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鹄之志 匠心不渝丨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多媒体版即将上演

 cxag 2019-04-09

在舞台上,

匠心,就是对艺术的崇敬之心。

对艺术家来说,从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起,

就是一场修行。

没有一件好作品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沉下心来,

秉着对艺术纯粹的专注和敬畏之心,

将艺术的美感注入在每一个细节之处,

才能成就一部精品。

在八年的打磨提升中,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

伴随着沪剧人坚持、专注、热爱、谦恭的‘匠心’,

逐渐散发出韵味浓醇的艺术魅力。

昨晚,再度修改提升后的多媒体版《敦煌女儿》在上海城市剧院进行了首次内部彩排。在保留原有剧情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视觉冲击,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敦煌美景。

不断锤炼、再提高,

冲刺“十二艺节”角逐“文华大奖”

   “文华大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今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首次落户上海,将有三大门类38台作品参加角逐,其中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将作为上海唯一的一台入选的戏曲剧目与来自全国的17台剧目一起角逐“文华大奖”。

    沪剧《敦煌女儿》自去年5月23日试首演以来,在边演边改中召开了5次大型专家研讨会,收集了200多份观众调查问卷。主创人员在总结所有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后,对剧本、音乐、舞美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提高。

    剧中不确定的时空关系、樊锦诗一生各种年龄段的闪回出现,截取重要的时期表现一个场景的跳接手段……《敦煌女儿》的故事结构自试首演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的肯定。此次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在剧本上去掉了“常前妻”的角色,让故事更干净,主线更清晰,更集中表现樊锦诗在敦煌的工作细节。通过小组唱的形式,通过段文杰、常书鸿的介绍,体现了樊锦诗在敦煌工作的价值。此外,大漠、壁画、卧佛、禅定佛陀通过多媒体的呈现,让观众更直观的看到壁画是如何通过精密的数据完整保存下来,体现樊锦诗在“数字敦煌”上作出巨大贡献。

鸿鹄之志、匠心不渝 

继续打磨跑完“最后一公里”

    在二十多天的修改排练中,整个剧组体现出的专业精神让导演张曼君十分感动:“通过这个戏,让我看到了上海沪剧院作为一个国家院团所饱有的高度敬业精神。”领衔主演茅善玉在排练中身先士卒,即使生病、伤痛都坚持每一场排练演出都亲自上阵,从不缺席,这源于她对这个戏,对于这方舞台的尊重:“这个戏从一开始演到现在已经几十场了,但每一次排练演出我都有新鲜感,每次到重要的段落还是很打动我。到了我这个年龄对于艺术的理解不一样了,会更加珍惜和重视,把每一次演出都当做最后一次。”同时,她也感谢剧组上上下下全情的投入,就是在激情昂扬的状态下,全身心付出才成就了这个戏走到今天。 

     昨晚的内部彩排,虽然现场的媒体和观众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但茅善玉还是不满足,在谢幕后立刻指出演出中音乐、舞美上的问题,并与乐队、歌队、舞美现场进行磨合调整。茅善玉表示“艺无止境”,4月12日,沪剧院还将邀请北京和上海的专家再次对《敦煌女儿》把脉,在细节上不断完善,力争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十二艺节”的舞台上。沪剧人就是用这样严谨、真诚的态度对待舞台,向“敦煌人”学习、致敬。

第十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

2019/4/10(周三)19:15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

2019/4/11(周四)19:15

创世经典沪剧《雷雨》

已全部售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