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Free Images)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一份调查研究发现,有30%的人每天要花5-8小时在手机上,甚至都可以说,手机已经变成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 我做家庭教育已经近十年,很多爸爸妈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使用手机。 有一天晚上都12点多了,一位之前咨询过的妈妈哭着给我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 询问之后,我才知道,这位妈妈因为手机的问题和孩子产生了争吵。争吵过程中,妈妈一激动把手机从阳台扔下去了,现在孩子就站在阳台上。 事实上,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很多孩子,因为手机的事情,和父母起冲突大吵大闹、离家出走,甚至跳楼。 -01- 为什么说手机使用这是个时代难题? 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过手机游戏的课,给家长讲过网络成瘾的讲座,给家长和孩子做过手机使用的一对一咨询,也见证了很多网瘾孩子走出游戏,回归生活、学习的个案。 我发现其实小小的手机背后,藏着更深更复杂的大问题,不是一两个招数,就能解决,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调整过来的。 手机背后,是时代、科技发展,我们要面临的新的生活模式的适应问题;是孩子的新世界和我们的旧世界的碰撞问题;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拉扯和平衡问题。 -02- 这里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做了一个体验活动,内容是:青春期的孩子在玩手机,父母怎么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要求是让青春期的孩子坐在地上玩手机,父母要采取一些方式,让孩子放下手机。 看爸爸妈妈们都是如何操作的? 有直接威胁孩子的,有拿钱与孩子进行交易的,也有靠吼叫的,甚至有一位母亲跪在地上请求孩子放下手机.....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爸爸妈妈,你会采用哪一种方法呢?(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 效果大家自然能够想到,这么多种方法并没有让孩子真正放下手机。 后面我们用什么方式让孩子放下手机了呢? 我们尝试做了这样一件事,我们在房间里放了一段优美的音乐,让爸爸妈妈跳起舞来。 很快,这些动作就引起来孩子的好奇心,很多孩子抬起头来开始观察,这个时候,妈妈们在优美的音乐中翩翩起舞,邀请孩子加入舞蹈。一时间,原来火药味十足的房间突然就变得很温情。 我们把这一期的主题叫做:美的唤醒。 -03- 孩子究竟在手机里找什么? 要明白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究竟在手机里找什么? 第一,归属感,被更多的人欢迎,有更多更亲密的朋友。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特别聪明。父母让我劝他,少玩手机,并告诉他手机里他喜欢的那个游戏是骗人的。 很多爸爸妈妈都说,我们要给孩子讲清楚手机使用的利弊,这样孩子就明白了。 这样真的有用吗? 说实话,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讲道理根本就没有用。 后来我问这个孩子,你为什么喜欢那个游戏,他的回答是: 第二,价值感和成就感,被很多人认可。 不知道爸爸妈妈有没有玩魔兽世界的,如果有,就能体会那种在虚拟世界,团队协作,完成一个任务,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再举个例子,是一个高一的孩子,游戏成瘾,都到不上学的地步,天天拿着手机,带着耳机,除了睡觉,吃饭的时候都在聊天。 我和他聊这个游戏,问他这个游戏吸引他的地方是什么? 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聊天游戏,这个游戏的玩法是,你花钱越多,送的礼物越贵,你的排名就越靠前。 而这个孩子属于那种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他通过威逼利诱,在这个游戏里充了很多钱,一个月能充到7-8万,在游戏里他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包括游戏的运营也对他很好。 对他来说,并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其背后是这个孩子从小没有被满足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的坑洞。 这样的案例我遇到很多,很多孩子都是在价值感和成就感方面有所缺失,孩子只好在虚拟世界去弥补现实中内心的缺失。 仔细想想,现在很多的社交产品,包括微信,不都是为了满足人性深处对价值感的需求吗? 第三,猎奇心理。 这一点我们不用说孩子了,看看我们自己的知识焦虑,我们每天都忍不住要去翻翻手机里的八卦新闻,各种知识,就知道手机里的虚拟世界,对我们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前两天,我跟一个孩子聊玩手机有什么弊端?他告诉我说,现在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弱,很容易被吸引。 手机里有什么有趣的?(我) 有游戏啊....(孩子) 还有别的吗?(我) (他不好意思说) 有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吗?(我) 有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急剧变化,对自己和世界对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没有给孩子做过性教育,手机里海量的信息,就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孩子在手机里寻找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满足好奇心。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在手机里面找,陷在手机里。 -04- 如何解决手机管理的问题? 手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具体落地到现实中,我们要怎么去做呢? 第一步,看看孩子在手机里,关注最多的是什么?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孩子在手机里,关注最多的是什么吗? 到底是聊天软件还是游戏还是小说? 首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沉迷,因为每个内容背后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第二步,看看孩子在手机里找什么,在现实中缺什么? 聊天软件多的,可能需要朋友,需要更多的人际支持; 喜欢玩游戏的,特别聪明,可能需要成就感; 看网络小说的,可能缺乏意义感; 刷社交软件的,可能在寻找归属感; 喜欢淘宝等购物软件的,我们需要看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不是很好。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缺失的东西,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补上这些缺失的心理需求。 第三步,去看看父母自身在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欠了孩子哪些债。 我之前讲过,爸爸和妈妈,在一般情况下,是负责不用的层面的引领和养育。 比如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要起到精神层面的引领; 很多时候孩子没有人生意义,没有学习目标,就会容易迷失,容易沉迷到手机里。 而关于孩子人生意义这样的精神层面的引领,在家里,一般是爸爸负责的。 如果孩子问你,人为什么活着,你怎么回答? 如果孩子问你,人为什么要学习,你怎么回答? 父亲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去解答这两个难题。而这两个问题,不能站在太低太琐碎的地方去寻找答案。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一个能够激励孩子自觉学习的答案? 妈妈要做的,则是负责孩子的情感滋养。 所以我会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妈妈千万不要太理性,太冷,不要在家里讲道理。事实上,我接触了很多在早恋和手机里的孩子之后发现,越觉得自己很能,喜欢给孩子讲道理的妈妈,越会把孩子推到早恋和手机里。 这些孩子很痛苦,他们在现实中,本应该在妈妈那里得到的温暖,和情感的满足,都得不到,明知道早恋不好,手机里的很多东西不好,但还是走不出来。因为对情感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还有很多情绪不稳定的妈妈,情绪起伏波动太大,也会干扰孩子,让孩子内心浮躁,无心学习。 第四步,行为上的管理,就是制定一些手机使用的家规。 首先,在制定家规前,我们自己内心要对自己使用手机,有个规范。我们父母自己要看看,我们自己能不能管理好手机的使用?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那就不要要求孩子管理好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父母一边哗啦着手机,一边批评孩子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看书。这个就很让孩子疑惑了,你自己做不到,凭什么让我做到,你说什么,都是不会让孩子信服的。 在指定家规时,需要考虑,现在家里有没有家人一起遵守的家规呢,除此外,还要考虑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怎么样呢?关系怎么样?如果这方面有困扰,也是需要先去调整的。 我们跟孩子制定手机使用的规则,一定要在: 如果这两点很糟糕,我们要先从这两点去努力。把这两点调整好了,再去制定家规,不要看到文章,就去和孩子说,我们一家人制定个家规,那反而会破坏你和孩子的关系。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孩子的手机使用,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孩子的成长,也是充满了波折和挑战,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END) 作者:马兰,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