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可卿托梦为什么没有警醒王熙凤?

 水清木华kkxa19 2019-04-10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夜何其

引子

清明节,陪家中老人做了个小手术,站在医院顶层向远处眺望,见一处工地正在施工,仔细一看,是一所在建的学校。

有人说,旁边那个小区的房子成了学区房,要升值了。

学区房的概念近十几年才有,近几年大热,与中产阶层的形成同步,背后反应的是伪中产对上升为中产的热望与中产阶层对阶层下滑的恐惧。

解决了衣食住行之后,中产和向往中产的家庭把投资重点移向教育,进行人才储备。

《红楼梦》中的贾府于表面繁华之下也蕴藏着深深的危机,只是贾府的主子毫无风险意识,危险来临之前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抄家之后,生活无着,前途无望,“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结局。

元春曲子中有: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今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判词、曲子展示的是曹公最初的小说构思。

按照这个构思,元春临终前托梦于父母,让他们早做打算,应对贾府未来的衰败。

元春是贾府“春”字辈长女,又是贾府的政治靠山。

她临终前,忧虑贾府的未来,深锁宫禁,难见亲人,只好托梦于父母。

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

可以说,除了元春,谁托梦安排贾府的未来也不大合适。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认为,五十八回,那位薨逝的“太妃”本来是“元妃”,元春托梦也在此回。

只是让元春此时薨逝,后面的情节不好展开,故把元春的死亡时间推迟。

曹公还是执着地安排了一次托梦,托梦人是秦可卿。

让秦可卿向她的婶婶(也是好闺蜜)王熙凤托梦,安排贾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秦可卿给王熙凤讲了一番否极泰来、兴衰荣辱的道理,她认为贾府赫赫扬扬,已将百载,到了该衰败的时候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否极泰来,而是贾府的主子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吃了几代人,就要吃完了。

吃完祖宗老本,就要做好阶层下降的准备。

秦可卿的意思是,在阶层下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下降到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是个比较安全的阶层,只要儿孙努力读书,仍有可能科举成功,成为仕宦之家。

跌落到贫民阶层,衣食无着,那就一败涂地,真的完了。

贾府的安全隐患有哪些?或曰:风险有哪些?

秦可卿指出两条:

一是: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

二是: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贾氏宗族是个大家族。

宁公有四个儿子,荣公也有几个儿子,只有长子袭了官,其余的儿孙没落下去,日子越过越差,贾府的奴仆都看不起他们。

他们没能袭爵,祭祖费用、办学经费就没让他们承担,由贾府的主子全部承担。

古代,祭祖很隆重,大家族祭祖是一笔不小花费。

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中说到“我”(迅哥儿)家有一年是大祭祀的值年,家中供品多、祭器多,一个“忙月”不过来,只好把忙月的儿子闰土叫来帮忙。

贾府是豪门,祭祖会更隆重。

贾氏学堂里聘的是名师,学生管茶管饭,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贾府的主子要官爵有官爵,要财产有财产,这两笔费用对他们来说九牛一毛。

可要是抄了家,没了官爵和财产,拿什么祭祀祖宗?谁出办学经费?

秦可卿出的主意是——趁着现在有钱,砸重金,买保险。

古代有一项产业特别保险,皇帝抄家都抄不了去。

居然有这种产业?

没错,就是祭祀产业。

秦可卿说:

“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祭祀产业不入官,有两个原因:

一是祭祀产业不是个人私产,而是家族公产。

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集体产权。

鲁迅在《故乡》中说“我”家大祭祀值年三十多年轮到一次,说明“我”这个家族很大,有三十多房,“我”家族的祭祀产业归这三十多房共同拥有。

朝廷查抄祭祀产业很困难,不能都抄走,要对这份产业编号估值,算出一房应占的份额,然后把获罪这房的份额切割出来,予以没收。

难度大,查抄的财产很有限,对朝廷来说得不偿失。

二是,祖宗不是某个人的祖宗,而是整个家族的共同祖先,不能某个儿孙获罪,剥夺整个家族的祭祀权。

古人讲究“敬天法祖”“慎终追远”,不没收祭祀产业,是皇帝表示对“敬天法祖”这一“普世价值”的尊重。

贾府的太爷是开国功勋,皇帝对他的祭祀很重视,每年拨公款祭祀。

五十三回,贾蓉去光禄寺领的春祭银两,就是这笔款子。

贾府自置的祭祀产业,更不可能抄没。

秦可卿的主意是利用朝廷的这项优惠政策(或曰政策漏洞),在祖坟附近大量置办房屋土地田庄,把家塾也搬到田庄上。

祭祀费用、办学经费,都出自这部分产业。

管理方式跟《故乡》中的迅哥儿家差不多,一房轮一年,轮到哪房,收租、祭祀这些杂事归哪房,赢余也归哪房。

万一将来获罪,夺了官,抄了家,就到祖坟附近的田庄上居住,大人有饭吃,孩子有书读,祖宗仍有祭祀。

这是个好法子。

在朝廷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没有弄虚作假,欺瞒朝廷。

管理简单明确,容易操作。

盛时不影响富贵荣华,败时可免于饥寒交迫。

祖宗祭祀、自身生存、儿孙教育,皆可维持;过去、现在、未来,皆有着落。

秦可卿的提议这么好,王熙凤为什么不照着去做?

那些大户人家怎么不把所有财产全都置办成祭祀产业?

问题出在产权上。

祭祀产业是集体产权。

集体的事情特别难办,有过集体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深有体会。

比如说,迅哥儿的爷爷考中进士,做了官,弄了几千两银子,他把这些银子全部置办成祭田。这份祭田三十多房共享。

到他孙子时,日子不行了,想卖上几亩祭田,族人不答应,就不能卖,卖了,族人也要分成。

谁这么傻,用自己的银子给别人谋福利?

王熙凤虽然掌管荣国府家务,大事上她没有决定权。

要置办祭祀产业,她要向贾母报告,让贾母相信确实是秦可卿托梦,不是她想中饱私囊或有什么不良企图;

然后让贾母相信贾府不会永远繁华,将来有抄家的危险。

贾母七十多岁,生命无多,喜团圆,喜热闹,怕别离,怕冷清,跟贾母说这些事情,贾母恼了,怎么办?

王熙凤精明,但是没远见,喜欢弄权,喜欢做表面文章。

她讨好贾母还讨好不过来,岂会去做得罪贾母的事情。

秦可卿托梦给她,所托非人,除了她,又没人可托。

就算王熙凤说服贾母,贾母也不能一人定夺,她要把贾氏宗族的人召集来,共同商议,集体表决。

一人作梗,这事就不好办。

把贾氏家族的人召集起来就很不容易。

这些人对贾府有的妒,有的恨,贾府举办新年联欢晚会,贾母派人去请他们,他们都不来。

跟他们商量置办祭祀产业,他们一听,我们没钱,去了自讨没脸,就是不过来,怎么商议?

况且,他们已经沦落到中产或伪中产阶层,拆东墙补西墙勉强维持体面,阶层早已下降,再降也降不到哪去。

他们对此不大关心。

这不是说置办祭祀产业绝对办不成。

而是,要办成这件事,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降低身段,忍受别人的误会,还要有牺牲、分享精神。

有人死活不来,就派人再三去请;

有人胡搅蛮缠,就耐心说服;

有人趁机要挟,能答应的就答应;

有人说难听的话,就当没听见。

族人没钱,全部资金就由贾府里出,族人只参与管理,分红。

置办一份足够全族人享用的祭祀产业,至少几万两银子。

贾府花几万银子、置办一份全族人受益的产业,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忍气吞声。

贾府的主子能干吗?

如果贾府的主子知道将来有一天,全部财产被皇帝抄了去,他们当然舍得银子去置办祭祀产业,阻力再大,也会克服。

可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有什么风险,只是感觉资金有些紧张,家人有些矛盾。

资金好解决,卖件东西,就是几百两银子,贾府这么多财产,几辈子也卖不完。

闹矛盾,大不了兄弟分家,各过各的日子。

吃不上饭,他们想都没想过。

听贾赦的说话口气就知道,他根本不认为有生之年生活水准会有太大下降,恩荫没了,可以捐官,大官做不成,可以做小官,反正儿孙有官儿做。

秦可卿托梦这段,最初的读者(大多是曹公的亲友),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

我们在脂批中看到“悲切感服”“宁不痛杀”“字字伤心”“即欲堕泪”“令批书人哭死”等语句,真切地反应了他们读到此处时的心境。

这也是曹公的沉痛心情。

秦可卿托梦的内容未必是曹公想出来的。

很可能是曹家败落以后,他看到那些跟他家一样败落的豪门,有的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哪怕败了,儿孙们也有退路;

有的以为荣华富贵万万年,只顾眼前享乐,不管身后事,一旦败落,子孙流离无着。

他很想穿越回去,告诉曹家人:

别等抄了家才懊悔,早留后路,我们也不至于这么落魄啊!

可他回不去,只能在他的小说中模拟演绎。

雅物 · 红楼梦研究

热/卖/推/荐

喜鹊梅花

春喜上眉梢

黛玉原是草胎木质

宝玉也只是一块顽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