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场
相比于很多律所,以行政诉讼为主的北京盛廷律师事务所的模拟法庭其实是在律师的头脑中——坐在普通的会议室里,围坐在会议桌旁,他们“开庭”了。他们的模拟法庭没有外在道具,但“法官”“陪审员”“原告”“被告”及代理人的人员配备齐全,只缺少书记员和法警。模拟的庭审程序也不会漏掉真实的庭审程序中的每一个必要环节,调查、辩论都很充分。“一案一研究,一案一模拟”,是他们的办案原则,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承办案件都会通过模拟法庭进行事先演练,诉辩活动也非常精彩。
而在庭后点评时,指导老师会对诉讼过程中的答辩环节、质证环节应有的谈判技巧进行指导,对案件的细节进一步探究,对存在的疑点作深入的分析研判。通过模拟法庭对承办的案件先行演练庭审程序,让实际承办律师对案件操作有了更好的系统梳理,也对庭审过程中的思路和技巧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为后期办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法学院校里的模拟法庭更像高校辩论赛,律所里的模拟法庭则更像实战演习。在法学院校的模拟法庭上,你只需要说服对方,评委就会给你高分。而在律所的模拟法庭上,你想说服的人不再是对手,而是法官。在法学院校,模拟法庭是教学工具。而在律所,模拟法庭是办案工具。
在法学院校里的模拟法庭上,法官一定是“居中裁判”的角色,不会有意去刁难律师。而在律所的模拟法庭上,刁难律师是法官特别愿意干的活儿——只有经受住各种各样的刁难,到了真实的法庭上一旦出现刁难律师的情况,律师才能应对自如。
模拟法庭是法学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将来也会成为律师走上真实法庭前的必经程序。盛廷所的办案流程,就是原则上每个承办案件都要在模拟法庭上“演练”纯熟,才能往下进行,这一原则如果推而广之,让越来越多的律所接受下来,模拟法庭的实战演练功能会不断扩大。
当然,不仅仅是承办的案件需要上模拟法庭,很多没有承办的案件,其实也可以上模拟法庭演练一番,预测出判决结果,这就相当于军事演习之前的“沙盘推演”。很多案件,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进行结果评估,可能就不需要再真的上法庭了。有的案件,当事人觉得自己非常有理,以为只要打官司自己必胜无疑,但经过模拟法庭活动,发现他的证据其实并不充分,真打起官司来未必能赢——他也就改变想法不再走诉讼这座独木桥了。
天同律师事务所曾经对很多案件进行过模拟法庭推演,成功说服了不少当事人息诉另辟蹊径。还有不少案件,他们的模拟法庭给出了裁判结果,但当事人后来没有委托他们代理,也进行了诉讼,结果如何呢?在2013年前不得而知,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集中上网公布裁判文书后,能在网上找到的经过模拟法庭推演后被法院判决的案件共73件,模拟法庭评估结果与法院裁判结果一致的有71件,准确率达到97.3%。也就是说,天同所模拟法庭的评估准确率,是非常高的。
在模拟法庭的实战演习中,还存在当事人如何参与的问题。很多案件在模拟法庭推演时可以让当事人旁听,这比较简单。而有些律所还让当事人直接参与到模拟庭审活动中,充当模拟法庭的当事人,这其中又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当事人的表现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但这样的好处是,当事人也得到了培训,将来到了真实的法庭上,就会表现得更好。只要与当事人充分沟通,当事人也能配合好模拟法庭活动。
另外,真实的案件进行模拟法庭推演,还存在保密问题,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和未公开的司法文书不能曝光,如何处理,各地律所也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般在模拟前会将当事人的信息从准备的“司法文书”上隐去,对于保密性比较强的案件,严格控制参与人数和旁听范围,反复告诫大家不要泄密,问题是可以处理解决的。
宣讲场
毫无疑义,模拟法庭当然还是律师事务所宣讲法律的重要平台。到天同律师事务所参观的律师和法律界人士络绎不绝,所内的模拟法庭总是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法学院校和中小学学生来律所参观访问,一场模拟法庭活动总是让参访者兴致勃勃、津津乐道。明炬所甚至给藏传佛教的僧侣们展示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也引起了僧侣们学习法律知识、探讨法律问题的极大兴趣。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的模拟法庭,每年都会接待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模拟法庭生动活泼的模拟开庭活动,向参观者普及法律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广泛的社会好评。
可以说,模拟法庭是个重要的普法平台,在法学院校如此,在律师事务所照样。只是,法学院校的模拟法庭更多面向的是在校学生,而律所里的模拟法庭则直接面向全社会。模拟法庭是律师事务所的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就像人穿衣服,但是不会把脸包起来,模拟法庭就像是律师事务所的一张脸。
脸是很重要的,没有脸的最好有张脸,有了脸的,脸一定要洗干净,而且要保持清洁,也需要化化妆,打扮打扮,不要“满面尘灰烟火色”。
文化场
在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模拟法庭已经成为传承田文昌律师带动创立的京都刑辩文化的重要载体。京都所希望自己的律师是专业型的,在庭审时如果可以比较平和比较从容地解决问题,就不希望律师表达得很激烈。而通过不断举行模拟法庭活动,这样的文化符号就得以传承,所内所外的律师都可以感受到:京都的律师是这样的。
同样,在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所有的办案经验、办案流程、办案技巧都通过模拟法庭展示出来,人们一提起天同所,恐怕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就是他们的模拟法庭。而来天同所的客户,无论最终是否委托,都会对天同所的模拟法庭印象深刻。模拟法庭成为天同所的三大诉讼法宝之一,天同文化深深打上了模拟法庭的烙印。
同样,走进四川路标律师事务所,《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一看到他们一比一标配的模拟法庭,顿时对这家律所的律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律师们对自家律所的介绍,也几乎全是围绕模拟法庭展开的……
路标所的模拟法庭,四年已经“审理”了各类案例30件,有的案例已经成为律师事务所培训新进律师和法学院校实习生的“经典案例”,成为律所文化的重要部分。
如果你的律所还不够高大上,那很可能是还缺少一间模拟法庭。如果想让你的律所变得有文化,赶紧组建一个模拟法庭。当然,建起来之后还不能是个空架子,不能只是个戴了个帽子的会议室,还必须真正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那你的律师事务所就会变得真的很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