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CRISPR递送系统,光控纳米粒子实现Cas9按需释放丨医麦猛爆料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4-08

2019年4月8日/医麦客 eMedClub/--CRISPR-Cas9依赖于工程化单指导RNA(sgRNA)进行位点识别,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定向修复(HDR)来纠正基因突变,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平台以彻底改变疾病的治疗方式。

然而,由于需要同时递送两种大分子:Cas9(约160kDa)和sgRNA(超过100个碱基对),CRISPR-Cas9系统面临着递送障碍。

虽然病毒已成功用作递送CRISPR-Cas9系统的载体,包括腺相关病毒、慢病毒和腺病毒,但研究发现病毒载体可能导致致癌作用、插入突变和免疫原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研究正在探索非病毒载体。迄今为止,各种载体,包括金纳米颗粒、黑磷、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聚合物纳米颗粒和其他纳米材料,已经有效地实现了在体外或体内递送CRISPR-Cas9。

尽管如此,为了实现基因组编辑的精确远程时间和空间控制,CRISPR-Cas9的按需释放仍然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目标。

日前,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论文,他们设计了一种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的CRISPR-Cas9递送系统,通过制备靶向癌症治疗基因polo样激酶1(PLK-1)的sgRNA,近红外光可控释放实验性地实现了体外和体内(小鼠模型)肿瘤进展的抑制

几十年来,基于刺激响应纳米材料设计的按需基因/蛋白质/药物递送已在纳米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各种各样的控制策略中,光照调节已被证明是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选择,可以在不引入化学污染物的情况下以高时空精度、容易地监测生物活性分子的释放。

作为新兴的纳米传感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已经被开发用于将低能量近红外(NIR)辐射(800或980nm)转换为高能紫外(UV)或可见光,前者可以深入穿透身体且组织吸收最少,后者可以容易地进行光异构化或酯键断裂。这为远程操控生物分子和控制生物过程提供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途径。

上转换纳米粒子将近红外光转换成紫外光,诱导光电接头的裂解并触发Cas9的随需释放,随后进行基因编辑(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宋玉君)

本研究中,用于近红外光控基因编辑的新型CRISPR-Cas9递送系统的设计如下图

(图片来源:Science Advanc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