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师大版4、5、6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归纳

 昵称40987966 2019-04-09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

1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

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3、小数的组成:

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

①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 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④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计数单位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6、小数的读写:

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

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纯小数和带小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① 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低级单位单名数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② 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数部分)。

③ 其他改写方法:

单名数互化:

a.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

b.高级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

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互化:

抄相同,改不同(同单名数互化方法)。

如:3米2厘米=(   )米。相同的单位米,抄在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3;改写不同:2厘米÷100=0.02米(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④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①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② 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按照题目的要求按顺序排列。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12、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

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① 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②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例如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

15、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将数位要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定要把“0”去掉。

2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① 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② 按平面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③ 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不稳定性)的特点。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① 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本质特征: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② 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① 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②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已知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的长度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小于两边只差。

③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④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⑤ 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⑥ 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⑦ 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5、四边形的分类

①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②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a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b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c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e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①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②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可以说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也可以说是求这个小数的整数倍是多少。

如:2.3×5表示求5个2.3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3的5倍是多少。

2、乘法的变化规律:

①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

②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③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缩小a×b倍。

3、积不变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

4、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

③ 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④ 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5、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

③ 看积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 c)=a×b a×c

                     a×(b—c)=a×b — a×c

7、积的近似数:

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 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

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①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1/100 、 1/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② 小数点右移,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小数点移动完后,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

小数点左移,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若整数部分没有数,用“0”表示,若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应把末尾的“0”去掉。

③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④ 积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

⑤ 比较大小:

① 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它本身。例如:6.5×1.5>6.5

② 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它本身。例如:6.5×1=6.5

③ 一个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它本身。例如:6.5×0.9<6.5

4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练习题

一、用心填一填。

1、0.28×0.06的积是(    )位小数,5.5×9.4的积是(    )位小数。

2、0.75扩大100倍是(    ),0.052扩大(    )倍是52。

3、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4、两个因数的积为2.85,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

,那么所得的积是(      )。

5、(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8.6,移动后缩小到原来的(    )。

6、5.2的计数单位是(     ),不改变大小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      )。

7、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8、5千克30克 =(   )千克    8.2米 =(   )米(   )分米

9、在(  )里填上“>”“<”或“=”。

2.75 × 1.02(  )2.75            0.98 × 0.98(  )0.98

1.8(  )1.8 × 0.8                 0.26 × 1(  )0.26

1.4×1.1(   )1.4               2千米 56 米 (  )2.56千米

10、整数部分是0的最小一位小数与整数部分是的0最大一位小数的积是(    )。

11、0.8×5表示(       )个(       )的和是多少。

二、细心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三角形越大,内角和越大。                       (     )

2、15乘一个小数,积一定比15小。                   (     )

3、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     )

4、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直角梯形具有稳定性。                             (     )

三、精心选一选 (10分)

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A、1      B、十分之一     C、一百分之一      D、0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只能选(       )。  

A、80厘米     B、90厘米     C、10厘米   D、110厘米

3、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360°     B、180°    C、90°   D、不能确定

4、大于1.5小于1.7的小数有(     )。

A、1个     B、9个       C、0个    D、无数个

5、下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直角梯形    C、长方形    D、四边形

四、考一考你的计算能力。 

1、直接写得数。

70×0.01=      2.515×10=       1.1×0.4 =        10 0.3 =    

6.5×0.2=      0.1×0.01=       0.87-0.6=        1.7×3 =

3、用竖式计算

1.24×1.5=      3.2×1.8=          4.2×1.01=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78×7.2+0.78×2.8             1.25×17×8     

5.6×4.5-4.6×4.5             6×(3.08-0.14)

五、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六、解决问题我能行。

1、一条水渠长68.55米,另一条水渠比它长25.48米,两条水渠共长多少米?

2、每千克橘子6.25元,妈妈买了14千克橘子,付出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分别长7厘米和2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一辆客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85千米,全程用了6.5小时,求从甲城到乙城的距离?

5、梅花鹿高1.34米,长颈鹿的身高是梅花鹿身高的2.5倍还多0.82米,长颈鹿的身高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1、四 一  2、75  1000  3、锐  直  钝  4、28.5  

6、0.1  0.001  7、80° 37  8、5.03 8 2  

9、> < > = > <

10、0.09  11、5  0.8

二、×  ×  √  √  ×

三、B  A  B  D  B

四、1、0.7   25.15   0.44   10.3   1.3   0.001   0.27   5.1

2、1.86   5.76   4.242

3、7.8   170   4.5   17.64

五、略

六、1、68.55×2 25.48=162.58(m)

答:两条水渠一共长162.58米。

2、100-6.25×14=12.5(元)

答:应找回12.5元。

3、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另一条边长度为7厘米。

7 7 2=16(厘米)

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厘米。

4、85×6.5=552.5(千米)

答: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552.5千米。

5、2.5×1.34 0.82=4.17(m)

答:长颈鹿的身高是4..17米。

期中复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可下载!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1、复习三年级下册知识: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的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方法要灵活处理,可以:

(1)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

(2)也可先计算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后,再进行通分的;

(3)也有先部分进行通分,算出部分的结果后,再第二次通分的。

注意:具体的题型具体分析,尽量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补充知识点: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见下图:


4、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来得到。

注意:对于某些分数也可以将它化为分母是10、100、1000之类的分数然后再直接写成小数形式。例如:

5、常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1、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顶点

个数

个数

形   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正方体

8

6

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2

长度都相等。

  注意: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宽 高)×4  或者  长×4 宽×4 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长 宽 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宽-高

正方体:棱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2

3、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并以此来判断。

正方体展开规律(四类)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4、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 宽×高 长×高)×2

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5、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有两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法一: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再加到一起

法二: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例如:如图,4个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解:首先应找出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如果用法一的方法来找:3 1 2 3=9(个);

如果用法二的方法来找:从上面看有3个面,从右侧面看有2个面,从正面看有4个面,共有3 2 4=9(个)。

     因为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积=10×10×9=900(厘米2

             答:露在外面的面积一共是900平方厘米。

6、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列表法来找规律,例如: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比起整数乘整数的意义,它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

(1)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是求一个整数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整数计算方法:(1)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2)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3、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 。
4、分数分数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计算结果必是最简分数。

5、比较分数相乘的积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1)真分数乘:积小于每个乘数;

(2)真分数假分数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6、认识单位“1”: 也称整体“1”, 把一个完整的量(比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可记为“1”。

例如:教室里男生人数是总数的:把教室里的总人数当作单位“1”;

      教室里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把教室里的女生人数当作单位“1”;

注意:要找出被当作单位“1”的量,必须首先找到“关键句”,就是有“分率(后面没带有单位的几分之几)”的句子。这样的句子结构往往是:占”(或“是”、“相当于”、“正好”等)谁的几分之几,其中“的几分之几”左边的“谁”就是单位“1”。因此,这个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找单位“1”就是看“的”字左边的量

7、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分数,所得乘积小于原数(简称:小小

一个数乘以大于1的分数,所得乘积大于原数(简称:大大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2、常用单位 :体积单位:米(m3)     分米3 (dm3)        厘米3 (cm3

              容积单位:升(L)       毫升(ml) 

    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作单位;

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单位换算:(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

(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

  可以概括为:小化大除一下,大化小乘一下)

1米3=1000分米3       1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1升=13    1毫升=1厘米3


单名数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单名数:由一个数和一个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复名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及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复名数

复名数化为单名数:8米320分米3=8020分米3=8.20米3

单名数化为复名数:3800毫升=3升800毫升    25.7立方分米=25立方分米700立方厘米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3

 补充: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S×h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4、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如:长方体的高=体积÷÷

5、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将不规则物体投入有一定量水长方体容器中,测量长方体的长和宽以及水位升高了多少,然后把数据代入到长方体的长×宽×水位升高高度中,即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方法二:将不规则物体投入装满水容器中,将溢出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量长方体的长、宽以及水位高度,然后把数据代入到长方体的长×宽×水位高度中,即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归纳(附期中测试题及答案),可下载!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 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 2S底   或      S表=2πrh 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 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V=1/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²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 求比值;

(2) 化简比;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5、 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方程求未知项的值。如x:6=2:8,可以先写成8X=2×6 ,再解方程。

6、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它没有计量单位,也不能是一个具体的数。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7、 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8、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图上距离直接乘(除以)缩小(放大)的倍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一定注意结果要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9、 前项为1的比例尺即缩小比例尺,就是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画在图上,所以求图上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除以缩小的倍数。也可以直接用实际距离乘比例尺。一定注意单位的换算。

10、 求比例尺就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单位不同要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11、根据比例尺画图时,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

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即可以画出相应的平面图,最后再在平面图上标明比例尺就可以了。

1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

图中的各边与实际中相对应的各边的比相等。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一样,不会改变。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平移、旋转、轴对称。

2、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3、旋转三要素

(1) 旋转点: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就是旋转点。

(2) 旋转方向: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的方向称为逆时针方向。

(3) 旋转角度: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的夹角。

4、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5、图形旋转的特征: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6、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1、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3、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4、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5、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6、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7、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8、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练习题

一、填一填。

1. 4.6m2=(   )dm2    7.08 L=(   )mL

7.05 m3=(  )m3(  )dm3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64 cm3,圆柱的体积是(    )。

 4.一个底面周长为12 cm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  )cm,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cm2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A,B两地相距140 km,画在这幅图上应是(  )cm。

 6.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数和应出勤人数成(  )比例;圆的直径一定,圆周率和周长(  )比例。

 7.一个半径是5 cm的圆,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2

 10.把一根圆柱形木料沿圆截面截去3 cm,表面积减少18.84 cm2,那么截去部分的体积是(  )cm3

 1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 cm和3 cm,以4 cm的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    ),体积是(    )。

二、判一判。

 1.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午时除外),竿高和它的影长成正比例。

(  )

 2.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成正比例。    (  )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这个底边上的高成正比例。(  )

 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

 6.圆柱的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三、选一选。

 1.将一个棱长为4 dm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积是(  )dm3

A.50.24    B.100.48    C.64    D.200.96

 2.一个机器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图纸上长度的1%,该图纸的比例尺是(  )。

A.1∶100    B.100∶1    C.1∶10000   D.10000∶1

 3.如果把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就(  )。

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扩大到原来的6倍    D.不变

 4.用4,8,12,24组成比例,不正确的是(  )。

A.8∶12=24∶4    B.4∶8=12∶24  

C.12∶4=24∶8    D.24∶12=8∶4

 5.(  )中的两个量不成正比例。

A.在同一个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一箱苹果,吃掉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

C.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高和体积

D.订阅某期刊的份数一定,单价和总钱数

6.用两根完全相同的圆柱形木料分别做成右图中甲、乙两个模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甲和乙的体积相比(  )。

A.甲的体积大  B.乙的体积大

C.甲和乙的体积相等   D.无法比较

四、算一算。

 1.解方程。

2.按要求计算。(单位:cm)

(1)求体积。                 (2)求表面积。C=6.28

五、操作题。

 1.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2.将图形B向右平移6格得到图形C。

 3.以直线m作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D。

 4.按2∶1放大图形A,得到图形E。

六、解决问题。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是4 cm,乙、丙两地距离是7.2 cm,已知乙、丙两地实际距离是36 km,求甲、乙两地实际距离。

 2.某工程队铺设输油管道,每天铺设24 m,60天可以铺完,如果每天多铺6 m,多少天可以铺完?

 3.一个底面半径为10 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有水,把一个底面半径为5 cm的圆锥形铅锤浸没在水中后,水面高度上升了1 cm,且没有水溢出,铅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甲、乙两地相距8000 m,小刚和小强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小刚和小强的速度比是4∶3,小刚到达乙地时,小强离乙地还有多少米?

 5.A,B两城相距240 km,四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从A城到B城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情况如下表,请把下表填写完整并回答问题。


轿车

豪华大客车

货车

自行车

速度/(km/h)

120


60


时间/h


3


12

(1)不同的交通工具在行驶这段路程的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

(2)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3)如果轿车要2.5 h行完全程,那么每时应行驶多少千米?

6.下图是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圆柱形油桶(接头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体积。

参考答案

一、1.460 7080 7 50 2.6 2 15

3.48 cm3 4.12 144 5.3.5

6.正 不成 7.1256 8.9∶10

9.正 反 10.9.42 11.圆锥 37.68 cm3

二、1.√ 2.√ 3.√ 4.× 5.× 6.×

三、1.A 2.B 3.A 4.A 5.B 6.C

四、1.略

3.14×(6÷2)2×8=226.08(cm3)

37.68+226.08=263.76(cm3)

(2)6.28÷3.14÷2=1(cm)

3.14×12×2+6.28×5=37.68(cm2)

五、

六、1.解:设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x km。

x∶4=36∶7.2 

x=20

答: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20 km。

2.24×60÷(24+6)=48(天)

答:48天可以铺完。

3.3.14×102×1=314(cm3)

答:铅锤的体积是314 cm3

4.8000÷4×3=6000(m)

8000-6000=2000(m)

答:小强离乙地还有2000 m。

5.80 20 2 4

(1)路程是240 km这个量没有变。

(2)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一定。

(3)240÷2.5=96(km)

答:每时应行驶96 km。

6.8.28÷(1+3.14)=2(dm)

3.14×(2÷2)2×(2×2)=12.56(dm3)

答:这个油桶的体积是12.56 dm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