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作为作为一种高等智慧生物,不仅依靠强大的智慧在大自然残酷的淘汰中脱颖而出,而且还成功地站到了地球食物链的最顶端,可以说,人类几乎吃遍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 甚至,一些生物甚至因为其稀有的营养价值或者口感,而被人类吃成了濒危动物。而在几乎尝遍了地球所有的生物之后,一些人就感到好奇了,除了动物以外,电子也可以吃吗?那么,如果人吃了一勺电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首先,电子是一种带有很强电荷的物质,而我们在吃电子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个可以屏蔽掉电场磁场的“勺子”,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愉快的品尝之旅了。 但是,我们在吃之前还遇到了一件令人极其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要吃的电子在哪里?我们看不见。 一个电子有多大?事实上,人们几乎无法观察到电子的存在,但由于电子会产生很强的波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电子云”来形容电子,而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电子其实是没有体积的。 而在1989年华盛顿大学的汉斯·德默尔特记就利用了发展离子势阱技术,通过将电子放进人们所能制造最小的势阱,以此来测量电子直径的上限,而在此次的实验当中,汉斯得出的结论是电子直径不大于10^-22米。 那么,假如将一小勺的概念浓缩为1毫升,也就是10^-6 m³,而如果人们想要塞满这一小勺,要用到多少电子呢? 答案是10^60个,如此大量的电子,一个地球的质量不过只有5.965*10^24kg而已,而如果要满足这一勺电子,人们至少还需要把7.7851亿个地球的电子全部收集才够。 但如果地球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话,人们还可以向银河系外的星体去“借”。而目前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恒星是大麦哲伦星系的R136a1,它的质量大概是太阳的315被以上,而我们只要找到6颗相同级别的恒星,就能达到一勺电子的需求了,是不是很简单?但问题是,我们又去哪里找到一双足以“夹动”6颗R136a1同等质量的筷子呢? 再者,人们在吃电子时还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每颗电子都拥有很强的排斥力,而当人们成功将第一颗电子放进勺子之后,再放进第二颗,那么另一颗电子就被因为排斥力而被弹飞了。 而如果要将所有的电子汇聚在一起,则需要强大的能量,这时我们尝试将目光投向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加速器——CEPC。 CEPC是中国提出来的新一代环形加速器,它的长度在50到70公里之间,而仅仅是将两颗电子靠在一起,就需要大概k*e*e/r= 2.3103*10^-6焦耳的能量,更何况,这样的电子数量还多达10^60个,而如果真的要将所有的电子汇聚在一起,它所需要用到的能量就超过了1.3862*10^94焦耳,那么,在那才能获取如此惊人的能量呢?梦里可能会有。 最后,当上文所有的假设都成立,人们也不可能如愿地吃上一小勺电子,因为这勺电子的质量已经有半个太阳那么多,太阳系容不下它,而如果电子之间的电势能换算成质量的话,它的质量就有1.5402e+77kg,足足比整个宇宙的总质量还要多出24倍。 将而在吃之前,还必须撤离掉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因为在吃进去的一瞬间,巨大的电场力和引力波以光速向四面八方辐射,引力波轻易地将整个宇宙中所有物质撕碎,宇宙变成了零,一切从头开始。但不用担心,能够吃掉这勺电子的人已经成为了造物主,对于消失的宇宙,它还可以再造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