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到隋唐,中国画有着悠久灿烂的“丹青”岁月。时至今日,那些辉煌还保留于山西永乐宫、敦煌莫高窟等艺术宝库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笔画在中国画体系里占比越来越大,以中央美院蒋采苹教授的中国工笔重彩画高研班代表,将中国重彩画推上一个新高度。其现代性构成与天然矿物颜料的应用,为传统中国画笔墨与色彩结合开启新范式,也吸引了一众渴望在传统绘画中寻求突破的画家,林顺文正是其中一位。 从古代壁画的艺术遗产中,构建全新的视野与艺术启迪,传承并发扬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精髓,绽放当代之华彩,成为林顺文艺术探索与实践的新方向。 2014年开始,林顺文带着追随同行的美术老师队伍正式开启古代壁画考察与写生之旅,他们先后去到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鲁番千佛洞、西藏托林寺等地。历时5年漫长的壁画考察写生之旅,是林顺文工作室的一项创举。从实地考察、与当地专家交流学习、现场写生,再回到工作室进行临摹、创作,他们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壁画研究体系,同时也积累下大量精美作品。 问道壁画,师法自然,师古人、师自然一直是艺术教育的准则,在整个壁画研究项目中,林顺文工作室就是坚持这样的学习方法,向古代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的同时,走进自然、深入生活。 3月29日至4月7日,《当代重彩写辉煌——林顺文工作室“古代壁画研究”课题成果展》在岭南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恰逢林顺文工作室成立五周年,为其在“古代壁画研究”课题方向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共展出工作室37名成员的200余件作品。 林顺文曾表示,通过近20年的绘画实践,他深刻感受到当今画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单是传统笔墨的吸纳与继承,更重要的是自主的创新精神。 清代大家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画家,应以独立的审美视角主动地认识山水和自然,获得不同于前人的感受和体验,创作出具有当代审美精神的优秀作品。 虽此展已于昨日结束,但错过的朋友莫要着急,梵华君特意整理部分精品的文图资料,与诸位共飨,我们且看林顺文工作室是如何阐述“中国画继承与创新”这个多维度的命题。 燃灯菩萨 林顺文 2019年 165×85cm 晨圣万象 林顺文 2016年 200×100cm 西藏托林寺壁画临摹之一 杨伟时 2018年 55×95cm 敦煌壁画临摹 陈哲强 2018年 46×66cm 青山夕照明 叶明德 2018年 136×68cm 故园春 陈奇全 2018年 155×124.5cm 小满 王凯生 2016年 125×165cm 曙光在前 钟锦松 2016年 180×90cm 王相岩峡谷 王梦丹 2018年 180×90cm 《瞰》系列之一 张雪涛 50×50cm ![]() 瑰丽西域 雷陈保 2018年 21.5×21.5×9cm ![]() 春山清远 林柳妍 2017年 45×27cm ![]() 南太行 林晔珊 2018年 69×60cm ![]() 幽林溢彩 林志保 2017年 50×24cm ![]() 遗拾 冯燕钿 2019年 180×96cm ![]() 寻溪溯源 孔武 2016年 31×45cm ![]() 西域行 杨彩云 2017年 23×26cm ![]() 水月观音 李龙 2018年 120×160cm ![]() 罗浮山园 蓝婷婷 2016年 38×45cm ![]() 太行王相岩 王朝晖 2016年 38×45cm ![]() 西藏印象 周陆德 2018年 197×97cm ![]() 新疆火焰山写生 张玲 2017年 24×27cm ![]() 梵 吕肖 2018年 69×45cm ![]() 夏 曾燕云 2018年 68×136cm ![]() 沐阳春娇 林海城 2018年 136×34cm×4 ![]() 临《榆林窟》壁画局部 林婉虹 2017年 69×45cm ![]() 临敦煌壁画 王苏 2018年 50×50cm ![]() 砚魂 吴达清 2018 240×186cm ![]() 临敦煌莫高窟288窟西魏《说法图) 方先勇 2018年 180×97cm ![]() 临壁画菩萨 陈锐东 2018年 50×50cm ![]() 曹花门 吴远仪 2017年 45×38cm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法华经变·化城喻品(103窟-盛唐) 卫丽同 2018年 68×138cm ![]() 山水四条屏 刘海华 2016年 138×34 cm×4 ![]() 山林早秋 成卫平 2017年 38×45cm ![]() 梅林花语 李明春 2016年 180×97cm ![]() 咏梅 2018年 113×145cm ![]() 观音礼佛图 刘子群 2017年 60×80cm ![]() 山居图 朱平青 2017年 90×98cm 其实,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不仅需要深入对传统技法的钻研打磨,更需要对当下综合性艺术形态的探索与思考。 文图资料来源于岭南美术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