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天士用药少,少得精辟!

 中医药方便 2019-04-09

叶氏案语中,分析病机重视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阴阳以及六淫、七情、疫疠、饮食、劳倦、痰饮、外伤、虫害等。其中论述脏腑,喜用三阳三阴称谓,如厥阴、阳明、太阴等尤多。

叶氏案语在分析病情的同时,往往阐发医理。这些医理大多是他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创见,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对学术有重要的贡献。有时信手写来,洋洋百余言,实似一篇专题论述。他善于将原有的理论概念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并补人新的内容,释疑解说,发人深省,十分珍贵。

〔叶天士医案存真原文〕

留热未清,营液已耗,

但论清邪,恐神索气夺;

腻滞阴药,防余热痈疡。

议理心之用,亦清补之意。

处方

人参 麦冬 竹心 淮小麦 

〔彭宪彰疏注〕

案首言“留热未清”,知前证之大邪已去;言“营液已耗”, 知证见心烦,必舌红少苔。

如见留热未清,遂用芩、连、知、膏之类以清邪,恐余热虽去,而神气反被寒凉之药所劫夺矣。

如见营液已耗,便用腻滞阴药,如二地、阿胶之类以填阴,恐余热反被胶黏之药所痼蔽, 必使痈疡顿起矣。

《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说:“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仲景此条,诚开后世医生治热病后清补之一大法门。

叶氏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法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加减化裁而成此方, 以理心之用,治留热未清、营液已耗之证,真合拍也。

〔方解〕

此乃手太阴、少阴经之药。

本方即竹叶石膏汤去半夏、石 膏、甘草、粳米,以竹心易竹叶,加淮小麦而成。

亦即《备急千金要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去五味子,加竹心、淮小麦而成者。

因竹叶石膏汤乃治伤寒解后,元气未复,余邪未尽,胸中留饮,是以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之证,故用竹叶清烦热,人参、麦冬补胃中津液,半夏蠲饮降逆,石膏清胃热,甘草和中,粳米助胃气。

因生脉散乃治夏月热伤元气,肺中气液俱亏,是以气短倦怠、口渴汗多、脉虚而咳之证,故用人参补肺中元气,麦冬清心泻热,五味子敛肺止汗。

今本案既不同于以上两证,故不用竹叶石膏汤与生脉散全方。因留热未清,故只用竹心之苦寒泻火以清心;因营液已耗,故用人参、麦冬、淮小麦之甘寒补阴而大生津液。药虽简,然用之以治本证,或可免神索气夺、余热痈疡之患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