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不少,但是也由于饮食越来越好了,有些人也很喜欢吃肥甘厚腻之类的食物,长期以往便可能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与饮食方式具有相关性的慢性疾病,事实上患上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其实是糖尿病并发症,而糖尿病足便是其中并发症的一种。 1、足部溃疡腐烂 譬如可能会出现脚趾溃烂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血糖波动大,控制较差,导致脚趾等位置由于缺血产生了溃烂的问题。 当出现足部溃烂之时,通常有2种情况。一是干性溃疡,指的是皮肤颜色会出现变化,逐渐变成暗黑色,而且足部皮肤还会有干枯、龟裂、脱落的表现;二是湿性溃疡,足部一些组织出现缺血性死亡,同时还有高度溃疡、严重腐烂、分泌脓水的表现。 2、下肢麻木乏力 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病人的脚部动脉遭受了堵塞,引起长时间无法供应足够的血液,所以导致麻木的出现。另外,还可能会使足部的痛觉慢慢削弱或消失,导致出现痛感迟钝。 3、下肢肌肉萎缩 如果脚部长时间供血不足,导致缺血,营养也无法得到正常的补充,或许会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无弹性,而且还会有积累色素的症状。 4、足部痛感明显 如果是在糖尿病足中期,可能会有下肢刺痛、疼痛的症状,特别是足部在夜间睡觉的时候,疼痛感会更加的显著。 1、控制血糖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倘若血糖水平还未控制好,情况便会加剧,可能还会导致截肢,所以要重视血糖的稳定。 2、接受专业治疗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需要及时接受专业的医学治疗,譬如抗氧化治疗和改善微循环治疗,能起到减少足部麻木感和凉热感的作用,降低糖尿病足的出现。 3、调整饮食 在饮食方面最好保持清淡,避免抽烟喝酒,否则会加剧糖尿病足的病情。 4、穿搭合适的鞋子 鞋子一定要舒适型的,避免太小或太大,质地要软一些,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挤到足部,所以建议平时多穿柔软的旅游鞋和布鞋。 5、定时剪脚趾甲 以免过长的指甲会伤到脚趾,导致病情加剧 1、注意足部的保养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养好自己的足部,平时鞋子和袜子要尽量选择舒适一些的;小鞋、硬底鞋、高跟鞋等别再穿了;而泡脚水不能过烫,建议水温在35-38度最适合了,过后要及时擦干脚部的水分,减少细菌的滋生,脚趾甲也要定时剪。 2、注意足部的检查 如果有足部疾病的问题,建议每日都要注意检查一次足部,尤其是要加强检查脚趾间,检查有无畸形、胼胝、溃疡、肤色改变等。 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平时要避免吸烟,而且要积极的控制好血糖,增强自身的保健意识和对糖尿病足的了解。 以上便是关于糖尿病足的一些症状表现,护理方法以及预防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可以加深大家对于糖尿病足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