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9月欧洲行-卢浮宫之一

 hsgzlgg 2019-04-09

    卢浮宫广场(拿破仑广场)是巴黎的一个广场。位于卢浮宫的东侧,南面是卢浮宫码头和塞纳河。

首先,看一张平面图。


我们是从卡鲁塞勒长廊入口进入广场。

进去后,一眼就看到卡鲁塞尔凯旋门。

    卡鲁塞尔凯旋门又称小凯旋门,连接杜勒里花园和卢浮宫,为卢浮宫广场的西大门。


    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在1806至1808年之间所建。小凯旋门本来是杜乐丽宫的主要入口,然而法国大革命期间火烧杜乐丽宫,其残留的遗迹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杜伊勒里花园和小凯旋门。

    整个小凯旋门体现的是罗马风格,与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一样都是以拿破仑盛世和战争为主要题材。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门前门后有六个浮雕。
门楣上方是八个拿破仑时代的士兵。

    小凯旋门顶端的最高处有四匹奔跑的骏马,中央是拿破仑的雕像,青铜战马旁是镀金的和平和胜利女神。门的顶端的四匹骏马原是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原物归还给了意大利,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

拱门上方有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浮雕



卡鲁塞尔凯旋门侧门


卡鲁塞尔凯旋门侧门上的浮雕和顶端的文字。
门洞内侧和顶上全是精美的雕刻 。





两侧各有一位女神。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广场东侧。现为卢浮宫博物馆,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 

    卢浮宫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卢浮宫呈U字形,建筑物中心耸立着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作品—玻璃金字塔。东面是苏利馆(正面),南面是德农馆(右侧),北面是黎赛留馆(左侧)。


    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

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入夜后,尤其漂亮。

    从苏利馆楼上看得更清楚。大金字塔周围是三角形的水池,西侧留出来作为入口。周围还有三个小金字塔。


    从功能上看,插入的金字塔解决了博物馆的入口问题。原有的入口使得参观流线不畅,游客需要通过一些展馆到达另外一些展馆。插入的金字塔入口则位于广场正中,很好地连接了各个展馆。金字塔面向城市的西侧打开,引导着人流向金字塔入口聚集。不仅如此,玻璃的金字塔还有效地引入了自然采光,使得入口大厅内部熠熠生辉。







    这是其中一个小金字塔下面,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达到一种空间分割的效果,上面倒置的金字塔是一个造型被异化的天窗,而下面的正金字塔只是一个陪衬,使上面悬着的大金字塔在视觉上有一种稳定感,同时可以实现调和光线的作用。

    但是,在宗教符号学专家兰登的眼里,倒金字塔却象征着神圣女性的圣杯,下面的正金字塔则象征男性的“剑刃”。圣杯在上,剑刃在下,这正好照应了小说中隐修会大师、卢浮宫馆长索尼埃在“拱顶石”上留下的神秘诗句:“剑刃圣杯守护着她的门宅,星空下她可安息无碍”。


    根据导游的建议,一进去就直奔德农馆参观卢浮宫三宝: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因为不一会儿,人多的就会超乎你的想象。


    胜利女神在德农馆二层(1er etage)的前古典时期希腊展区在楼梯旁边。上图C处。 


    “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至今,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


    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姿势。

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蒙娜丽莎
在德农馆二层绘画馆,图中E处。


 

   《蒙娜丽莎》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观众逐渐多了起来。


《断臂维纳斯》在叙利馆一层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下图C处。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然后,再从这里开始从容地参观。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
    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
    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观众却难窥庐山真面目。因为它的6个展馆仅在星期一、三两天基本全部开放,其余4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而且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1/3。如仅它的藏画就有15000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面对艺术本身或隐含其中的历史的情绪的沉积浮想联翩──卢浮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周三或周五,每周的这两天卢浮宫延长营业时间至晚九点半,纪念品商店延长至晚九点四十五。

    卢浮宫是世界艺术的殿堂,它分为三个馆:北侧的黎塞留馆(Richelieu),收藏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及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以及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叙利馆(Sully),收藏古埃及、近东、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以及法国文艺复兴以来的重要绘画。德农馆(Denon ),收藏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三馆均已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命名。

    今天是周一,展馆基本全部开放。

    我们看完镇馆三宝之后,就近参观雕塑,先德农馆,再苏利馆,最后黎赛留馆。德农馆,一楼和地下层是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馆,二楼开始有绘画,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分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然后是古埃及、东方艺术等

    先参观下图中的蓝色区:古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 。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大约在1800年向公众展出,其藏品约有7000余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劫获了许多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品,将之运回法国充实卢浮宫。后来,法国又从各方面不断丰富里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

    我们刚才参观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一楼第16展厅C处,我们计划下面参观的路线,如下图所示。

    由于时间关系,北欧部分割爱了,上二层参观绘画馆。然后,从右边下到一层参观埃及雕塑,再到黎塞留馆参观“拿破仑三世套房”和“珍宝馆”,最后参观“皮热中庭”与“马利中庭”。


第16展区    
    16展区还有《阿尔勒的维纳斯》是一尊是双臂俱在的完整版的维纳斯雕像,公元一世纪晚期的罗马雕塑作品,1651年出土于法国阿尔勒的古罗马剧场遗址。虽然不及缺失双臂的卢浮宫《米洛斯的维纳斯》有名,但却帮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维纳斯形象。


  从《阿尔勒的维纳斯》背面,可见第16展区一部分。


    位于展厅另一端的《戴头盔的雅典娜》,又名《韦莱特里的帕拉斯》(Pallas de Velletri)。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女神的全称为: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韦莱特里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1797年,人们在韦莱特里附近的一座罗马庄园废墟发现了这件雕塑。


从这端往《阿尔勒的维纳斯》看。

《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雕像》
   
 帕特农神庙雅典娜像为巨型雕像,高约12米,原作为公元前438年菲迪亚斯所作,疑为发现于意大利。头带头盔,手持神盾的雅典娜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左手持有投枪和护盾,盾上缠绕着厄里克托尼俄斯大蛇。神像可能在10世纪后被毁。这件雕塑是仿制品的混合体。头部采用了帕罗斯大理石,其余部分则采用了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肢体是16世纪罗马人用嵌固螺栓另外为躯干接合上的。石膏制成的项链巧妙的掩盖了头部与颈部的接合处,因此这件仿制品被称作《带项链的密涅瓦》。密涅瓦是罗马人对雅典娜女神的称谓。原为博盖塞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衣服的纹理雕的太棒了,看实物的时候感觉就是真实的衣服。


   《Mattei的雅典娜》(Mattei Athena),作者可能是希腊雕塑家Cephisodotos或Euphranor,作于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这件公元1世纪的罗马复制品高度2.30米。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作品,人物的表情,肌肤和衣服的质感表现得真好啊,2400年前的作品,不能不让人感叹其精致完美。

   《爱洛斯为他的弓箭上弦》(Eros stringing his bow),罗马皇帝多米提安(Domitian,81-96年在位)时代的作品。这个题材,这个类型的雕塑作品很多,全部出自于希腊三大雕塑家之一留西波斯(Lysippos)的原作。
    此处小爱神(爱洛斯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生的儿子,罗马名字丘比特)。被表现为一个带翅膀的孩童,正在聚精会神地拉紧或放松弓弦,他的目光盯着靶心,箭筒靠在脚边。在这件作品中带有公元前338~前335年由雕塑家吕西波斯所作的厄洛斯像的痕迹。原作为青铜,现已遗失。吕西波斯通过将身体的重量分布在两腿而使小爱神塑像达到平衡。 
    以下没找到相关资料。(凡暂时未找到相关资料的图片,不再注明,容以后补充)





    叙利馆1层的古希腊雕塑展的最后一个展厅就是17号展厅,这个展厅里的雕塑,大部分都是公元前4世纪至1世纪的古希腊原件的复制品。称古希腊雕塑长廊 。



    上图是《西勒诺斯与幼儿狄俄尼索斯》(Silenus with the child Dionysos)的背面,希腊神话中,西勒诺斯是森林之神,狄俄尼索斯是酒神。公元前300年留西波斯 (Lysippos)的原作 (一说是留西波斯学校的作品),公元2世纪中期的罗马复制品。

雕像后面的壁炉上方的雕塑。




    这座雕塑叫《海尔梅斯整理鞋履》(Hermes with the Sandal),这件作品有时又称为《系鞋带的人》(Sandalbinder),赫尔墨斯一边系鞋带,一边倾听宙斯的指令。


   《蹲着的阿芙罗狄蒂》(CrouchingAphrodite,即维纳斯)。真人大小:高度0.71米。作者不详。




   《受刑的马西亚斯》(le Supplice de Marsyas)希腊化时代创作的艺术品呈现崭新之貌,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体现了这一创新的震撼人心的典范就是这尊森林之神马西亚斯(Marsyas:希腊神话中生着羊角及羊蹄的半人半兽神)雕像,他竟然敢于向被尊为太阳神与艺术之神的天神阿波罗发起挑战,比试谁的奏乐技巧更胜一筹,落败后被判将身上的皮活生生地剥去,雕塑描绘的正是他被悬吊在松树上,等待接受惩罚的情景。


   《戏鹅的小孩》(l'Enfant à l'oie)刻划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男童和一只白鹅玩耍的形象。顽皮的小孩紧搂白鹅,面带微笑,洋洋得意;而被捉弄的白鹅则直蹬双腿,张嘴喘息,显得无可奈何。雕刻家幽默地表现了小孩的生活情趣,出色地刻划了小孩的体态和动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戴着常青藤花冠,拿着葡萄的迈纳德》(Maenad crowned with ivy and grapes)。迈纳德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女性追随者,她们喜好喝酒狂欢。她右手拿着一只盛满葡萄的高足碗,说明她是酒神的侍从,左手横在腰间好像拉着衣服,有一只山羊头,那不是一只怀中抱着的山羊,因为她的衣服没有相应的

隆起,倒像是一件保留着羊头的羊皮披肩,一头拴在她右肩的衣服上,然后从左方环绕身体一周,被她用左手在叉腰间轻轻拉住。她的右腿微微弯曲,重心放在左边,这是典型的古希腊雕塑特征。


    这个雕塑《凡尔赛的狄安娜》(Diana of Versailles)。狄安娜(Diana),来源于古代拉丁姆地区的内米女神。后来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混同,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与狩猎女神,不仅是森林和动物的保护神,而且还是植物和家畜的保护神,此外她还能使妇女多生子女,并能减轻她们生育时的痛苦。戴安娜的雕塑作品非常多,这件作品是最著名的一件。雕塑表现戴安娜的梅花鹿跟随着她,她的一只手正在从背着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箭。


  《年老的半人马被爱洛斯捉弄》(Old Centaur teased by Eros),17世纪意大利出土的文物。这件作品是公元前2 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1-2世纪。半人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性格温顺的动物,爱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小爱神丘比特。


    《赫拉克勒斯和他的儿子忒勒福斯》,公元前1-2世纪罗马帝国的雕塑。忒勒福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是支持特洛伊的一个城邦国家的国王。

       古希腊著名哲学三巨头,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有些类似中国的孔子(比苏格拉底还要早几十年),他也没留下自己的著作,也是他的学生们代为整理的(有点像论语)。柏拉图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图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家庭教师。

罗马复制品,《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历山大大帝


   《三美图》(The Three Graces)。可能作于公元2世纪,一件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按照教皇保罗五世(Pope Paul V)的要求,1609年,Nicolas Cordier 对这组群雕进行了很大量的修复工作。卢浮宫1807 年收购。这尊三女神雕塑人体比例匀称,肉体丰腴,人物动作轻松自然,没有娇柔做作。相互搭肩的形式将三人连在一起,对立统一,变化、和谐,形成一曲美妙的韵律。连着大理石都有了温润滑腻的感觉,真是天使下凡。



   《跳舞的萨梯》这尊萨梯雕像是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其原型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一组青铜群雕,萨提一面跳着舞一边走向对面坐着的宁芙(Nymphe)邀舞,宁芙是少女摸样的仙女们。
    萨梯又是低级牧神,有半人半羊之说,但他们并不是人头马那样上下半身分开,而是长着山羊耳朵、山羊尾巴以及山羊阴茎的人。萨梯有着孩童般纯真的笑容,行动敏捷,勇猛无畏,不惧任何来敌,浑如大自然的精灵,他们能用长笛吹奏出师法自然的乐声,时而像风雨潇潇,时而如飞瀑清灵,时而酷似鸟鸣秋秋,时而奏出歌唱般旋律直抵人心。


   《沉睡的海尔玛弗狄忒》(Hermaphrodite endormi)
这具女子的躯体显得如此柔弱无力,但参观者绕雕塑走一圈,就会发现其男性生殖器清晰可见,其造成的夸张效果令人惊讶不已。描绘优雅体态的身体曲线、精心雕刻的脸庞及身体裸露部分都是普拉克西特利斯作品的真实写照。注意看这床垫,那么柔软、那么富有弹性,四个角几乎就要翘起来了!似乎轻轻一按就会凹陷下去,在这里没有“看到”大理石的痕迹!而它其实就是硬邦邦的大理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却又是那么巧夺天工!



   《米洛的维纳斯》(Vénus de Milo),更确切地说,是《米洛的阿弗洛狄忒》(Aphrodite de Mélos)(米洛岛是1820年雕像被发现的小岛),是古希腊最后一批伟大艺术作品的原型之一。


    酒神狄俄尼索斯。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宙斯与一名凡间女子塞墨勒的儿子,唯一有凡人血统的正式神祇,众神中最接近人类的一位,就是好客的酒与狂欢之神。他象征着非理性、放纵和激情。他发明了葡萄酒,并推广了葡萄的种植。酒神狄俄尼索斯具有双重性格,能给人带来欢乐和迷醉,但又残忍和易怒,就像酒一样。


   《沉睡的阿里阿德涅》,据希腊神话传说,本是生活在克里特岛上弥诺斯神的女儿。因她为帮助英雄忒修斯逃出迷宫而给了他一个线团,忒修斯在杀死了弥诺陶洛斯后,也把她带走,两人来到那克索斯岛。可是英雄趁她酣睡之际,悄悄离开了她。画上正是阿里阿德涅在岛上酣睡时的恣态。


    《林神与荡妇》作者雅姆·普拉迪耶,1834年 大理石雕 高1.28m 宽1.12m 厚 0.78m 1980年收藏

以下没找到相关资料。








    17号展厅又叫Salle desCaryatides。Caryatides意为“女像柱子”,这是因为17号展厅尽头有一座用女性雕像做柱子的装饰墙而得名。这个装饰墙面,是由十六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法国文艺复兴雕塑的代表人物、卢浮宫的内部装饰设计师—— 让·古戎 (Jean Goujon)的作品。


女像柱子

    《枫丹白露的狄安娜》是样式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意大利雕塑家切利尼创作于1544年的青铜浮雕,是其浮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雕像正中是一个探出雕刻画面的鹿的头部,女神狄安娜身体向外扭转着斜卧在下,背景充斥着各种动物形象作为装饰,也体现狩猎女神的身份。这幅青铜浮雕镶嵌在摩里安阶梯的墙上,浮雕上方是咖啡厅,走下阶梯,就到了米开朗基罗长廊。


31号展厅是一个大的中庭,叫斯芬克斯庭院 (Core du Sphinx)。


这是一个两层楼高的庭院,墙上都是古罗马神殿上的浮雕。


中间铺设了巨大的地毯,上面的图案非常漂亮。



    四周墙跟处陈列许多石雕,因时间关系,没有仔细观摩。突然发现这里也有《赫拉克利斯和他的儿子忒勒福斯》!哪一尊是真品?

    图示的长廊展厅。叫Galerie Daru。


    这个展厅的两个重要的展品,都是伯吉斯家族的收藏 (Borghese collection),他们分别是伯吉斯的角斗士和花瓶。


    《伯吉斯的角斗士》(Guerrier Combattant)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是希腊化时代末期的杰出雕像作品。这尊雕塑曾收藏于意大利波尔格塞家族别墅作为私人藏品,随后被拿破仑于1807年获得。

    作品刻划的是一个正在进行格斗的斗士的瞬间动态,随时准备抵挡对手的攻击,而对手处于较高位置,很可能是一位骑士。可以注意到,其前伸的左手握有盾牌皮带,右手所执的剑柄球饰则是十七世纪修复的部分。斗士以盾牌保护自己免受对手的进攻,蓄以反击之势;他的动作为塑造雕像的空间劈开了一道有力的对角线。
    这尊雕像属于极少数带有签名的原作。在树干上,你可以看到以希腊文写就的铭文:以弗所的阿加西亚斯,多斯德奥斯的儿子所作。

    Borghese Vase花瓶。 这个名称的来源并不清楚,是一种“所谓”(so-called)的称呼。这个巨大的花瓶是1569 年从原凯撒大帝的庄园Horti Sallustiani 出土的,制作年代约为公元前40–30 年。 花瓶上雕刻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 (Dionysus)和他的随从一同在和着音乐喝酒起舞玩乐的画面。


    A展厅是在拿破仑三世下令修建的。在金字塔建成之前,曾经被当作德农馆的入口使用,而现在则是雕塑馆和古罗马馆之间的过渡展厅。




    这个大厅的天花板与其他大厅的天花板明显不同,它不是单色而是由紫色和白色构成的色块曲线。高大的石柱使整个大厅很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Braschi的安提诺乌斯》(Braschi Antinous)。 这个身材匀称的美丽少年是安提诺乌斯,他是罗马皇帝哈德良 (117至138年在位) 的同性爱人。130年时被提到溺水而死,但真正死因不明。他死后哈德良十分痛心,下令让工匠大量制造他的雕塑和头像,放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里。


    《士麦那的朱庇特 (希腊名为宙斯)》(Jupiter of Smyrna)。朱庇特的希腊神话名就是万神之神——宙斯。而他右手中拿着的,就是闪电。


    古希腊的九位谬斯 (Muses) 女神之一的泰丽亚(Thalia),因为她的右手中拿着一张面带笑容的面具,左手拿着一卷剧本。


    《垂死的塞内加 (Dying Seneca)》。塞内加,是古罗马时代著名斯多亚学派哲学家、悲剧作家。曾任尼禄皇帝的导师及顾问,62年因躲避政治斗争而引退,但仍于65年被尼禄逼迫自杀。这件作品用墨绿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和许多的古罗马雕塑不一样,人物是有眼球的。人物的面部表情绝望,右手前伸,双膝弯曲,仿佛是在请求宽恕。

    这个雕塑的主人公是罗马神话里的神后——朱诺 (Juno),朱庇特 (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的妻子。她是女性、婚姻和母性之神,集美貌、温柔、慈爱于一身。被罗马人称为“带领孩子看到光明的神祇”。她的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的妻子—赫拉(Hera)。


   《阿塔兰特》(Atalanta)。这个女子的上身前倾,左腿着地,右腿提起;收在胸前的右臂与向后的手臂相对,表现出奔跑时手脚的交替动作。她的身体几乎悬空,仅左脚尖支撑地面。贴着大腿的树根支撑着雕像的重量。

    守墓石狮,
约公元前380年,大理石,高105厘米,宽160厘米,1824年入藏卢浮宫 。

    古希腊人喜欢采用动物或怪兽来标示陵墓。狮身女面带翼的斯芬克斯是公元前6世纪最常见的墓葬装饰物。狮子也很早就被用在了墓葬习俗中。另外,传说中的狮子是圣殿的守护者。公元前5世纪时狮子装饰一度消失,公元前4世纪陵墓中的装饰动物形象开始多样化。多伴随狩猎场景出现或作为权利与力量的象征狗、公牛、豹子等。在阿提卡本地,狮子最常见的陵墓守护者。

《狄俄倪索斯》(Dionysos)。这件公元2 世纪的雕塑,高达2.08 米。来自意大利。
    狄俄倪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是宙斯的儿子,在葡萄丰收的时节为人们带来欢乐,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克斯(Bacchus)。由于“神赐给希腊人三种食品:小麦,橄榄和葡萄”,所以她是希腊人最喜欢的神之一。

《中丘比特箭的宁芙》(La Crainte des Traitsde l'Amour),作者:Jean-Louis Lemoyne (1665–1755) 








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提图斯。











《密涅瓦胸像》

    这尊红色斑岩和金属底座合成的雕像是红衣主教马萨林的收藏品。密涅瓦是智慧女神、战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













     米开朗基罗长廊左侧有楼梯,叫莫丽恩楼梯(Escalier Mollien)。可通向二层的莫丽恩厅(Salle Mollien),即通往《蒙娜丽莎》展厅的地点。

    米开朗基罗厅长廊 (Michelangelo Gallery)。这座展厅收藏了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杰作,17世纪巴洛克早期风格的作品,和18、19世纪卡诺瓦 (Canova) 和巴托里尼 (Bartolini) 的新古典主义杰作。






    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米开朗基罗的两座雕塑——《垂死的奴隶》和《反抗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I'Esclave Mourant)。这是位具有俊美外貌的年轻人,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好象刚刚经历过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脸部表情安详平静,两眼紧闭,仿佛不是在迎接死亡,而是在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完全接受命运安排的妥协。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男子的面部表情已经丝毫看不出痛苦的痕迹了,已经向命运低头。




    而旁边这座《反抗的奴隶》(I'Esclave Rebelle)则截然不同。这名双手被反捆在身后的奴隶,正在努力地扭动身体企图挣脱。他脸部流露出愤恨与不平的表情,头部转向左,上半身45度向右扭转,而盆骨则转向左侧,与肩部形成直角,展現了身躯在瞬间奋力地扭动的姿态。他像是在做最后的挣扎与反抗,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意志。


    在这两座雕塑旁边,是米开朗基罗的学生——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的作品《飞翔的赫耳墨斯》(Flying Mercury)。这是一件复制品,原作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巴杰罗美术馆。

   《宁芙与蝎子(Nymph with scorpion)》,高度0.9米。作者巴尔托利尼
(Lorenzo  Bartolini,1777-1850)


看见那蝎子吗?宁芙却不动声色!

    卡诺瓦作于1793年的《爱神吻醒普塞克》,高1.55米,宽1.68米。讲述的是爱
神丘比特的母亲维纳斯妒忌普赛克的美貌,寻求种种磨难欲将普赛克至于死地,最终普赛克终于中了魔法昏死之实,被赶来的爱神丘比特深深的一吻而吻醒的故事,雕塑极为精致,感人至深。罗马神话中,维纳斯女神的最小的儿子丘比特和

赛姬是一对恋人,因为某些原因,赛姬被限制不能去看丘比特的容貌。有一天赛姬实在忍不住了,趁丘比特入睡时偷看了他一眼。丘比特的母亲维纳斯为此大怒,她让赛姬中魔法昏死过去,只有丘比特的爱之吻才能让她苏醒。这座雕像就是表现丘比特展翅降临、轻抱起赛姬亲吻的那一刹那,两人柔软平滑的身躯相拥成X形,那深情又优美的体态,感人至深。

     玛丽亚.巴贝里尼--朱利亚诺(Giuliano FINELLI  1601/1602~1653年)
     这位女士是教皇乌尔班八世的侄女,在1621年22岁时死于分娩,这是一批死去的巴贝里尼家族成员肖像之一。这位雕塑家据说是贝尔尼尼的学生或是合作者,且因为贝尔尼尼妒忌他的才华,两人就分开了,而贝尔尼尼也不曾再招到有如此天赋的雕塑家。衣领的蕾丝花边雕刻得如此精细、逼真!。


《阿波罗战胜巨蟒》
    阿波罗是宙斯的儿子,但不是宙斯妻子赫拉的儿子,赫拉很生气,让
皮同去害阿波罗母子三人--从母亲怀孕开始害、阿波罗还有一位孪生姐妹。吉人自有天相,阿波罗成功降生、成功长大,最后上门寻仇,且大仇得报。巨蟒就是皮同。

   《蒙面的女人》安东尼奥.科拉迪尼(Antonio CORRADINI   1668~1752年)站在这座雕像前必须屏住气息,担心拂动她的衣衫而冒犯她。石雕竟然如此透明!

   《皮亚特.斯泰奇尼墓碑》打动人心。墓碑上的男孩头像是墓碑的主人,他的母亲在墓碑前抱着他的头像哭泣,墓碑旁的个小天使也在哀伤地抹泪。


    《迪尔克》(Dirce),作者巴尔托利尼(Lorenzo Bartolini,1777-1850)。作于1834年 。

由于时间关系,北欧部分割爱了,上二层参观绘画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