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海记忆《转载》

 @知行合一 2019-04-09
   《威海记忆》是由威海市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文史刊物,按季出版,迄今已走过三年的历程,出版过12期。本人有幸获赠该刊,因此有机会研读威海史料。
    2013年第四期《威海记忆》(总第12期)刊载了立家撰写的“见证历史的老洋房”(早期消逝的建筑),较为详尽的记述了英租时期建于东山的“女王饭店”始末。本博主未经原作者同意,将该文转载这里,一是为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二是为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敬请原作者见谅。

   见证历史的老洋房

               作者:立家

       国王饭店与邓肯.克拉克家族

    国王饭店位于现东山宾馆西侧,当地人称东大楼饭店,建于1902年。该建筑由多组三层或二层楼房构成,占地30余亩,在威海所有老洋房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由于坐落于突兀的海滨悬崖之上,整体建筑格外显得恢弘大气、雄伟壮观;又由于邻近繁华的爱德华港,因而成为来威外国人最熟知的地标性建筑。
    国王饭店长期归康来洋行创始人邓肯.克拉克及其子唐纳德.克拉克先后经营30余年。在父子二人的不断努力下,该饭店不仅成为威海卫设施条件最好、经营规模最大的西式饭店,而且成为中国沿海著名的旅游宾馆之一。在经营过程中,邓肯家族与威海结下不解之缘,直至现在,友好交往还在延续。
    该建筑于1945年8月16日,被战败日军撤退时摧毁。
威海记忆《转载》

威海记忆《转载》

威海记忆《转载》

   英国租占威海卫 “礼查”抢占先机建饭店
    1898年英国租占威海卫后,引起英国工商界的极大关注,他们寄希望利用英国管辖威海卫的优势,扩大商业利益。而1902年英国放弃军港计划和威海自由港地位的确立,更进一步激起了他们的投资兴趣,不少外商来到威海置业发展。在捷足先登的行列里,不仅有来自英国国内的商人,而且还有在中国发展多年的英国企业。上海礼查饭店便是其中之一。
    上海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为英国商人阿斯脱豪夫.礼查(Richard)所建。后几经改扩建,饭店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至十九世纪后期,成为近代远东设备最现代化的豪华饭店之一。它是上海开埠以来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也是最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的窗口。中国的第一盏电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在这里安装;上海最早的煤气、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在这里使用;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也在这里首次亮相......世界许多名流政要都曾下榻该饭店。如十九世纪的英国爱丁堡公爵、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1920年的英国哲学家罗素、1922年的爱因斯坦、1931年和1936年卓别林等。解放后该酒店被上海市政府接管,更名为浦江饭店。
威海记忆《转载》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