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预言会自动实现?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19-04-08

在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最近比较倒霉,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之后你天天这么想着最近真的好倒霉好倒霉,你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糟糕了,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时候。

你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情,结果真的搞砸了,但有人跟你说,你一定会通过考试,而结果也真的通过了,这样的预言实现是因为巧合吗?

许多人把此种预言实现的现象说成是心理作用在作祟,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心理学中的预言实现效应。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通常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莫顿曾将这一现象阐释为,对某一现象的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观念变成了现实。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研究中发现的期望效应被认为是预言自动实现效应的证明。这项研究挑选了小学的一些班级的学生与老师作为参与者。

研究开始时,请几位专家在某一学期开始时告诉老师根据可靠的智力测试结果,在他们班级里有一些学生会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表现出非常惊艳的结果。

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个测验,但随机指定了一部分学生为“优异生”。在学期结束后,测量这些学生的智商,结果发现,那些被指定为“优异生”的孩子在这一学期的智商分数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虽然罗森塔尔的研究在当时受到了不少质疑,但在后续研究看来,不少学校中确实存在着期望效应。大量的研究也证明了预言自动实现效应的普遍性。

根据长期的研究探索,研究人员得出了实现这一现象的关键步骤:

1. 知觉者对目标人物抱有一种期望

比如在学校中,老师将小博作为智商优异者,对她抱有会在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的期望。

2. 知觉者按与期望一致的方式行动

按照这个想法,老师格外关注小博的作业,上课会更多的与小博互动。

3. 目标人物解释知觉者的这一行动

小博发现了老师最近很关注自己,于是她为老师的关注寻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因为老师觉得她很聪明很有能力。

4. 目标人物用行动对知觉者做出反应

得出了这样理由的小博非常开心,于是她更加努力的学习。

5. 知觉者解释目标人物的行动与自己最初的期望相一致

小博学期末进步飞快,老师想她果然成绩优异、十分突出。

我们一旦得知了一些什么事情就算我们尽量掩饰不说出口,但我们总会对那件事偏向关注,而这种偏向关注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利用这种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可以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比如在学习或工作上,这种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发挥潜力,你相信的你能行,你就真的能行,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是常常被埋没,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退缩、不敢前进,而预言自动实现效应似乎为我们提供一个助推器,让我们可以尽情前进,发挥我们的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