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贤德让众人佩服,连丈夫都后悔当初的选择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明朝初年,皇帝和皇后的关系都非常融洽。第一个做出表率的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他们历经了艰难困苦,相互扶持,相濡以沫。随后的建文帝朱允炆和马皇后的关系,也非常不错,只不过因为特殊的原因,他们的故事没有那么耳熟能详。

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关系,不逊于朱元璋和马皇后,明成祖甚至为了徐皇后的绝对地位,在皇后生前从没有册封一位妃子。即便是明仁宗和张皇后,相处得也很不错,只不过这一切在明宣宗时期改变了。

明宣宗朱瞻基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特殊的喜爱。他的父亲朱高炽长得非常肥胖,连走路都要人扶,就更不用说上马打仗了。因此,朱棣一度甚至考虑废掉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就是因为朱瞻基的原因,朱棣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且封朱瞻基为皇太孙。

对于朱瞻基的婚事,朱棣也是非常上心,他打算找一名像徐皇后的好女子,成为自己的孙媳妇,也成为帝国未来的皇后。因此,他甚至命令自己的亲家母,也就是明仁宗的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去帮物色好人选。

彭城伯夫人自己是河南永城人,自然就从同乡入手,千辛万苦寻找到永城县的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孙氏当时刚十岁出头,长得非常漂亮,也非常懂礼节。朱棣一看也很满意,因为年纪太小,便将其养在宫中,顺便也和朱瞻基培养感情。

然而,当朱瞻基大婚时,司天官却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候选女子之中,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胡善祥才有大富大贵之相。朱棣特意召见了胡善祥,感觉也很满意。于是,他下令,还是让胡善祥做太孙妃,而让孙氏做了妾室。

其实,胡善祥和孙氏,都是心地纯良,规规矩矩的好女子,如果没有这一番经历,也许过着相夫教子,与世无争的日子。但是,两人经过这种折腾,成为了天然的情敌。这种裂痕,是什么补偿也无法弥补的。

作为朱瞻基,他心中更喜欢明艳动人又和自己相识更早的孙氏。但是,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他根本没有自主发言的权力,更何况做出这个决定的,是连江山都要传给他的祖父。他只好默默承受这一切,并没有做出什么举动。

然而,还有一个人非常不服气,那就是将孙氏物色入宫的彭城伯夫人。无论是朱瞻基当皇太孙时,还是在当皇太子的时候,她都向自己的女儿,也就是朱瞻基的母亲张皇后鸣不平。她认为孙氏就是应该成为嫡妻,而胡善祥根本不配享有这个地位。幸好张皇后是一位极明事理的女子,他看到了胡善祥的忠厚善良、举止端庄,对母亲的话只是一笑置之。

明仁宗在位仅仅十个月就驾崩了,皇位如愿传给了朱瞻基,胡善祥也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而孙氏则成为了贵妃。按理来说,名分已经完全确定,并没有什么好争议的。然而,胡皇后却只生下了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两个女儿,而孙贵妃却在宣德二年生下了朱祁镇。

这是三十多岁的明宣宗当时唯一的儿子,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这让他更加宠爱孙贵妃,而且下定决心要废除胡皇后,将孙贵妃扶正。尽管当时的贤臣很多,但明宣宗的理由很充分:胡皇后有病,看样子也生不出儿子了,那皇位还是得传给长子,母凭子贵,孙贵妃不当皇后,谁能当皇后?

这件事毫无转机,任何人没有充足的理由劝说明宣宗。就在第二年,朱瞻基让皇后自己表态多病,辞去后位,并将孙贵妃立为皇后。品德高尚没有任何过失的胡皇后,去掉尊号之后,被迫在长安宫做了一名道姑,法号静慈仙师。

宫廷内外都知道胡皇后的委屈,特别是明宣宗的母亲张太后,非常同情自己儿媳的遭遇。她经常邀请胡皇后到宫中小住,并在宴会之上,安排她坐在孙皇后之上。看起来善意的决定反而加大了两人的裂痕,孙皇后为此经常大发脾气。

其实明宣宗后来对此也流露出悔意。《明史》中记载,在他执政的晚期,也对这件事发出了解释:只怪那时候太年轻!(此朕少年事)

作为失势被废的皇后,胡皇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幸好张太后心地纯良,护她周全。不过当张太后去世之后,这位女子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她郁郁寡欢,最终也在第二年抑郁而终,当时以嫔妃之礼下葬。后来朱祁镇在钱皇后的劝说下,才恢复了她皇后的尊号,不过对于这位无辜的女子来说,这又能弥补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