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长和老师互怼 最后受伤的是孩子 一提起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总会让人想到复杂和微妙。 家长和老师,本是教育同盟,现在矛盾却越来越深了,有时候甚至一言不合就互怼…… 曾有一个新闻,激起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讨论欲望。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家长的女儿即将升三年级了,学校更换了语文老师。 在原语文老师布置过多暑假作业的前提下,新语文老师又布置了新的作业。 这位家长觉得作业量太大了,就在家长群里提了出来。 结果语文老师没有吱声,反倒是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出头和家长怼起来了。 最后老师威胁说:“你想想你这么闹,最后受伤的是谁?” 家长和老师互怼,到底是谁的错呢? 大部分网友都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而且态度太嚣张,理由是:
家长和老师的作业分歧,本来是一件小事。 但在现如今对老师、对教育、对家长都非常敏感的大背景下,这件事戳到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敏感神经。 这件事,我们不能说是家长或者是老师的错。 它和家庭教育的失败,学校教育的失败,或者是老师负不负责任,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问题出在于,互怼的家长和老师,都采用了效果很差的沟通方式。 家长和老师互怼是为了什么?说到底是为了孩子。 家长和老师本质上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教育好孩子。 只是有时候方法理念上有些不同,如果家长和老师开始互怼,谁会赢? 谁会赢不知道,但是孩子一定会输。 要知道,只有良好的家校关系,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全优秀的孩子。 2 家校互怼的教育 是绝对没有未来的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人。” 对家长来讲,无非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以及拥有美好的未来。 对老师来讲,“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基本职责,所以对学生高标准高要求是希望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家长和老师的立场虽然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因为意见分歧而互怼,最终只能害了孩子。 有人曾说:家长和老师互怼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老师不敢管学生,学生越来越放肆,家长越来越不满意。 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态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里。 家长和老师,本来是育人的命运共同体。 “人”字的一撇是家长,另一捺是教师。 两者如果互不支撑,那么“人”便不成其为人。 有位家长朋友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老师和学校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说老师的坏话,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家校互怼的教育,是绝对没有未来的。 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 家长育人,老师培养,社会塑造,缺一不可,相互协作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人。 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对世界认知的一切起源。 家长对老师的态度,都在一丝一毫影响着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如果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不和老师配合和协作,那么老师是无法因材施教的,用心栽培之路必然困难重重。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哪种家长? “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第一位。 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 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信任和尊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所以,请家长对老师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老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当遇到问题分歧时,也请家长和老师学会好好沟通,不要情绪化。 只有家长和老师沟通得越好,教育才会越成功。 3 教育最好的配合: 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校配合,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 家长和老师相遇了,必定是要一起经历一些事情,一起修行和成长。 老师需要理解和支持家长,但同样地,家长也需要理解和支持老师。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应该是一种安静的支持关系。 家长和老师各司其职,一个负责学校教育,一个负责家庭教育,互不打扰,但又相互支持。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校里得到最好的知识教育,也能在家庭里得到最好的人格教育,从而健康快乐成长。 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校长妈妈,她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女儿,总是闯祸。 结果到了期末时,老师给出的五行评语竟然没有一句肯定,全部都是批评。 女儿非常伤心,哭着问她:“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 那天晚上,这位妈妈失眠了,老师的评语就连当了十多年老师的她看了也终生难忘。 她知道女儿受到打击了,女儿开始怀疑自己了。 但是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校长,曾经无数次在台上分享:“家长一定要支持老师,支持老师就是在支持你的孩子。” 这次到了自己身上,应该要怎么做呢? 最后这位校长妈妈连夜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女儿,这封信这样写道: 她用这封信,把老师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成功地挽救了回来。 后来,她又和女儿谈了好久,帮助女儿重新塑造了对自己的认识。 她说她常常用这个故事来鼓励老师们要多几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让孩子感觉到成功。 她也用这个故事来提醒家长,老师不会故意批评孩子,遇到问题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但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师,必须要这么做。 家长极力配合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孩子对老师就越信任,老师就越能树立教学自信。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我们要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理想,身在讲台,心怀孩子的未来。 家长支持老师,那么老师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你的孩子。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