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五一赴柬埔寨越南之四_塔布笼寺和巴肯山

 hsgzlgg 2019-04-10

    塔布笼寺(Ta Prohm),始建于1186年,是阇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所建造的佛教寺院,在后来的宗教纷争中因改为印度教而使其中的许多佛像遭到铲除破坏。

 考古学家们解码寺中一块梵语石碑后得知,当年塔布隆寺覆盖了3140个村庄,维持寺庙运作须花费79365个人力,包括18名高级牧师、2740名官员、2202名助理和615名舞蹈家,内有一套重达500多公斤的金碟、35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宝石……

    从地图看,五层围墙一层层地包围着中央的圣塔。



    入口处,迎面耸立的是一尊高大的四面佛,东塔门。



    进了城门,感觉是像走进一片密林之中。塔布隆寺与其他古迹最大的区别,便是这些苍天的古木,与之交缠不息的美。仰起头望向远方,便是看见了生命。


两颗粗大的黄花梨树。


    顺着小路走往塔普伦寺的路旁,有一棵树身有二、三十公尺高,树干上有被烧焦一大块的怪树,据说,这是一种当地人称它为「油树」的植物,烧它的原因,是要让它滴出油来当做点灯的燃料,而且只要不过度,它就可以源源不绝,就像是一座天然的加油站。


东门、第四层围墙及通道。


    穿过石台进到第四层围墙内,能看到一条修复好的石板路,路两边有架起来的石栏杆,正前方是一座塔门,此门正在维修。两边一字排开一条长廊,这就是塔布隆寺的第三层围墙。墙外围还有一圈带有屋顶和两层廊柱的长廊,在廊内行走,不怕风吹日晒,廊顶能遮风挡雨,所以应称之为围廊。



第三层围廊。



    绕过正在维修的第三层围廊,回到正门对着的东西轴线通道上,首先看到是路两侧的高塔。

    第三层围廊南北两边的塔门都正对有一座塔,它们分别供奉着阇耶跋摩的哥哥和他的宗教老师。其中南面的东塔门上刻有著名的浮雕“伟大的离别”(Great Departure),讲述佛陀骑着马偷偷离开了他父亲的宫殿,佛帮他裹住马蹄,以免马蹄声惊动家人。

    从高塔再往前就是第二层围廊(50米 x 50米) 。



    塔布隆寺的著名很大程度来自于《古墓丽影》这部电影。影片中,性感冷艳的茱莉就是在这个寺庙中寻找到了一个片残缺的三角。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整个寺庙弥漫着仙境般的神秘气息。身手矫健的劳拉在小女孩的指引下,穿行在巨大树根缠绕的廊道间,最后来到茉莉花的门洞。

    古墓丽影之树,劳拉曾在这个树旁跳上跳下的。而这棵树也成为塔布隆大家合影留念最多的一棵树了。现在还如同国内的景点一样,在树前修了个小木台专门供人照相用,好在不另收费。



劳拉摘下茉莉花的地方



劳拉初遇小女孩的地方


    在这儿生长着两种树:高大的、有粗壮根部的是木棉树(Silk-cotton tree,Bombax 或Kapok);如藤状、根部较小的是绞杀无花果树(Strangler fig)。

    木棉树,这些树在当地人看来,树干粗大但是中空,完全无用,名为思胖。这些被称作“鳄鱼树”的木棉树就这么参差生长于建筑之上,挤压和踩踏着这比树的年龄大几百上千岁的古老遗迹。


如鹰爪。



如蟒蛇。


    这些树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努力,将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建筑的梁柱、探入围墙石缝、盘绕屋檐、裹住窗门,紧密地与这座神庙痴缠纠结在了一起。简直就像修炼成精的千年树妖,有些让人恐惧。


    木棉树的树根紧紧抓住寺庙和围廊,与之交错相缠,主干则挺拔向上,伸向天际。树的上端展开成一个巨大的绿色伞盖,下端四处延伸,像只布满脚爪的章鱼,唯有中间光杆一个,笔直向上。


 绞杀无花果树依附在寄生植物上,从“寄生树”身上吸取养分,繁衍自身网状的根茎,细根延伸扩张,慢慢渗入到寺庙的墙缝中,随着根部的生长壮大寺庙将逐步被瓦解,直至最终的倒塌。几百年的缠绕,穿透了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石塔和回廊,从容缓慢地包裹着、埋葬着寺庙,令人感觉到佛的无奈和宽容、生命力的顽强、神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历史的沧桑,震惊之余,深深地被塔布隆寺的精绝妖艳谜魅折服!对神和自然的崇敬之心油然而起!


    石头和生命如此结合太美妙了。然而这样融合的平衡迟早会被破坏掉。寺庙迟早
会被大树所分解、压垮。在它被大自然收回,重新化为一地败石前,我们能亲眼目睹这一奇迹,也算是难得的幸福了。



    这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处,一尊佛脸从树缝中露出来,人们说,这是因为佛有灵性,不甘心被埋没。人们也说,这是因为树也有灵性,不愿意把笑佛埋没。



第一层围廊和中央殿堂。



    中央殿堂内部的墙壁上四面都是无数个被凿开的小洞,据说当时这些洞中都镶嵌
了宝石和琉璃,当阳光从顶部开口处照射进来,阳光和墙壁上洞中的宝石交相辉映,到处流光溢彩。


 

    这里的佛塔及其位于塔上的浮雕非常容易被游客观察到,因为这里浮雕密度很大,基本每面外墙都是从头到尾布满花卉与仙女的浮雕,甚至于比吴哥窟还要密集。

 浅浮雕:长发妹妹的传说故事。


    树荫斑驳下,风化的石塔和围墙被巨大的树根所缠绕,精美的雕像被青苔所覆盖。整个寺庙都呈现出青铜器一般残缺而妖媚的青褐色。
 



 

 





    整个寺庙中,除却让人仰息的古木之外,最爱的便是这青苔的色彩。塔布隆寺的苔藓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潮湿鲜嫩,呈现出漂亮的油绿。这在旱季的柬埔寨来说,是很难得的。而这没落在密林之间的城,也似乎因为这些鲜亮的色彩,让人忘却了时光,看见了希望。





    “你步入热带雨林,经过一段崎岖潮湿的小路,头顶上都是参天的无花果与木棉树巨大的树冠,脚下要当心雨水汇集成的水塘和盘根错节暴露在地表上的古老树。或许路边会发现一些猴子,自己说不上名字的昆虫,巨大的,美丽的蝴蝶,伴随这些一路穿行,直到眼前豁然开朗,望见一座被巨树环绕扭曲的、潮湿的、具有几百年沧 桑感的美丽古庙。你穿行在破败的石堆与回廊中,旁边除了你的呼吸声,就是远处蝉鸣鸟叫,或者是近处的滴水声音。你可以坐在回廊的窗框上感受从树叶缝隙里投 射出的温暖阳光,也可以爬上寺庙的顶端感受丛林之王的感觉,也可以尝试叫住犹如幽灵般迅速穿行在这迷宫一样的回廊中的本地孩子来给他一块糖果。你还可以仔细查看每一块被赋予了传奇的石头,拨开翠绿得让人心碎的树叶查看几百年前的迷人仙女雕塑,也可以靠在包裹了整座佛塔的巨树上感受生命的奇迹...”我想这才是一个城市人心中的柬埔寨,心中的吴哥遗迹。而这种神秘、野性、秀美、原始的感觉与景象在两个地方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彻底的体现,你最容易看到的便是“塔布笼寺”。

    巴肯山(Bakheng)位于吴哥寺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吴哥寺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始建于9世纪末叶,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耶苏跋摩一世所建造的第一个印度教(湿婆教)寺庙,虽然早已破败,但仍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吴哥寺则位于东南方向的丛林之中。

    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
    七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
    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每层18座,每面四座。
    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祇。



    在睛好的日子里,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到吴哥寺的金刚坛宝塔。由于山形不高,坡度平缓,步行登山仅需15分钟即可到达寺院废墟的下方。目的都是来巴肯山观日落。



   登前处有两尊雄狮雕像,浑身长满了苔藓菌斑,看着麻乎乎的。



上山途中有一不知名的宝塔隐于树从之中


 底部环绕的显婆神殿堂废墟


    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层层砌筑的纵向排列的经塔 。
 尽管五层平台及中央主殿仍使用的是灰黄色石材,但最下层围绕四周的殿堂却使用了红砖材料,这就形成了外红内灰的色彩格局,再加之绿茵打底,画面明显生动许多。

上下的人们异常小心。

    顶部中央残余了主殿遗迹。平台上已等候不少看日出的游客。据说有的人为了看日落、拍照,往往三点钟就上山等着。

主殿墙壁上雕刻的女神画像和女神头顶飞翔的天使


    中央主殿平台,隐隐约约可见隐于丛林之中的吴哥寺塔尖。


    西边天空的云彩渐渐变得色彩斑斓,一个温馨的红色圆球缓缓落下,它用这种方式向我们诠释与诉说着它一天来的圆满,我们能在这样的时空里与一个王朝相逢,也是圆满的。  

    此时的落日,温柔的散发出橙色的光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观看落日的人,心持一份虔诚,笼罩在落日特有的暖意中,是那么的与世无争跟平凡,而这平静中的美只有身临其境用心才能慢慢体会。


    终于太阳下山了,来山上的人们渐渐的散了,天空溶成了一片橙红,守护着神庙的石狮沐浴在霞光之下,眺望着远方,继续着千年的守望。。。

晚上吃晚餐的地方有当地文艺表演。可惜看不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