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喆同学在云南时,米妈忧心忡忡地给我分享了一个新闻。 韩国首尔,有一家专门为儿童提供美容服务的美容院。 在这里,4岁到10岁的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化妆、美甲、做头发、皮肤护理…… 店里为孩子提供的化妆品不亚于某些妈妈的化妆台,擦着口红敷着面膜抹着指甲油的小女孩随处可见。 除了看上去比妈妈们缩小了几号,她们的神态和表情都很自然。在还认不全化妆品上的文字的年纪,却已经在娴熟地使用着它们。 米妈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最近她发现4岁的女儿小米也开始“臭美”了。 米妈的化妆品都收纳在洗手间台面上,每天早上化妆,女儿小米就在一边洗脸刷牙。 之前小米对妈妈那些瓶瓶罐罐是不在意的,但最近小米总是看她化妆,有一次上幼儿园之前,小米还偷偷拿她的口红往嘴上擦,米妈问她擦口红干什么? 小米说,班上的谁谁谁就擦妈妈的口红,“她妈妈还给她烫头发了呢。”
一来二去,次数多了,米妈就有点担心: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关注起化妆的事情来,是不是不太好啊? 这不是米妈一个人的担心,很多妈妈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们的臭美基因,甚至不分男女。 朋友包妈4岁的儿子就曾经很认真地告诉她—— “妈妈我长大想当女孩,因为我喜欢擦口红”。
和我们的童年相比,很多妈妈都感慨这届孩子真不好带! 我们小时候玩泥巴丢沙包穿一双塑料凉鞋就觉得美得不行,而现在的孩子几岁就认识奥迪迪奥奥利奥,在“臭美”这件事上,更是远远走在了妈妈们的前面。 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像妈妈一样”,我们该阻止吗? 关于这件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孩子开始“臭美”了,没什么好慌的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多数情况没有禁忌,只有好奇。 我们小时候,很多人都有偷穿妈妈高跟鞋的经历,所以当孩子想偷偷涂你的口红时,没必要草木皆兵,她可能只是在模仿,或者单纯因为好奇。 毕竟,今天的孩子接触世界的方式和途径早已经突破了我们童年的全部想象:懂的多了,好奇心也就多了。
有的孩子天生喜欢拿着玩具针当医生,有的就喜欢化妆台小厨房,有的孩子喜欢用饭勺挖沙,有的孩子或许想试试妈妈的口红,兴趣本能之外,这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咱们需要注意,但不必慌张。 这是给孩子做美育的好机会 很多孩子缺的不是美,而是美育。 美育不是学画画、跳舞、钢琴,也不是拿一堆考级证书,美育是培养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孩子表现出对“美”的兴趣时,正是家长做美育的好时机,咱们可以带孩子看画展、看儿童剧、音乐剧、听音乐会或者各种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去看、去听、去理解,在每一件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眼光和喜好,让孩子学会真正的审美。
(来自孙俪微博) 在这个寻找美的过程中,不要把美育当成功利的教育。 孩子学画画、钢琴、舞蹈,不是为了当画家、成为钢琴家或者考舞蹈学院,而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会一个领域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气质与格调,并最终将成为一个有审美能力和品味的人。 在美育的过程中,除了别太功利,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家长不要有意制造氛围 什么叫“有意制造氛围”? 举个例子来说—— 一个做代购的邻居,朋友圈里各种化妆品手表包包,家里堆满了面膜小样瓶瓶罐罐,因为要宣传,她每天都要发试用化妆品的短视频。 有一天,她突然发了一段5岁女儿敷面膜的视频——小女孩儿经常看妈妈拍试妆的小视频,有样学样,慢慢学会拿着妈妈的面膜,口红,面霜玩。 邻居觉得好玩,也不阻止,后来干脆让女儿“出镜”帮她试妆。
妈妈的初衷只是好玩,但这种做法就是在有意制造氛围,是不太值得鼓励的。 试妆是妈妈的工作需要,但在孩子似懂非懂的年龄,妈妈对她的“认可”可能会造成孩子对化妆这件事的认知混乱。 另外,成人化妆品里的很多成分对孩子来说是有害的,不该让孩子一次次尝试。 给孩子树立“三观正”的评价体系 爱美与童真并非彼此对立,但今天的我们的孩子的确在面对更多与年龄不符合的评价和诱惑。 当化妆品成了孩子的新玩具,当浓妆艳抹的孩子成了“网红”,被责备的应该是成为“观众”的成年人。 很多时候,是外界和我们对美的评价、理解影响了我们的孩子。
当我们谈论的都是哪件衣服更漂亮、哪款口红更时髦、谁的打扮更入时的时候,又如何给孩子培养更深刻的审美观呢。 所以,我们要重新给孩子树立一个评价体系。 夸奖孩子时不要总说: “你真漂亮” “你真聪明” “你真帅” 而是应该具体说: “你今天对老师很有礼貌,真好” “你今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棒” “你上台唱歌没有紧张,给你点赞” 我们要用这样的评价,端正孩子的三观,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告诉孩子,你可以化妆,但要等到像妈妈这样长大以后。 告诉孩子,不要以貌取人,比起擦口红和敷面膜,得体整洁的衣着、礼貌谦虚的言谈、不俗的学识和善良勇敢的品格,这些才是让一个人更“美”的加分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