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用”的父母,才能教出“有用”的孩子

 花开半夏微凉风 2019-04-10

“废物。”

“这点小事都干不好,真没用。”

“你丢不丢人,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做的,再看看你。”

相信在小时候,你或许也听到过这样的话。或者你对自己的孩子也说过这样的话。

很多父母都认为这种中国式的打压教育,才能让孩子成才。

殊不知,这些带有负面性的话语,很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心理伤害。而且,在说孩子没用的时候,其实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狡辩与推卸责任:

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该怎么教会你应对,所以我只能指责你。

宋丹丹和儿子巴图曾一起参加某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宋丹丹对儿子是各种嫌弃,全程吐槽。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说:“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而当巴图为她生火做早餐,煮鸡蛋的时候,宋丹丹又一边奚落儿子,一边嫌弃他弄得灰尘漫天。

宋丹丹对待儿子巴图的态度和行为,展现了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问题:

总是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打压,辱骂孩子,而不是给他们正向的引导和激励。他们不懂的道理是:只有你“有用”,你的孩子才能“有用”。

meiyayibu | 作者

meiya(ID:OneStepUp)| 来源

生养孩子这两年多,我常常带孩子出去玩,和别的家长和孩子互动,说实话,我观察到很多中国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似乎就是为了去制造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我分享3个我经常看到,大人骂孩子“没用”的的例子。

越不懂得反思自己的父母,越容易责怪孩子

我女儿小巴掌一岁四五个月的样子就会自己荡秋千了,她屁股挨在秋千上,双手抓着身体两侧的秋千绳,双脚点地,一步一步后退,然后荡出去的时候同时屁股坐上去,自己一下又一下地荡秋千。

她拒绝甚至讨厌大人帮她推秋千。因为她害怕荡得太高,那样的刺激对她来说似乎太猛烈了,难以适应。

所以,每次荡秋千都是自己她荡,我在旁边看着她,只要保护她不受伤就好。

有一回,我们荡秋千的时候,来了一个妈妈,带着她两岁的儿子。孩子长得高高壮壮的。这位妈妈看了小巴掌会自己荡秋千,对我说,她儿子不会自己荡秋千,每次坐在秋千上都是一动不动的,等着大人推。

然后她对儿子说:“你看,妹妹这么小都会自己荡秋千,你这么大了还不会。你实在是没用啊!太没用了!”

后面那句“太没用了”说得语气分外重。

你永远不知道,被否认打压的孩子内心有多绝望 图/电影《狗十三》剧照

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就回应道:“我女儿也不是自己一开始就会的,而是大人有教她,她学了之后,慢慢练习,就会了,有一个过程。”

没想到她说:“他学不会的,他就是太笨太没用了。”

我在这个妈妈身上看到很多中国父母的影子,这类父母也是我的众多来访者普遍提到的自己父母身上有的问题:

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习惯打击、否定和贬低孩子,习惯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乔恩坦言自己一直被母亲打击和否定,很惧怕她

小巴掌之所以一岁多会自己荡秋千是因为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在她面前演示荡秋千的步骤,我一边荡秋千,一边讲解荡秋千的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应该如何操作,她需要注意什么以保护自己不要受伤。

然后,让她自己去尝试,鼓励她,对她说:“你可以试试看”“你做得很好,继续加油!”同时我也尊重她自己的意愿,呵护她的自主性,她想完全自己来时就自己来,需要大人帮忙时我就帮忙。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练习,她很快就自己学会了荡秋千。

我做的这些事情,我认为这都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教导、鼓励、尊重孩子就是父母养育孩子的责任啊!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为人父母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要。”(来自《原生家庭》)

那些说自己孩子没用的父母,往往是自己没有做到位,没有做到父母应该做到教育职责,不懂得去教导孩子。

可悲的是,越是这样的父母反而越不懂得反思自己,越容易去责怪孩子。

那些说“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啊”的父母,最没用

有一个奶奶带着3岁的孙子在游乐场玩,孩子被一个和他差不多的男孩打了两拳,哇哇大哭,奶奶一边拉开孙子一边骂:“没用得要死,别人打你,你不知道打回去吗?就知道乖乖被打!”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奶奶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相信很多年轻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啊”。

然后,遇到孩子被欺负不懂还手的情况,就觉得自己孩子没有用。

但是,这其实不是孩子没有用,而是大人自己没有用,没有用心教孩子。

试问有多少成年人忽然被打,能马上反击回去的呢?

人在忽然被打的情况下,第一反应是懵圈,发生什么情况了,他为什么打我,身上好痛啊……

他会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这很正常。

还有,没有打过架的孩子,你叫他去打,他根本就没有打架的能力、技巧和经验。

我再问家长们:你自己打过架没有?你知道和人打架是怎么回事吗?我相信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打架的经验,你还让孩子去打,他怎么打啊?

现在说说作为父母,怎么正确地教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教会孩子在竞争和冲突中的规则,才会让他们面对的时候不懵圈 图/电影《奇迹男孩》剧照

我和女儿在家会玩“打架游戏”,我用手推她,她再用手推我,我踢她(轻轻踢她)一脚,然后她再踢我一脚,或者我们两人的肩膀或者身体进行对撞(我坐着),再或者两个人一起追着打着玩。

这个游戏说白一点就是教孩子怎么去打架,你在家都没有打过,你去外面怎么施展得开(哈哈哈哈哈)。

说学术一点,是帮助孩子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力量,去学习怎么在两个人的对抗活动中去行动。同时,增加孩子的反应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在被打的时候避免懵圈。

另外,“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是不是就一定是好的正确的方式呢?

如果遇到对方比你高大威猛又有力量的情况,你怎么打?你一个2岁的孩子被一个6岁的孩子打,你还要和别人打回去,是不是会被人打得更惨?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是“打回去”而是“赶紧跑”。

如果是遇到比你小的小朋友打你呢,你3岁,那个打你的孩子才1岁,力气和个子也比你小,人家打你也不痛,你如果打回去是不是欺负弱小?这个时候是不是也不应该打?不要和小朋友计较,而是选择走开就好?

还有,孩子之间玩耍,偶尔打闹,你打我,我哭一会,我打你,你哭一会,是不是挺正常的?一会俩孩子又会开心地玩到一起了,只要打得不受伤,彼此没有恶意,孩子在被打的情况下,也不是非得打回去。父母面对孩子之间偶尔的打闹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和在意。

这样讲下来,是不是等于我说了废话?

其实,那些在孩子被打的时候,呵斥孩子“没用”,说:“别人打你,你要打回去”的父母才是在说废话。

因为他们用最偷懒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却不愿意真正去看见孩子,去看看孩子为什么被打不懂得反抗,不愿意帮助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愿意真正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懂得浮于表面的训斥。

正视孩子,并且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图/电影《天才少女》剧照

孩子是不是“有用”,是父母来界定的

有一天,我带女儿玩街边的打枪游戏机,旁边一个3岁的男孩在我们边上蹭来蹭去,磨叽了好一会,他奶奶在一旁大声呵斥他:“你在干什么,你是不是也想玩,你想玩怎么不懂得说,真是没用死了”。

然后孩子小声地说:“我想玩”。奶奶说:“那我给你换硬币”。

可是换来硬币之后,这个奶奶不情不愿给孩子一个硬币,然后开始一刻不停地唠叨,一会说“玩这个游戏机很伤眼睛,不要玩了”。一会说“你还有15分钟就要回家了。” “现在还有14分钟”。

孩子在一旁沉默不语。

我心想:为什么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你难道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这个奶奶的做法很多家长也都在做,他们责怪孩子没有用,不会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一个能让孩子自由表达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图/电影《天才少女》剧照

那做父母的有没有问问自己:我有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环境呢?有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需要?是不是愿意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呢?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大多是因为大人总是否定和打击孩子的需要,做不到不好好满足孩子。

动不动骂孩子没用的家长,其实自己才是最没有用的父母,不懂孩子,不懂教育,不懂尊重,动辄简单粗暴地打骂和训斥孩子。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的,真的很可怕,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清楚孩子身上的问题正是自己犯的错,造的孽导致的,不学习,不反思,不进步,反而一味责怪去孩子,觉得孩子不好,不行,没有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总是觉得自己不好,不行,没有用。

想想,这样孩子真的好无辜好可怜。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

肯定与赞赏,是教育中的一剂良药 图/电影《天才少女》剧照

孩子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父母经常肯定、赞赏、鼓励孩子,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是好的,优秀的。

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父母对他的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就容易产生自卑、怯弱的心理。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会内化父母对自己的评价,遇到事情总是习惯打击、否定、批评自己,进行自我攻击,严重的人则会因此患上抑郁。

孩子,往往通过父母确认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对他人的重要程度,他们自我价值感的高低与父母的肯定密不可分。

所以,为人父母者,如果想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未来生活幸福一点,一定需要去学习和努力,去好好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去认可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做到和孩子好好说话,对孩子好一点,尊重一点。

当你这样做时,你就是一个有用的父母,才能够养育出一个有用的孩子。

严选团写在最后

孩子是否“有用”,能否拥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最大的决定因素是父母。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上,孩子才能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对他人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当孩子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就尽量陪伴他,鼓励他,和他一起学。

这样,孩子就会在一种不确定的情况中,感受到坚定的陪伴与支持。

父母们在平时,更要有意识地学会应对一些情况的方式,在日常中教会孩子,才能让孩子更舒服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健康成长。


「如何识别高冲突人格,正向化解关系危机」

面对冲突,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同。

正常人遇到冲突时,一般反应是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然而高冲突者往往会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或是干脆冷漠以对,他们不愿正视问题,以极端的行为隐藏自己的缺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高冲突的人格和情境呢?

心理严选与心理学博士胡嘉琪共同推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