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自由行之29圣彼得堡之11瓦西里长滩和彼得保罗要塞

 hsgzlgg 2019-04-08

       瓦西里岛,包括十二月党人岛及其附属岛屿硫磺岛,是一个位于涅瓦河入海口最大的岛屿,是涅瓦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彼得大帝计划为彼得堡的市中心。他希望按照阿姆斯特丹的形式设计。但因涅瓦河河水的多次泛滥、暴风,以及交通恶化等因素,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

       但这里仍建成为圣彼得堡的海上贸易中心与学术中心,行政上隶属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岛上大约有20万人。该岛东北部隔小涅瓦河与彼得格勒岛相望,东南部隔大涅瓦河与与圣彼得堡大陆部分市区相望,北部隔斯莫伦卡运河与十二月党人岛相连,西部、西南部临涅瓦湾。岛屿中间有大面积的城市绿地及公墓,如斯摩棱斯克公墓及教堂、瓦西里岛公园,其他建筑有国立大学、艺术学院、科学院图书馆、海军荣誉广场、地质勘探博物馆、地质图书馆、海上码头饭店等,是圣彼得堡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西里岛东部的岬角被称为长滩。俄语为斯特列尔卡,箭头之意。顶端的三角洲部分被称作“斯特列尔”,它是瓦西里岛最为重要的区域。


      我们因时间有限,不能游览瓦西里岛大部分景点,当天行程安排是从冬宫桥,经长滩、交易所桥到彼得保罗要塞、再经圣三一桥返回涅瓦河南岸的战神广场。


       冬宫桥是圣彼得堡结构最复杂的桥梁,横跨大涅瓦河。最近的一次重修在1997年,该次修建重新设计了路灯和开桥的部分。1998年,冬宫桥拆除了有轨铁道。建于1917年,长250米、宽27.7米。


       长滩是观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全景的最佳位置。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由沿着皇宫河堤修建的5座相连的宫殿组成,下图由右向左(自西向东)分别是冬宫、小埃尔米塔日(淡绿色)、老埃尔米塔日(米黄色)三座宫殿。


       长滩的主要建筑是古灯塔和原圣彼得堡证券交易所。

       原圣彼得堡证券交易所。 中央海军博物馆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博物馆。1709年由彼得一世创立。现在的名称是1924年确定的,一直沿用至今。

  中央海军博物馆最初是在海军部大厦内。1941年,转移到现在的旧证券交易所内。1942年2月更增设了新的展览大厅。广为人知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也是中央海军博物馆的分馆。


       建于1805-1816年的证券交易所大楼外观简洁大气,44根白色的陶立克式的圆柱围绕楼房四周,正面门廊上有一组十分精美的浮雕。



       古灯塔(Rostral Columns,1810)是瓦西里岛河边景观,位于瓦西里岛东侧突起部,老的股票交换市场之前,为双座灯塔,塔高23米,灯高7米,引导航船进入港湾,并代表俄国海军的霸权,柱上的那些铜锚都是战败方的,这是在显耀功绩呢。


       底部成对大理石雕像,雕刻了4个希腊神话人物分布代表俄罗斯的四条河流:涅瓦河(Neva), 第聂伯河( Dnieper), 伏尔加河( Volga)和沃尔霍夫河( Volkhov), 其中一个雕像是海神波塞冬。不清楚谁代表哪一条河?






       由长滩往东遥望,圣三一大桥横跨两岸,幽蓝的河水汹涌而至,大小游船穿梭来去。图片正中是彼得保罗要塞。


       证券交易桥横跨在小涅瓦河上,最早建造的时候桥身长达300米的纯木质的大桥。到了20世纪30年代,有金属代替了木制结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60年大桥才得以重建。始建于1893 — 1894,长239米、宽27米。


在证券交易桥上看彼得格勒岛。


       在证券交易桥上看彼得保罗要塞。在宽阔的涅瓦河湾,“游弋”着一艘仿若神话中的帆船的小岛——扎亚奇岛(兔子岛),岛上教堂钟楼的金色尖顶像是帆船的桅樯,直刺云霄,在阳光下熠熠闪烁。这就是圣彼得堡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彼得保罗大教堂,而这座小岛就是城市的摇篮。要塞左侧有一个小桥与彼得格勒岛相连,图片的右侧是横跨涅瓦河的圣三一大桥,连接彼得格勒岛和市区。



       停在涅瓦河边的大木船,是仿制200多年前的皇家三桅杆船,现在是一家高级餐厅。


涅瓦河南岸的冬宫。


       小涅瓦河对岸的瓦西里岛长滩。还有涅瓦河南岸的伊萨基辅教大教堂和海军总部。

这是连接要塞与彼得格勒岛的小桥。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心脏,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灵魂,彼得保罗要塞则是圣彼得堡的摇篮。”

       关于“兔子岛”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地形象兔子;一说原来这岛上荒无人烟,当年彼得大帝初到此考察,看到跑出来的第一个生物就是兔子,故此命名。

       为了建要塞使役大量瑞典战俘及农奴,死了几千人,速度相当快,1704年4月建成,当时是木头沙土建成的。当年六月,瑞典发现了要塞,派8千人士兵进攻,彼得要塞经受了这次进攻考验后,觉得木头沙土的不牢固,改建石头的要塞。1706年5月开始,把要塞建为石头的,并正式起名为“圣彼得堡”。为了区分要塞和城市的名称把要塞称做“彼得保罗要塞”,把城堡称做“圣彼得堡”。 

       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达700米。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1712年,彼得大帝下令正式迁都到圣彼得堡。1716年,那个曾经打败过彼得大帝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挪威战死,瑞典帝国也不行了,于是兔子岛上的要塞失去了军事意义,1717年成了国家监狱。


       要塞共有6座大门,东边是NikoIsky门(上图左侧的门,有许多游客进入)。穿过NikoIsky门,彼得保罗大教堂出现在眼前。

        彼得保罗大教堂是俄罗斯古教堂,1924年起该教堂被辟为博物馆。它目前仍然是正式的博物馆,但是自2000年起已经恢复了宗教仪式。

       彼得和保罗是基督教历史长河中的关键人物。彼得在耶稣十二门徒中排位第一,可以说是耶稣的大弟子,和彼得大帝是两码事,这是之前困惑了我好久的一个问题。自耶稣升天后,彼得成为使徒中的领导,与约翰和雅各并称为教会的三大柱石。而保罗的故事则更为曲折,身为一名严厉的法利赛人,他曾积极参与反对基督教的活动。后来有一回保罗前往大马士革追捕基督徒,得耶稣启示转而信奉基督,并加入彼得与雅各布的传道团。保罗主张将基督教的福音带给非犹太人,并多次在地中海周围的外邦国家布道,被认为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


       彼得保罗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从整体看,它象一艘船舰,高高的金顶犹如船的桅杆,而教堂下部的建筑则象庞大的船身,也许这正是彼得大帝的创意,因为他要带领俄罗斯这个大陆民族走向深蓝的海洋。


       1720年教堂的钟楼上曾装有音乐报时钟,1756年毁于水灾。1776年又新装自鸣钟。钟的机械部分由荷兰工匠克拉斯造,有11个钟铃——最小的重16千克,最大的重5吨,于1761年就已运抵彼得堡。1952年自鸣钟又被改造,每昼夜可自鸣四次,及时向人们报时,并成为要塞的一大景观。

       到本世纪中叶,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3.8米,塑像头上十字架高6.4米。但从地面仰望却显得很小,似乎远在天边。卫国战争期间,尖塔顶部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塑像,曾是德军炮火的目标,她身上三处被弹片击穿。后来,二位登山运动员爬上去,将金顶漆成天蓝色,与天空浑然一体,从而躲过德军的炮火,幸存下来。经过战争洗礼的天使,却不堪北方的潮湿和污浊空气的侵蚀而在1990年被取下动了大手术,并于1995年底重返蓝天,继续履行自己守护城市的神圣使命。


       抬头望去,在高大的建筑物的二层窗口阳台,有乐师在演奏,一曲演奏完毕,乐师鞠躬致礼,聆听的人们则报以礼貌的掌声。下一位演奏者继续演出,诺大的广场,众多的人们,然而安谧温柔,一派和谐优雅的气氛。


教堂侧面。



教堂后面。


       教堂后面的建筑物叫大公安息地,1908年建成的。因为先前只有沙皇和妻子葬到里面,尼古拉二世是个很重家庭观念的沙皇,他想把所有皇室成员葬在一起,所以照他的命令建了大公安息地。大公陵墓为新巴洛克风格,有一条走廊连接大教堂。这是为了将非罗曼诺夫王朝君主的遗体从大教堂内移出,堂内已经没有新的墓室。大公陵墓预计有60个墓,但到俄国革命时只有13个。最新埋葬于此的是尼古拉二世的表弟弗拉基米尔·西里尔罗维奇大公(1992年)。他的父母西里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大公和维多利亚·费奥多萝芙娜的遗体,也在1995年从德国科堡移来此处。


大公安息地后面。


       大公安息地正面的左侧有一幢不大但很雅致的建筑,被称为小船屋。建筑两侧各有一个白柱门廊,屋顶装饰着一尊执桨的妇女雕像——寓意航海。这里曾珍藏着彼得大帝的一条小船,少年时代他驾驶着这只船完成了沿亚乌扎河和佩列亚斯拉夫湖的航行。1723年,彼得大帝下令将自己的这只小船从莫斯科运到圣彼得堡。从芬兰湾到涅瓦河举行了隆重的迎船仪式,彼得大帝亲自掌舵,海军将军们操桨,波罗的海舰队列队向这位“俄国海军鼻祖”致敬。1765年专为小船建造了这座漂亮的建筑。1940年,彼得大帝的小船被移送到位于瓦西里岛岬角的中央海军博物馆,现在是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屋顶装饰着一尊执桨的妇女雕像。


       教堂对面是造币局,今天俄罗斯的金币、纪念币等依然是在这里被制作的。我们中国1953年版的3、5、10元纸币就是从这里制造出来的。


1964年10月15日停用苏联代印的3、5、10元纸币。



       然后,进教堂内部参观。大教堂外表显得相当普通,然而其内部装饰却富丽堂皇,构造也不像俄国东正教教堂的传统布局。大门两侧6对装饰着科林斯式壁柱的巨大方柱,将直角大厅(长61米,高16米)分为三个纵向正殿,并与上方30余个拱弧互相连接,支撑着十字形穹隆顶。穹隆顶上装饰着取材于《圣经》的彩色壁画,局部镀金。大方柱和壁柱分别被绘饰成灰绿色和玫瑰色大理石纹样。殿内光线明亮,四面墙壁和圆顶上开有数十扇高大的窗户,这也是西欧教堂建筑的特征之一。就宗教场所而言,这里倒更像是皇宫中的世俗大厅。

正中殿


左殿

右殿

       橡木雕成的涂金圣像壁装饰成一座三开间的凯旋门,圣像壁上的每一组图案加工极其精细准确。这项工作是由两名俄国工匠特里丰·伊万诺夫和伊万·杰列加花了四年时间完成的。

中间的凯旋门

圣像壁的顶部伸到圆穹顶内部。

圣像壁上众多精致的人物雕塑。






左侧的凯旋门


右侧的凯旋门

       教堂四壁以鲜亮的颜色为基调装饰,拱顶雕有各式图案,弧形窗边挂有18幅以福音故事为题材的绘画,这些画是彼得大帝时期的艺术家A·马特维耶夫,Р·格泽尔,Б·依格纳契耶夫和Н·别尔斯基等人所绘。大厅悬挂着镀铜吊灯和有色水晶灯架,内壁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


镀金木雕讲坛。








       教堂讲台前的柱子旁,有一个包着红色天鹅绒的台阶,当教堂举行祈祷仪式时,沙皇便站在这里。


       彼得大帝和罗曼诺夫王朝家族有多人死后均葬在这里,墓地安置在祭坛两侧,面向祭坛。现在,这里保存下来的共有33块墓碑,下葬的地点都用大理石做成了石棺标识,在每一个棺盖上都铸有巨大的镀金青铜的十字架。除此之外,在沙皇的棺盖上还装有4个青铜器和俄罗斯帝国国徽。


       右侧是彼得大帝的墓地,因墓地上有他的半身像,很容易辨别。石棺上有他获得的荣誉勋章。


        对彼得大帝推崇备至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埋骨于彼得大帝斜后方(后排左起第一个)。


后排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比较特殊的是亚历山大二世皇帝和玛利亚皇后的石棺不是白色的。亚历山大二世的石棺是从阿尔泰运来的灰绿色的碧石做的,重5.5吨,他妻子的石棺是从乌拉尔山运来的粉红色的蔷薇灰石做的,重6.5吨。仅这项工作就耗费了17年时间。


       这里是叶卡捷琳娜的副祭坛。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共七口人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


       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7月17日,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及其家人未经审判,就被布尔什维克肃反人员在叶卡捷琳堡的一间囚室内秘密处决 。当时有沙皇夫妻和子女共7人,还有4名誓死忠心陪伴他们的仆人,分别是沙皇的御医、厨师、贴身女仆和男仆。行刑队员向他们乱枪扫射,皇后曾一度想双手合十做临终祷告,没能如愿,中弹身亡。对手无寸铁的末代沙皇一家的杀戮,混乱无序,残酷血腥,持续了近半小时才结束,11具尸体,血流成河。后被称作“欧洲皇室历史上最血腥的灭门惨剧”。 唯一的继承人皇太子阿列克谢(1904年8月12日 –1918年7月17日,被害时才13岁)1991年7月,沙皇家人及仆人的九具遗骨被发现。经过繁琐的DNA验证,确认这就是末代沙皇夫妇、三位公主及四位仆役的遗骸。

       1998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对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遗体重新装殓,运至圣彼得堡,隆重安葬在彼得保罗大教堂,与沙皇历代皇室祖先在一起。 2007年,沙皇家族另两具烧得焦黑的骨骸被找到,DNA确认是皇太子阿列克谢和三公主玛丽亚。他们终于长眠于父母与姐妹身旁。


       2008年10月1日,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苏联镇压下的政治牺牲品和受害者。俄国当局正式推翻布尔什维克当年宣称的有关罗曼诺夫皇族“罪有应得”的观念。最高法院宣布,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镇压毫无理由,并恢复他们的名誉。

       1998年7月17日,叶利钦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沙皇葬礼上,为暴力革命给前苏联人民带来的世纪伤痛公开忏悔。忏悔书很短,但字字千钧,对人类反思暴政极具借鉴意义。此时,距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虐杀的那个凌晨,整整90年!

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



       通过一条走廊,走廊两边橱窗陈列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历代沙皇谱。




















       这是大公陵墓当年的盛况。这是为了将非罗曼诺夫王朝君主的遗体从大教堂内移出,堂内已经没有新的墓室。





       我们眼前的大公陵墓空荡荡的。




当年的金银花圈。

       地面上有许多墓碑。大公陵墓预计有60个墓,但到俄国革命时只有13个。这是1914年去世的某大公,2010年埋葬在这里。


       1992年埋葬于此的是尼古拉二世的表弟弗拉基米尔·西里尔罗维奇大公。他的父母西里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大公和维多利亚·费奥多萝芙娜的遗体,也在1995年从德国科堡移来此处。


       从大公陵墓出来,穿过广场,一直往南是面向涅瓦河的纳富什金棱堡。要塞的六座棱堡分别以这些将领的名字命名:纳雷什金棱堡、特鲁别茨科伊棱堡、佐托夫棱堡、戈洛夫金棱堡、缅希科夫棱堡以及彼得大帝亲自监督下建成的国王棱堡。到了1787年,整个要塞城墙都用花岗岩石料重新修筑。为此彼得大帝颁布一条法令:俄罗斯禁止用石头建房,所有石匠均集中派往涅瓦河岸建造城堡,所有来圣彼得堡的船只、车辆都必须携带一定数量的石材,即所谓的“石头税”。1840年,岛上的所有城防工事都改造成为石制建筑。棱堡之间彼此都有护墙相连。十八世纪时,又增建两座石头三角堡,位於西端的三角堡是取自安娜女皇祖父阿列克塞之名,东端的三角堡则是安娜女皇之父伊凡五世之名,同时还开凿了一条护城河,但在19世纪被填平。

       纳富什金棱堡上飘扬着俄罗斯“圣·安德鲁”海军旗,据说,当年攻克冬宫,就是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向巡洋舰“阿芙乐尔”号下达命令。



       棱堡下陈列着大炮,似乎在提醒人们这个要塞曾有的功能。每天正午时分会向空中发射一枚空炮弹,以向全城居民报时。

       彼得大帝铜像。雕像看起来有些比例失调,是按照彼得大帝1:1的比例实际身材雕塑的,大脚大手大身子和小脑袋,据说头部是按照他去世时的头部做的模具雕塑的。


据说抚摸彼得大帝的右手可以获得健康,抚摸左手可以获得财富。

铜像后面是当年的司令部。

       现在是展览馆,没时间进去参观了。展览馆门前的兔子!岛上许多兔子雕塑,都错过了。


       彼得堡罗要塞本是作为防卫瑞典人的防御工事而建,但建成后没机会发挥军事作用,却沦为收押政治犯的国家监狱。它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沉、寒冷的单人囚室。第一个被关入狱的,是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列克谢。1718年,他和反对他父亲的阴谋政变者都被囚禁于此,后被勒死在这里。一百年后,1825年起义的十二月革命党人也囚禁在此,5位领袖在1826年被绞死。这个1米多厚的砖墙囚室阴沉、寒冷,还曾关押过我们也耳熟能详的一些名人,如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1887年,列宁21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此囚禁并杀害。

如今用蜡像馆的形式供游客参观。











       接着,我们参观了宇航展览馆,想看看人类第一个宇宙飞船和第一位宇航员的加加林。展览馆所在地好象是技师屋?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遗憾的是,后来死于空难!





从太空拍摄美丽的地球。


       通向码头的大门叫涅夫斯基门,面向涅瓦河,与后来修建的皇宫——冬宫隔河相望,在要塞坚实森严的花岗岩(18世纪70~80年代涅瓦河沿岸700余米城墙用花岗岩镶砌)墙体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大门构造简洁而庄重:四柱式门廊上方连着三角楣饰。门前的花岗岩码头与涅夫斯基门、要塞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要塞建筑群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民间,这座大门被称为“死亡之门”——关押在要塞中的死囚从这里登船被带往远在城外的刑场。





       古堡的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达700米。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

       站在花岗岩码头上,向东可以看到国王棱堡以及横跨涅瓦河的圣三一桥。

向西可见纳雷什金棱堡及远端的伊萨克大教堂。

       东北向与白桦岛(又称城市岛)毗邻的彼得罗夫门为凯旋门式,是彼得时代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座凯旋门式建筑,建于1707年。


       门两侧壁龛内各装饰着一尊女神雕像,分别象征着国家的智慧和彼得大帝的英明。




      浮雕描绘了基督十二门徒中的首位弟子—彼得的浮雕故事《占卜者西门惨败》,隐喻彼得大帝战胜对手的英勇,所以门上的使徒面容形似彼得大帝。


       浮雕下面是铅制的拿着权杖和球的重达1069公斤的双头鹰,今天的俄罗斯国徽是和它一脉相承的。中间是圣乔治杀死恶龙。

突然,变天,下起暴雨,然后又下冰雹!


       雨下了,天空乌云密布,好象不会变晴了,我们的行程也结束了。因此,雨下小了,我们经约翰诺夫斯基门,小桥,急忙离开要塞。


乌云密布下的涅瓦河。

圣三一桥留影。再见了,彼得保罗要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