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小瞧旅行指南,那是一部与真实世界相遇之书

 叶老师YP 2019-04-09

以下内容选自《旅行与读书》

詹宏志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6.08

书呆子相信凡事书中都有答案,在旅行一事也不应有例外,所以他们通常会以一本书或几本书作为旅行的依据,我当然也是这种人。我总会在出发前拍拍我的书包说:“When I travel,I always arm with a couple ofbooks.”

不是吗?当我四处行走之际,“我总有几本书防身”。我读着书本,有时候我循书中线索走进陌生城市的僻巷酒店或黑暗城区餐厅,并不特别感到害怕,因为我知道我有“某位知识丰富的友人”与我相伴,我其实并不孤单。

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者”,你只是一位“追随者”。所以说,岂止是读书“防身”,我几乎可以说,“have book,will travel”。

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常常是因为书中所述的某件事,触动你前往某处的动机,特别是如果你有一个“众人无法理解的目的地”,常常是因为你读了一本“冷僻的书”的缘故。

我曾经来到靠日本海,离能登半岛不远处一个荒僻的小渔港,来到一家可以投宿的“鱼料理餐厅”,这个地点在任何旅游书里都找不到,原因就是我有一次在一本日文旅行杂志里看到一则读者来信,提到这家令他终身难忘的餐厅,他的赞叹口气不知怎地就触动了我,后来有机会制定前往附近地区旅行的计划时,就有“某种理由”使它突然转弯,成为后来那样的蛇行曲线,我和我的朋友也因而得到另一个终身难忘的经验。

没错,读书开启了一场旅行,我们甚至运用书本“想象一场旅行”,我指的就是我们参考各种书籍来计划旅行的时候。书中有各种数据和提示,告诉我们此处如此,他处如彼,这家餐厅有难忘的滋味,那家酒店有独特的风情……我们乃从中挑选心之所向,因而有了一场旅程的构想。

然后,如果我们计划成真,有幸成行,我们也通常带了书本出发去旅行。带着书本去旅行,有时候是为了打发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无聊时光”,譬如长程飞行时或困居车站时,手边如果有一本不用大脑的通俗小说,时间会流动得更快一些。

但这些是作为“伴侣”的书,就像“咖啡伴侣”(coffemate)一样,本身并不成就一场旅行。另外有一些书则“任重道远”,因为它们要负起“指导”旅行的责任,它们提供信息与建议,供你检索与参考,它们是所谓的“导游书”,也就是特殊的书本类型:“旅行指南”(travelguide)。

我们旅行总是带着一本或几本旅行指南,虽然不限是哪一种形式或体例,总之,旅行中有一些书是预备用来“验证”或“兑现”之用。它将是我说的与“真实世界”相遇的书,也就是描述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要面对面的时刻。

这些兑现时刻,决定了你将“由书所成”还是“为书所毁”,决定了你对“真实世界”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你旅行历程的幸福与否……旅行时随身必备的“旅行指南”,并不一定每次都安全护送你抵达彼岸。

有一次,在瑞士旅行来到因特拉肯(Interlaken)时,我被随身携带的旅行指南书中的一段话吸引着了,它说:“全瑞士最美丽的景致出现在少女峰区域,人们的注意力太常聚集在当中的三个巨峰:少女峰(Jungfrau,4158 米)、僧侣峰(Monch,4099 米)和艾格峰(Eiger, 3970 米),但闪闪发光的皓首雪峰只是一半的真相,邻近山丘与溪谷以绿色、棕色、金色交织而成的景色其实更为美丽……”

我读到这段话停了一下,因为我读到的“言外之意”是,只知道游览少女峰的旅客并非真的“行家”,懂得在“邻近山丘与溪谷”寻求旅游目的地的人才真正懂得这个区域的隐藏之美。怎么办?照这样说,我也即将变成一个“外行人”,因为我虽然此行并无计划,但前一天从瑞士、意大利边境的卢加诺(Lugano)湖畔来到此地,本来正是为了搭乘登山火车上少女峰,现在我可踌躇了。

我赶紧在书中继续寻找“邻近山丘与溪谷”的资料,发现了一段语焉不详的话,它说:“在那里可以搭乘齿轨火车(cogwheel train)直上标高 2001 米 的 施 尼 格 普 拉 特(Schynige Platte),此 处 景 观 开 阔, 是 远 眺 三 高 峰 最 佳 观 赏 点, 并 有一所种植五百多种花草的高地植物园(门票三瑞士法郎)。

在这样的高度,许多花卉都到六月、七月才开始盛开。有一条绝佳的健行路线可从此出发,前往弗尔峰(Faulhorn,标高 2681米),再经巴哈湖(景色如画,许多旅行画片以它为景),最后可达菲斯特(First),单程健行约需六小时,菲斯特山区有缆车可直抵山下的格林德(Grindel),并有路线巴士接往格林德瓦森林(Grindelwald)……”

虽然线索不多,但我已经相信这是比直上少女峰更有意思的旅程,六小时脚程听起来对我也还游刃有余,花一天时间爬山走路也比较像是来到这个“千山之国”该做的事,我当下就做了决定。

我把大背包寄存在因特拉肯火车站的 Locker 里,掮上一个能收纳过夜所需的中型背包,兴致勃勃地向施尼格普拉特出发。搭上齿轨式登山火车,火车咬着齿轨,爬上坡度陡峭的山路,木制的车厢嘎嘎作响,经验颇为有趣。

抵达施尼格普拉特时,时间还早,才八点钟,我与同伴先去参观高山植物园。不知是时间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园内人踪罕见,我们两个人东逛西看,只见花草鸟兽,不曾遇到其他游客,连管理工作人员也渺无所睹。

出园之后,我看时间不到九点,心想六小时的健行时间绰绰有余,如果我们脚程正常,应该在下午三点不到即可抵达缆车所在地,也许傍晚以前我就有机会到达格林德瓦森林,再来寻觅住宿之处应该不难。

我们追随山上的指标由西向东行,这里空气新鲜,景色怡人,在此地健行显然是很好的休闲活动。走了一小段路,木制指示牌消失了,路标就直接用油彩写在石块上,路也变狭窄了,健行者慢慢自然形成一列单人的蜿蜒曲线。

这时一位高大健硕的女子靠过来,微笑问道:“Guten Morgen(早安),你们往哪里去?”

我连忙答礼:“Guten Morgen,我们要健行,预备走到菲斯特。”

这位友善的妇人从头到脚把我打量了一下,迟疑一会儿,欲言又止,她挥挥手上成双的登山手杖:“你需要手杖吗?我可以给你一根。”

我说:“非常多谢,但我想我这样可以的。”

她看了一下我的同伴:“也许你的夫人需要一根手杖。”

我说:“她和我一样,很会走路,谢谢你的好意,真的。”

这位脸部线条刚毅、戴着运动墨镜的高大金发女子拘谨礼貌地点点头,挥挥手向我们告别,转身离去,她健步如飞,不多时,她已经离我们有好一段距离了。

我远眺她的背影,心里觉得不祥,因着她的提醒,我才注意到其他健行者的穿着与装备都与我们不同。拿这位女士来说吧,她头上戴着毛线帽,脸上戴着防紫外线墨镜,身上穿着雪衣夹克,脚上穿着厚重的登山靴,手上还拿着一副登山手杖,杖尖还有一个圆圈圈。如果没有认错,我在书上看过这种手杖,它是雪地登山用的装备。但现在是盛夏的七月天呀,我们不是只要在山上“走一走”(take a hike)吗?

我看看我自己,上身一件马球衫,下身一件牛仔裤,脚上踏着休闲型皮鞋,背上有个行动时略嫌太大的软背包,我的服装让我看起来比较像是在城中游览的观光客,作为登山客就有点逊了。但人在路途,总不可能样样如意呀!

那些装备齐全的健行客已经走远,我们已经落单。事实上,这条路很快就走到山脊棱线上,右边远方就是少女峰等三巨峰的连峰全景,山头覆盖着皑皑白雪,气象开阔,雄伟壮丽。左边远处是不知名的山峰,山势较矮,但山形妩媚,一片翠绿,也是赏心悦目。

山路两旁,尽是碎石,碎石中有杂草与白色小花破土而出,紧贴地面,不畏山风。两侧往下陡坡之处,绿草连绵,间或有棕红色或黑白相间的牛只在绿茵中吃草,它们脖子挂着巨大的牛铃,移动时铃声清脆,悦耳动听。

这时候,轻风徐来,略带凉意,鼻腔中都是草香,觉得仿佛身在仙境。或者不是仙境?我又没去过仙境,不知仙境是什么模样。但此情此景,至少说身在“风景卡片”中绝无疑问。所以,一刻钟之前,一位陌生女子捎来的奇怪问候,已经被我忘在脑后。

一面走在高山上,一面看着遍山漫野愈来愈多的绿草地与小白花,心情十分舒畅。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些到处可见的小白花,不就是德奥民谣里的 edelweiss 吗? edelweiss 这种菊科的薄雪草,遍生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岩石间,此刻我们正在阿尔卑斯山区,行走在小白花的故乡,而小白花未曾预告,一下子就满坑满谷地冒出来,让人毫无准备,也喜出望外。

我们走了约莫一个小时,本来还可以看见一些远方前行的健行客身影,但现在我们转进了一个感觉像山谷的地方,太阳一下子被高山阴影所遮,变得阴暗凉爽,也比较狭窄局促,视线变得不开朗,也看不到其他人踪了。

可是再一个转弯,眼前出现的景观可把我吓傻了。我们大概是走到了山的背阳面,虽然已经是仲夏的七月,眼前出现的是一整片未融的雪坡,白花花覆盖了山面与山路。走在前面的健行客此刻又能看见了,他们正走在雪坡上,山的坡度极陡峭,山路此刻只是雪地上一个个踩出来的脚印,健行客走在山坡上像是白色雪坡上一个个黑色剪影。

那脚印踩出来的山路旁,是一路直下数百米的山谷,最底下则是淅沥声响的溪涧,只要一个失足,你就要滚下几百米,撞上各种巨石,最后则落入那些雪水融成的溪谷之中……

阿信说

正如詹宏志所言,我们诞生之际时空已定,这个人生也就跟着注定,还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扩大实体世界与抽象世界的参与,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