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专家这样说.....

 闲看风过 2019-04-10

本文大纲

1、调整心态:先正视,再忽视

2、比预防更重要——复查随访

  • 常规推荐的复查频率(为什么不建议增加复查频率?化疗期需要复查吗?)

  • 常规/非常规推荐的复查项目

  • 复查项目的作用(如何发现肝、肺、脑、骨部转移)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复发转移」这四个字像是心中的一座大山,每每询问他人“怎么发现、怎么预防?”,得到确切的答案后,瞬间好似卸下心中重担。

然而,再过一段时间,焦虑又重新爬上心头,这答案的作用像愚公移山般微弱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而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陈明教授,这位临床上和癌症战斗逾30年的放疗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图片

专家说

先正视,再忽视

图片

图:陈明教授

本节内容来源:MED24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给你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让你养生、要吃点保健品,还会建议你“这个不能吃要忌口”,热心地告诉你可能需要吃什么药物来调理,或是找一名老中医开药方。

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你一定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常人,不要刻意去关注自己癌症患者的身份,像往常一样甚至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图片

癌症之所以发生,一定是通过「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内因就是我们的DNA基因,外因可能是空气污染,比如雾霾、吸烟

外界的所有因素,最终都是通过内因来产生作用,比如我们的免疫系统

所以,自身内在的原因是第一位,你想与不想、防与不防,它都在那,并不会因为你的担忧,而生出好的结果。

图片

之前,我在高铁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国一个大法官给他儿子写了一段祝福。

在我们以往的意识中,大家会写希望儿子学业优秀、事业有成、婚姻幸福之类的话语,但他的祝词却截然相反,他对儿子说:

“我希望你遭受一定的痛苦,这样你会珍惜生活。我希望你遇到背叛,这样你会珍惜朋友......”

她祝福了许多不好的事情,最后解释道:

“这些不好的事是人的命运,它很鲜活地在每个人生活中蹦来跳去,你不能妄想杜绝它的发生,这在我看来是另外一种逃避。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能量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并越来越懂得生活,这是我对你最好的祝福。”

图片

癌症是我们内在正常细胞发生变异后的结果,属于构成人的一部分。有很多人雄心壮志一定要攻克癌症,要把癌症变成历史。我鼓励这种勇于突破的精神,但对此事的可实现性抱有疑问

我一直坚信未来可以治愈某些癌症,但是要把癌症完全抹去,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不可能」的。

每天看着早晨升起的太阳,我们都应该感谢每一天,感谢生活。正视复发转移的风险,忽视癌症患者的身份。与其忧心忡忡,不如拥抱生活,做一些更加实际、有意义的事情!

图片




比预防更重要

乳腺癌患者应该如何复查?

医生不是神仙,不会算命,无法准确预知患者的健康走向。比起告诉大家怎么预防,更重要的是定期监测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常规推荐的复查频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转移风险逐步降低,所以在治疗前期,医生会建议复查随访频率稍高一些,之后慢慢减少。具体时间为:

● 前两年,每3个月~6个月随访一次;

● 后三年,每6个月~1年随访复查一次;

● 五年之后,每年随访一次。

  Q1 

医生都说前两年的复发风险最高,那在这段时间检查频繁一点,可以吗?

就这个问题,不能说可不可以,而是没必要

对患者来说,肿瘤发展不会那么迅速,有科学研究表明,频繁检查对预后几乎没有影响

对医生来说,检查间隔时间太短,他们更加不容易发现报告上的细微变化,增加了诊断难度与误诊率

常规推荐的复查时间,经过了大量科学研究以及临床数据验证,是公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频率,定期检查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何必折腾自己呢?

  Q2 

化疗期间,需要复查吗?

很多姐妹们对此有疑问,主要是没有将「治疗检查」「复查」给区分开来。

 治疗检查 患者各项指标还未趋于稳定之时,医生用来制定治疗方案、针对病人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方案的依据,如化疗的血常规检查,这类检查的频率比较高。

 复查 刚好相反,它是在大家身体指标已经基本稳定的时期做的检查,是为了评判大家在下一个复查间隔时间内的健康状况。

化疗正是打“敌人”打得最厉害的阶段,战场一片混乱,大家的各项指标起伏不定,复查并没有意义。

图片

2复查项目:常规推荐

自我检查:每月自行乳房、胸壁和腋窝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B超:3-6个月,每次随访时由临床医生决定(乳腺、腋下淋巴、锁骨淋巴、腹部脏器和妇科检查)

乳腺钼靶摄片:一年一次;

胸部CT平扫:一年一次。

图片

3复查项目:非常规


骨扫描、pet-CT、胸片等检查由于具有较高辐射性,属于有损性检测,因此不做常规推荐,需要在医生临床综合判断下选择性使用。

肿瘤标志物:早期乳腺癌患者不推荐。 乳腺癌检测中常见的两个肿瘤标志物为CEA、CA-15-3。

CEA:是广谱性肿瘤标志物,某些良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约有15%~53%的可能CEA也会升高。CA-15-3:是乳腺癌的首选标志物,但良性乳腺疾患、卵巢囊肿等患者的CA15-3也可超过正常值。

血液生化检查:由于个体差异,可以视情况进行定期血生化指标监测。比如,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内分泌药物引起的肝损等不耐受现象。

妇科B超:对服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或法乐通的患者,可以定期进行妇科B超监测药物带来的刺激影响;

骨密度:对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的患者,可以视情况监测骨密度变化。如骨量丢失严重,在补钙基础上可进行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治疗。

图片

4复查项目的具体作用

对患者来说,复查随访是为了检测复发及远处转移。

就复发而言,由于乳腺是我们疾病的原发部位,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监测,尤其是保乳术后的乳房,全切后的胸壁组织,还有我们的健侧腋下及锁骨淋巴,都需要通过B超进行检查。

另外,乳腺钼靶摄片,可以观察到微小的钙化灶,但考虑到它的辐射性,我们建议一年做一次。

就远处转移而言,姐妹们所担心的主要集中在肝、肺、骨脑转移

 肝转移 

一般来说,腹部肝脏B超可以检测患者是否出现肝转移。

肝是内脏转移的第一站。如果大家复查的时候,只是想排除肝转移,而且没有胆、脾、胰的病史以及相关症状,只做一个肝脏B超其实就可以达到目的。

当然,如果你对胆、脾、胰的健康状况有担忧,或者自己本来这些脏器的功能就相对较弱,在做肝脏B超的时候,也可以带一下这三个部位。

不过胆、脾、胰的B超检测需要空腹进行,大家可按照自身情况酌情选择。

 肺转移 

肺部由于气管较多,B超成像不清晰,所以肺部需要通过「胸部CT平扫」来观察。

但是由于它的辐射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常规推荐一年一次,不建议高频率使用。

 骨转移 

最后的骨转移是很多患者关心的要点,由于化疗、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大家经常会出现骨痛、肌肉酸痛的症状。

这个时候,很多姐妹开始怀疑“是不是出现骨转移了?”,既担心又害怕,只有去医院做个骨扫描才安心。

事实上,骨转移早期往往是无痛」,而且一般不会舍近求远跑到四肢那么远的地方。大部分情况下,「骨转移」最开始的部位是「躯干部」,像脊椎、肋骨等

小贴士:大家可以在做胸部CT平扫的时候加开一个骨窗,可以看到CT胸部照射野所覆盖区域的骨头状况,一定程度上实现监测骨转移的目的。这种方式,经济、高效,可避免因骨扫描给身体带来的额外损伤。


 脑转移 

脑转通常会伴有因肿块压迫而造成的相关神经功能损伤,因此脑部CT不作为常规复查项目,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眩晕、视力、听力下降等相关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请专科医生帮助进行排查。

总结

其实,关于“到底应该怎么复查?”,总结出来就三个字——“遵医嘱”。大家之所以会陷入焦虑情绪,主要还是没迈过心理上的坎。

从疾病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医生的思想开导是一部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

只有大家真正从心底里树立起正确的复查观念,打破心中的壁垒,积极地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才是提高生活质量、重拾自信与阳光的正确之道。

具体复查项目总结:

每3个月或6个月一次的复查,常规检查项目有乳腺、腋下、锁骨及肝脏B超

1年的大复查,常规检查项目有:乳腺、腋下、锁骨及肝脏B超、钼靶、胸部CT平扫;

注:由于临床个体差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复查项目选择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