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一代人——与祖国共同成长的70年》专题片首发,倾情讲述3位毕业70周年“90后”院士的故事

 源源不断 2019-04-09

上海交通大学励精图治,跨越三世纪风雨兼程、英才辈出、弦歌不辍。

4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3周年纪念大会上,1949届土木工程系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重回母校,与师生校友一同为母校庆生。此外,1949届造船系校友黄旭华院士、电机工程系校友汪耕院士也送上诚挚祝福。他们三位同为从交大毕业70周年的“90后”院士

他们走出交大校园,宏图在胸、重任在肩,爱国荣校、努力拼搏,在各自的领域艰苦奋斗,与新中国同向同行70年。

点击视频,观看↑↑↑

《我们这一代人——与祖国共同成长的70年》

 孙钧院士

情系“港珠澳”,勇攀世界桥梁界“珠穆朗玛峰”

筹备6年,建设9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足足15年。2018年,大桥的建成与通车让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往来更加方便了。它的背后是无数大桥建设者们的爱国奋斗,砥砺前行。

其中特别惹人注目的是一位“90后”老人,他,就是交通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9届校友、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他以专家身份,为这座大桥施工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把脉、出谋划策。93岁的他解决了港珠澳大桥的不少难题。

没有人能猜到,这位“90后”院士,过去一年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前后出差30多次,参加各类技术风险评估会、咨询会达三四十次。“每次提技术方案,他都知无不言,剖析问题更是丝丝入扣,条理分明。”甚至在2018年春节来临前的最后两次出差,孙钧往来于上海和珠海,奔走于工地和会议室。

事实上,孙钧曾参与过很多“超级工程”,其中包括青藏公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洋山深水港、长江隧桥等。

作为交大土木系1949届校友,虽已离校多年,孙钧却对求学时的一幕幕记忆犹新。

“六十年前,我们这帮人也是像你们现在一样的热血青年”,老院士回忆道,“不过那个时候可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食堂连凳子都没有,四年都是站着吃饭的,平常吃的都是青菜汤和米饭,只有礼拜天可以吃一点荤,称作‘打牙祭’,晚上在图书馆看书看得太晚,就吃几块咸饼干补充营养,我看到你们现在的食堂,真是不知好了多少倍。苦归苦,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学习,想着早一天毕业,为国家做贡献。”

他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学子:“目前你们要做的,是一定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好好珍惜现在的机会,在大学中所学到的,能让你一生受益无穷。”

黄旭华院士

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

与勤勉不辍,为国鞠躬尽瘁的孙钧院士一样,有一位老人,他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功名赫赫却隐姓埋名三十年。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

他的一句话,足以成为当代青年之座右铭“敢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上海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黄旭华院士。

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58年,中国核潜艇事业元年。时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长的黄旭华,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进了海军舰船修造部和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他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号”绝密工程选中了他。黄旭华至今记得,报到时领导找他谈话说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黄旭华毫不犹豫。“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这与“党和国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上什么啊?

核潜艇是中华民族聚合力的结晶,是这一民族聚合力创造的奇迹。自从核潜艇工程于1965年3月重新启动,到1970年年底“401”艇下水,不过5年多时间。

直到1987年,他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隐姓埋名30载,他没有回老家,却成就国核潜艇真正具备核反击实战能力,使中国核潜艇成为大国的“定海神针”。

汪耕院士

突破世界难题,造出“发电金刚”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那个年代,中国还是一个贫油国,只能用煤气来替代汽油,而当年电力的供应也严重短缺,工农业生产急需强大的电能和动力。

1958年,交大电机工程系1949届校友汪耕与上海电机厂的科技人员、工人师傅决定超越发展,领先一步,发明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定子和转子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当时研制这种发电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西方工业强国都无法攻克这个难关。在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刻苦钻研和奋力攻关下,1958年10月27日,一万两千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安装在上海南市发电厂,进行生产试验。这是汪耕等科研人员和上海电机工人的发明和创造,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大事件。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90”后院士虽已从交大毕业70周年,仍时刻心系母校发展。

除了老一辈校友外,很多中青年校友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有,毕业50周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王金祥;毕业30周年,中国最大的酒店集团华住集团创始人1989届校友季琦、中国最大的锂电池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毓群;毕业20周年,创始百姓网的1999届校友王建硕……从母校离开后的风雨征途见证了他们在不同领域艰苦奋斗,他们所做成就熠熠生辉,与祖国同向同行。思恩永久,源沛脉长,校友们的奋斗精神是交大饮水思源精神的最佳诠释。

指导老师:张亚光

制片:陈方玺 王晶晶

编导:章心蕙 邹佳雯

摄像/灯光:边疆 徐源

剪辑:邹佳雯

配音:马姣姣


编辑丨王胜萍

责任编辑丨陈方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