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在晋文公回国之后,一改混乱局面,国力日益增强,逐渐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而此时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自齐桓公死后,其建立的中原政治秩序也随之崩溃,郑、陈、蔡等国纷纷改换门庭,朝见楚成王,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的楚国逐一吞并汉水以北的姬姓诸侯国,将势力延伸至中原。以齐国霸业继承者自居的宋襄公率先抵抗楚国,却在泓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宋襄公也一命呜呼。 宋、楚地缘关系 可谓盛极一时,齐国内乱、宋国新败、重耳此时还在秦穆公处筹划回国继位,没有哪个诸侯国能够抵挡楚国之势,眼看就可以问鼎中原,逐周天子以自居。然而,也正是此时,楚国内部的权力交接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长达27年的令尹斗谷于菟决意隐退,将令尹之位让给了刚刚伐陈获胜的若敖氏家族的子玉。同斗谷于菟不同,子玉锐意进取但也刚愎自用,最重要的是楚成王压根就不相信他。 晋文公与楚成王 在楚国围困宋国之前,楚成王仍然让斗谷于菟举办治兵仪式,而不用新令尹子玉。然而子玉并没有用实际行动打消楚成王的疑虑,而是在出兵后重新举办了一次治兵仪式,以宣示自己的权力。此举引起了楚成王的不满,也在楚国朝野上下引起非议。 楚军 之后,子玉率领楚军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按照常用的围点打援战略,攻占了楚国的盟友曹、卫两国,此时晋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但楚国似乎并没有把晋国看在眼里,继续围攻宋国,晋国也意识到自身的实力和楚国还存在差距,便让宋国一起去联合齐秦两国,共同对抗楚国。 灭曹攻卫 当楚成王听说宋、晋、齐、秦四个国家都要来攻打楚国之时,为了保存实力,便下令撤兵,但没想到锐意进取的新令尹子玉玩起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伎俩,拒不撤兵,相反派遣人向楚成王请战,楚成王发怒,只给了他少量的军队,子玉便率领本族军队前去对抗晋国。 子玉以若敖六卒为中军,陈、蔡等盟国军队为右军,申、息两地邑兵为左军,与晋军对垒,一是为报楚成王之恩,二则为了更加骄纵楚军,晋国退避三舍,与秦、齐、宋三国军队在城濮严阵以待。 城濮交兵 战斗打响后,胥臣把马蒙上老虎皮,率领下军率先攻破了楚军右翼陈、蔡两军,之后晋军又派中军的禁卫军和上军一起夹击楚军左军,申息军伤亡惨重,丧失左右军的子玉赶紧下令撤军,这才保住了本族的军队。 城濮之战 子玉失败后,楚成王派使臣对子玉说:“申、息两地的子弟大多数都已经伤亡了,而若敖本族的子弟却几无伤亡,如果你回来,怎么向申、息两地的父老交代呢?” 羞愧交加的子玉因此被迫在方城山的连谷之地自缢而死。 子玉死后,楚国执政的若敖氏家族的雄心也烟消云散,不敢再助推进军中原,楚成王至死也没有实现称霸中原的梦想,直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国才再次问鼎中原争霸天下。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