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团养老体验记

 微微传奇 2019-04-09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踏青的好日子。

  在杭州余杭区瓶窑镇港东村有十多位老人,每天都会举办一场“春田花花老友会”,或站在油菜花田边拍照,或一起爬上附近的山坡登高望远,或在野草间寻找艾草、香椿、马兰头这些春日的自然馈赠。

  看似“老友”的他们,其实一年多前,还只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相聚在这个小村子里,是因为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抱团养老的“招募启事”。

大house里的孤独感

  今年80岁的朱荣林和老伴王桂芬是抱团养老的“团长”和“大管家”。原本住在市区的老两口退休后想回农村生活,儿子便在老家为他们造了一栋三层小别墅和独立小院,院子口有一方像屏风一样的巨石,内部则是种满梨树、柚子树、桃树等果树以及错落有致的植物,沿着石板小路走到后院,可以看到一片鱼塘和半亩小菜园,菜园的一侧是鸡舍。

  “建的时候,儿女、亲戚朋友都说,周末要来玩,每个人都说要留间房。”朱荣林说,出于这样的考虑,每个房间都配有独立的卫生间,让大伙来小住时生活方便。

  然而大house建起来后,儿女们只有周末来这里吃饭,亲戚朋友们也只有春秋天偶尔来玩玩,平时大部分房间都空着。

  在大得能听见回声的房子里,老两口住着越来越寂寞,吃饭也常拿剩菜或速冻食品应付。

  朱荣林退休前是中学英语教师,一天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美国有老人抱团养老的信息,受到了启发。“他们是凑钱买一栋房子或者租一栋房子住在一起,我这儿有现成的地方,各种设施齐全啊,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朱荣林说。

  于是2017年5月,老两口就在杭州一份都市类报纸上,发布了招募信息,邀请志同道合的老人到他自家别墅抱团养老,房租在1200至1500元左右。伙食费、水电费另算,要求合住者无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生活能自理等。

  没想到这个尝试性的做法,很快就得到100多对老人的响应。老两口像面试官一样,先筛选简历再电话沟通,最后面试选拔出6户11位老人。

结伴生活,用热闹排遣寂寞

  摸着石头过河的抱团养老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原本是陌生人如今同在一个屋檐下,朱荣林老两口还制定了一份《结伴养老协议书》,涵盖了爱护设施、和睦相处、值日规定、作息时间等条款,入住的老人都需要签订这份协议书。

  住在这里的老人不少都是文艺积极分子。68岁的蒋一纯退休前是一位电视编导,喜欢唱歌的他房间里放着一个乐谱架,上面夹着歌谱,刚开始他不知道这里的老人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只是在房间对着窗外的大树练声,后来发现同住的老人中也有声乐爱好者,两人就渐渐约着一起在阳台唱歌。

  好歌还有舞来配。每天晚餐后客厅里的“歌伴舞”也成了“固定节目”,老人们唱唱跳跳既锻炼身体,还丰富了生活。今年2月,曾经在文艺团队里工作的钱珍也成为抱团养老的一员,和她的闺蜜王荷花一起住。

  两位单身的阿姨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在儿女支持下结伴养老。多才多艺、性格开朗的钱珍入住后,成了团队里的“开心果”,今天扮媒婆、明天唱越剧,有她在的地方总是欢歌笑语。

  而下午则是另一个“固定节目”——麻将时间。午饭后老人们都会到二楼的麻将室“抢占”位置,两个麻将桌几乎每天都“开张”。“活动手指、锻炼脑力,有时一边打麻将还一边聊天拉家常,都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了。”钱珍说。

  协议书里有一项条款要求每户家庭每天轮流值日,帮助厨师买菜及打理餐饮。早上7点,轮值家庭的王荷花从客厅的衣架上取下买菜小包,小包里放着200元菜钱,“这是用来今天买菜的,看包里剩下多少钱记个账,‘大管家’王大姐会把余钱拿走,再重新放进200元。”

  王桂芬说大家年纪大了,出去买菜细账记不住,“这种方式比较方便,我们也都互相信任,抱团养老信任是很重要的。”

相聚容易相处难,下一站去哪儿?

  有人来有人走,在近两年的抱团养老尝试中,陆陆续续搬走了四五户家庭,但也会有人来“补空”。

  其中一户搬走的金阿姨是身体原因离开的。一天,金阿姨去阳台晾晒衣服,不慎摔跤,小腿骨折,老人们迅速上楼,把她送进市区医院,后来在珠海的女儿把金阿姨接到广东养伤。

  这件事情让老人们看到一丝隐忧,在这个自愿自主成立的非营利养老小团队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如何处理和判定责任?虽然入住前会签署“免责书”,但老年人一旦出事,子女会不会追究同住的伙伴?加上小别墅距离杭州市区30多公里,附近的区级医院是否能满足老人的一些紧急需求?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小摩擦、小矛盾也在所难免。最初没有实行分餐制,有人提出不卫生,随后就改成分餐制,老人们夹菜时用公筷,然后放到各自碗里,餐后消毒。

  “牙齿都有磕到嘴唇的时候,更何况是生活背景都不尽相同的老人。”快言快语的蒋一纯说。

  比如夏天,有些老先生穿着短裤、赤膊躺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女士们会觉得不太雅观;冬夏用空调时,有人抱怨电费太贵,让大家尽量少开空调……

  “关键还是相互体谅,多多包容,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开心生活,而不是为了找茬。”朱荣林常常做“和事佬”的角色。

  抱团养老的参与者们都很清楚,小别墅只是他们的一个“快乐驿站”,等到年纪再大一点、各种疾病缠身时,肯定无法继续待在这里,是回到城市跟儿女一起生活还是去养老院,他们也不知如何选择。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朱荣林夫妇,80岁的朱荣林是目前养老团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走路已经有些晃晃悠悠的他不知道,能继续在这里经营多久。如果没有了“团长”和“大管家”这两位主心骨,抱团养老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