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兰山:一座历史文化宝库.

 昵称25529556 2019-04-09

石头堆砌的明长城烽火台。


  屹立于宁夏平原西部的贺兰山逶迤壮丽、矿产丰富。在纪录片《贺兰山》中,观众看到的贺兰山不仅是一座动植物宝库、矿产宝库,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随着专家的揭秘与发现,蕴藏在贺兰山的文化宝藏,其实不亚于任何一座名山。

  凿于石壁上的艺术奇珍

  贺兰山不仅盛产举世闻名的优质煤太西煤,还有千古艺术奇珍贺兰山岩画。

  1969年春天,下乡干部李祥石在贺兰山下一个小村庄里,无意中发现山谷里遍布当地人称的石头画,兴趣驱使,后来他一有空闲就漫步于其中。

  1978年,他在《科学知识》上看到一篇介绍阴山岩画的文章,这才联想起贺兰山里的那些石头画原来这就是岩画。从此,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岩画之旅,走进贺兰山继续发现岩画。

  1984年,《科学普及》刊发了李祥石发现岩画的消息,宁夏有关岩画的文物普查工作也正式开始。调查人员发现,贺兰山有16个岩画分布点,上千幅岩画作品。1987年~1991年,宁夏贺兰山岩画考察小组走进贺兰山进行专业而成规模的岩画普查工作,贺兰山的岩画世界被打开了:那些镌刻在贺兰山内一条条山沟、一块块岩石上的岩画累计超过20000幅。

  苏峪口系银川著名风景区,地处贺兰山中段。此处,一大批人面像,并夹之以少数骷髅头像,凿于一条通道旁的石壁之上。岩画最集中的地方是贺兰口,有几百幅之多。凿有男女老少等人物,皆牧民服饰,还有人手人脚、各种动物、日月星辰、西夏文字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像岩画。蔚为壮观的是西峰沟大石内侧的岩画:几十个人围着一群动物,像是围猎,又像是战争,气势雄浑,宛似今天的大壁画。


  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

  守护宁夏的明长城

  《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贺兰山沿山诸口,虽通虏骑,尚有险可凭,北侧惟打磑口,南侧惟赤木旷衍无碍,打磑旧有三关,自正德五年以来,渐至颓圮。作为一道天然屏障,从秦汉时起,贺兰山就守护着宁夏平原。

  为了挡住外来者的入侵,明朝的驻军们开始借助贺兰山的地势,筑起一道道长城。几百年后,这段历经沧桑的明长城,和宁夏境内的其它长城一起被誉为中国长城博物馆。

  贺兰山的这段长城建于1531年,全长百余公里,分布着敌台70余座、烽火台130多座、狼烟台共计200余座,另外还分布着多处采石场、挡马墙、壕堑、山险墙。

  贺兰山下的宁夏平原,纵横交错着历代修建的长城。据测算,总长度达1500多公里。按其位置可分为东线、西线、北线和固原内边四道,主要为明代长城。

  由于西线长城分布于贺兰山山间,远离人类居住家园,保存得相对较好,墙体、敌台、烽火台、关堡、拦马墙、山险墙在此都能找到。囊括了宁夏长城所有雄伟和险峻,堪称奇迹,充分体现了长城是一个设施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在考古专家周兴华看来,西线长城主要沿各便于穿行的山口内修建长城墙体,而在山体高耸处则直接利用山险,故此段墙体基本成断续状。墙体有两种,一种为夯土墙,建于山前冲积扇平地上。夯土墙是用黄沙土夹杂小石块分段板筑而成,每版长度多在2.2米左右。从断面来看,其夯筑方式是先在中心夯筑一道底宽1.5米的实心,然后再在实心两面外表筑以附墙,附墙宽度在2.5米以上;另一种为石墙,主要分布于贺兰山较高的山体台地或山口之间,按其分布位置、功用等的不同分为石长城、山险墙、挡马墙等,基本全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境内。



 
  西夏陵遗址。


  西夏遗址布满山

  据介绍,20世纪30年代,一位叫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的德国飞行员,揣着刚刚问世不久的卷帘式莱卡小相机来到了中国。他驾驶飞机从包头出发经过银川飞往兰州。卡斯特利用跟随飞机飞行的机会,拍下了几幅他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照片,那是一连串高大的土筑建筑物,它们按照某种神秘的顺序排列着。照片后来被收进他1938年在德国出版的一本名叫《中国飞行》的书中。卡斯特当时从空中拍摄的照片,就是20世纪后期被人们逐渐认识并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的西夏陵。

  在贺兰山下,西夏陵零零星星地散居在一片约50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置身于宏伟高大的贺兰山大背景前,很是壮观。

  西夏王朝在贺兰山留下的遗迹,除了西夏陵外,还有很多。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薛正昌研究员告诉记者,除大家最为熟知的拜寺口双塔、方塔、北寺塔群遗址外,西夏遗址布满贺兰山。贺兰山有100多个山口,其中大口30多个,几乎每个山口都有西夏建筑遗址。其中西夏王朝建立者李元昊的离宫遗址,绵延几十里。

  银川新闻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张碧迁/文 图片由纪录片《贺兰山》剧组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