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杜稍多),一九五六年生于辽南。九岁习画,对传统山水情有独钟。一生无缘专业院校,亦无师承传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准会员。
向范宽致敬 ——杜平山水画作品展 前 言 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画家,都是在机缘巧合或者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走进画坛的。例如:张大千,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练就了一些很实用的绘画童子功。由此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虽然在青年时期,他也曾得到书画名家曾熙、李梅庵的指点,但其真正的才艺,还是自身修来的。 现如今,有一位和张大千极为类似的画家,以其独具山川面貌的“抓挠皴”技法,进入了民众和收藏家的视野。他以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对山石、树木、雪川、水流细腻的描绘以及笔墨随自然变化而显现出的心境突显,给观者以视觉的震撼和精神回归灵魂家园的静思。 他,就是著名画家——杜平。 杜平,一九五六年生于辽南。少年时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山水画册,由此,对山水画产生了兴趣。因对传统山水情有独钟,所以,其笔墨吸宋画之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其精神纳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美学内涵,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貌。纵观杜平的成才之路,一生即无缘专业院校,亦无师承传授。独自一人在艺术的道路上思索、求真、实践。 向经典致敬,向传统继承,是杜平绘画学习的主要途径,在经典中发现大义,在继承中发扬传统。是杜平艺术创新的重要语境。作品《向范宽致敬》是杜平以古为师、以传承为笔墨、以时代精神为创新的山水佳作。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由雨点皴和麻点皴凝聚而提炼出来的“抓挠皴”法,将山石的苍劲厚重,峰峦的巍峨雄浑,表现的气势昂杨,天地苍茫。 作品《晨曦》是一幅“两米四乘九米”的鸿篇巨作。展现的是“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秀丽而又宏伟的山景图。画面中,旭日未出,其辉已透。山川静立,其形已显。陡峭的山峰,俊朗的雅石,由“抓挠皴”的墨痕,凝聚成浑厚、苍朴的山川景象,勾勒出了山的脉络,石的纹理。而由此形成的俊雄昂然的气势,华润苍厚的笔风,是他“笔墨随当代”精神内涵的展现。 作品《黑松林》是杜平另一种心境的展现,画面中:山脚下,松林似涛,隐显其形。山峰处,百松凌崖而立,各层其态。石崖险峭,清流潺潺,飞瀑湍急,茅屋初现。这一切,在密集抓挠墨痕与虚实笔法的渲染下,呈现出一种“山静林幽深,清泉相映真。”的山水意境和“结庐松林境,松际微露风。”的悠然心境。 杜平的笔墨突破了传统固有的模式,蕴含了现代审美情感和情趣的顺其自然之势。这种审美态势的凝聚,是在继承了范宽“峰峦浑厚,势壮雄强”风格上,创新的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外参笔墨,内悟心境,自我情感展现的独特的画风。 金砚传媒 罗允飞 作 品 欣 赏 《向范宽致敬》赋诗一首, 缘起北宋那场雪,洋洋洒洒下到今, 应念代代丹青客,个添瑞雪一层新。 作品:向范宽致敬 尺寸:240cm×9000cm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1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2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3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4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5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6 作品:向范宽致敬 局部7 作品:晨曦 尺寸:240cmx900cm 作品:晨曦 局部1 作品:晨曦 局部2 作品:晨曦 局部3 作品:晨曦 局部4 作品:晨曦 局部5 作品:晨曦 局部6 作品:晨曦 局部7 作品:黑松林 尺寸:240cmx900cm 作品:黑松林 局部1 作品:黑松林 局部2 作品:黑松林 局部3 作品:黑松林 局部4 作品:黑松林 局部5 作品:黑松林 局部6 作品:黑松林 局部7 以下是横幅效果,请横置手机观看 作品:晨曦 尺寸:240cmx900cm 作品:黑松林 尺寸:240cmx900cm 作品:向范宽致敬 尺寸:240cm×9000cm 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