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沂水县志》刘绍武沂水古迹考

 轻风无意 2019-04-10

 

东莞城、团城、半城、圂城

刘绍武

汉琅邪(琊)郡有东莞县,魏晋以后置为郡,北齐省。《水经注》:“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五龙,魏南青州治。又《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辅国将军清河张谠守团城,十一月,分徐州置东徐州,以辅国将军张谠为刺史无。”胡三省曰:“张谠时守团城,就置东徐州,以刺史命之。四年,魏尉元遣使说东徐州刺史张谠,谠以团城降魏,魏以中书侍郎高闾与谠对为东徐州刺史。”胡三省曰:“魏已得彭城,又得团城,故因宋所置东徐州以命谠。”据《水经注》:“东莞郡治团城,城在春秋之郓邑西南四十里。”〔按古郓今为城子岭,在今县治东北四十里,与此正合〕魏后徙东徐州治下邳。据此,则团城即东莞城也。又《水经》:“沭水出琅邪(琊)东莞县西北山”,注曰:“东南流经邳乡南,南去县〔按县字即指东莞〕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足于南,故俗谓之半城。”据此,则东莞城又有半城之名。又《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魏东徐州刺史成固公戍圂城。”胡三省曰:“魏收《地形志》‘魏置南青州于圂城’。梁武帝天监五年,冀州刺史桓和击魏南青州不克。”胡三省曰:“梁青、冀二州治郁州,魏显祖取三齐,置东徐州于圂城,领东安、东莞郡,高祖太和二十二年,改为南青州。”按《水经注》谓“团城”魏南青州治,《地形志》又谓“魏置南青州于圂城”,是团城一名圂城也。当宋张谠守团城,未降于魏,成固公已戍圂城,或于其地筑垒相持,非必据其城,否则戍圂城在张谠既降之后,《通鉴》误书于一年中也。若圂城别为南青州治,不名团城,则《水经注》非矣,若团城实为南青州治,不名圂城,则《地形志》又非矣。道元与收皆魏人,其所记注不宜舛错乃尔,故知团城一名圂城也。一东莞城兼有团城、半城、圂城之名,《山东通志》、《沂水志》并失考。今城在沂水县西北二十里,沂河之东岸,其侧有半城村,《水经注》谓“沂水又东南经东莞县故城西,是也。至郓亭在团城东北四十里。”〔与今舆地正合〕胡三省据之谓:“团城在郓邑西南四十里”,则与今里数不合,盖传闻之讹。〔按郓亭在团城东北,则团城在郓邑西南,可知团城既为县治,则郓为城子岭可知〕


郓城

刘绍武

故鲁东郓邑,莒鲁所争也。杜预曰:“城阳姑幕县南有员亭,员即郓也。”按员有平去二音,故郓可作员。前汉《地理志》琅邪(琊)郡东莞县注引孟康曰:“故郓邑,今郓亭是也。”《水经注》本或作县,故邺邑今邺亭是也。讹郓为邺,盖剞劂之谬,《沂水志》因之,分郓邺为二非也。今郓城在县北八十里马站集侧,土人犹呼曰“郓城”。

按马站集是邳乡地,俗呼半城,非古郓。


东莞城考

刘绍武


沂境古城有六,曰“东莞”、曰“东安”、曰“郓”、曰“盖”、曰“邳乡”、曰“阳都”。考古者论辨纷纭,未有定今邑治为古何城者。按《寰宇记》云:“沂水本东莞县城,南燕于此置团城镇,去东安城三十里,城正圆,因名团城。隋开皇十六年改为沂水县。”《水经注》:“沂水东南经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经其城北,西南注于沂,又沂水南经东安故城东。”今黄孤山在沂治东北二十里,小沂水实源于此,迤逦西南流,直抵城北,遶城之西,西南流,合于沂。而东安故城即今东安社,去今县治三十里,以今山川道里参之,古《水经》注疏无不与《寰宇记》相合者。故《通志》引《寰宇记》直定汉东莞为今县治,诚不刊之论,后人应无庸置疑。再以郓、盖诸城参考其地,《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今邑东北四十里有城子岭,址垒遗迹尚在,故老相传为郓城。《水经·沭水注》:“邳乡南去县八十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今邑北沭水庄之北,去县七十里许有古城旧墟,虽道里微差而方向仍昔。他如邑南百余里之阳都,汉谓之“阳都”,魏置为发干县。邑西北九十余里之盖邑,古谓之“盖邑”,隋置为东安县,其道里方位又无一相符者。今邑治既定为古东莞,其他亦断无可以移易者矣。盖东莞为汉郡邑,《汉书》:“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其为县邑最古。凡古书注某地去县几里,《水经》某水经县何方,涉沂地者皆指东莞言之也。刘宋之团城,元魏之圂城皆其地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